学术投稿

无痛导尿术及气囊内注入成分的效果观察

王明燕;张爱敏;丛言滋

关键词:
摘要:为了避免导尿管从膀胱内脱落,更有效的留置导尿管引流,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双腔导尿管替代普通的单腔导尿管,我科自2003年六月起对男病人导尿进行无痛导尿术,并对气囊内注入气体或液体进行效果观察,现就我们的观察效果总结如下: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是指为生命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照护,其目的是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1].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一直延续到丧亲的悲伤阶段.临终关怀护理不仅要解决病人的肉体痛苦,更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社会等诸方面的适应因素.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笔者在对78例癌症临终病人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预防差错事故的体会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社会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及市场经济在卫生领域的引入,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格局也发生改变,使得医疗消费等同于商品交换.医患关系成经济关系,医疗卫生立法日渐完善,为了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从而保证病人护理质量,同时也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在十五年的护理工作中,我有如下的体会:

    作者:潘彦霞;刘伟艳;马丽娟;朱孝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无痛导尿术及气囊内注入成分的效果观察

    为了避免导尿管从膀胱内脱落,更有效的留置导尿管引流,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双腔导尿管替代普通的单腔导尿管,我科自2003年六月起对男病人导尿进行无痛导尿术,并对气囊内注入气体或液体进行效果观察,现就我们的观察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王明燕;张爱敏;丛言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护理,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82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原因分析:母体方面因素、胎盘脐带因素、胎儿因素、分娩产程护理不当等,并实施具体的措施.结果本组分娩923例中有82例新生儿窒息,其中轻度窒息59例,重度窒息23例,新生儿窒息牢为8.8%,死亡率为2.8%.结论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原因,进行系统护理,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孔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三腔气囊管临床操作及护理技术

    上消化道大出血尤其是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危症.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准确的配合抢救治疗,细致地做好临床护理是抢救病人的重要环节.同时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插管后的密切观察细致护理是达到预期止血效果的保证.

    作者:杨红;赵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如何把不良的病情转达给癌症患者

    我科自2000年起对癌症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一般由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参加,负责对癌症者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激发患者的生存意识,提高肌体抗病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高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护理的经验.方法对72例10天以内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环境、喂养、保暖、消毒隔离、输液等方面加强护理.结果本组患儿60例治愈出院占83%,好转出院7倒,自动出院5例.结论加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护理,可以避免加重病情,减少并发症.

    作者:任燕娴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眼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眼科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还是某些并发症的首发和主要症状.我们就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患者进行细心观察,并根据疼痛产生的不同原因进行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童爱华;张孝红;王正玲;高玉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新生儿雾化吸入致窒息的急救护理

    雾化吸入是治疗新生儿肺炎常用的一种方法,治疗效果较好.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肺炎66例,其中行雾化吸入者48例,出现窒息者3例,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潘继荣;郭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强化急诊科护生急救技能训练

    掌握急救技能,是护生实习急诊科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也是急诊科临床带教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科总结了带教120名护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孝芬;潘彦霞;刘伟艳;朴桂香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三例情绪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康复期死亡的教训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面持久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该病是内科急危重症状之一,它来势凶险,变化快,死亡率高,在康复期如不注意情绪的调节也是致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罗雪琼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门诊语言及心理护理

    语言是人与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的系统行为方式,护士在护理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在门诊工作的护士,与病人频繁的接触.语言成为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如语言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家属或患者心理性的疾病,因此门诊护士必须重视语言的学习与自身的修养.

    作者:郭建英;吴月治;蒋翠治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产程中特殊体位纠正异常胎位的观察研究

    枕后位和枕横位是头位分娩中常见的异常胎位[1],往往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窘迫而需要手术助产甚至剖宫产,增加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的机会,加重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刻意的利用特殊体位对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纠正有很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手术助产及剖宫产的机率,报告如下.

    作者:李仁兰;周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应用套管针的护理

    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优点,其大流速可达97ml/min,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所以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一般选用上肢的肘部静脉、腕部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但在四肢伤残、失血性休克和心脏骤停者肢体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可采用颈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

    作者:邹翠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出现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PICC置管是静脉输液的有效途径,特别适用于需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不仅减轻病人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了外周血管,保证化疗及过程的顺利结束.

    作者:姚美清;胡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三例Ⅲ度褥疮病人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实症护理,是护理人员将新好的医学科学依据、临床经验及个人技能、病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实践,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院循证护理在三例Ⅲ度褥疮病人中的应用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张燕平;陈洪芳;韦春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男性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结男性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说明加强和改进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梁明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护理人员意外伤害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护理人员作为医疗一线的有生力量,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不时遭受着意外伤害的威胁.如何有效地减少护理人员这方面的职业危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正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作者:马玉凤;张淑萍;高惠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化疗患者的静脉保护方法

    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大都通过静脉进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保护静脉的关键是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我科经常收治肿瘤病人行静脉化疗,无一例外渗,现将我科在临床中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爱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处理腹腔镜术后排气困难的护理

    腹腔镜术后,病人常常出现胸部、腹部胀痛,这是由于术中注入大量CO2气体,需要慢慢吸收,所以病人会出观不同程度的腹胀胸部、背部、肩部胀痛等.临床对促进腹腔镜术后排气的措施多种多样,现就个人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关于腹腔镜术后,排气处理的点滴体会.

    作者:刘淼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