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治疗面瘫30例临床分析与探讨

代明星;谢福;涂美;张思捷

关键词:针灸, 穴位, 面瘫,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面瘫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并对其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份间收治的面瘫患者中抽取60例,进行分组对比,针刺加灸法组为30例,单纯针刺组为30例,对两个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针刺加灸法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无效0例,单纯针刺组有效率为96.7%,无效1例,治疗组的效果显然要比对照组的效果更好,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强.结论:针刺加灸法对面瘫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消除水肿,刺激血液循环,从而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针刺加灸法的治疗特点是疗效显著,疗程短,恢复快,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经下腹正中切口行腹膜前修补治疗嵌顿疝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下腹正中切口行腹腔探查及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嵌顿疝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1例嵌顿疝患者采取下腹正中切口行腹腔探查及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进行观察.结果: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经下腹正中切口行腹膜前修补治疗嵌顿疝具有对患者术后活动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曾红玲;张红芬;高玲;瞿紫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出院服药依存性的心理原因及健康教育对策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高血压发病年龄日趋减小,也就是高血压有年轻化趋势.目前治疗高血压主要从调整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药物治疗两方面着手,药物治疗是把血压降至正常的重要手段.

    作者:韩秀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1年~2011年惠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2001年至2011年惠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和儿童死前保健服务状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2001年至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11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84‰,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为2.92‰,婴儿死亡率为3.43‰.②5岁以下儿童年龄死亡构成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占56.45%,新生儿死亡占75.97%,婴儿死亡占89.11%.③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畸形、意外和肺炎.结论:降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需进一步提高两个系统管理率,提高婚前检查率,做好产前疾病筛查和诊断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何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策略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前给予精心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血糖及血钙的观察,以及加强基础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例治愈,1例死亡.发生并发症情况为:麻痹性肠梗阻6例,休克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肾功能衰竭1例,糖尿病急症1例,心功能不全3例,MOF1例,胰周脓肿4例.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精细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彭志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责任化管理在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将责任化护理方法贯穿于护理安全管理.结论:责任化管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分析.方法:我院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61例,采用针炙配合康复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10例基本治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80%.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可以有效的改善脑瘫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点旋手法治疗急性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点旋手法治疗急性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患者均采用点旋手法治疗,一天一次,连续做两天,第三天休息,第四天追加一次.结果:痊愈70例(87.5%);显效6例(7.5%);好转4例(5%),有效率(95%).结论:点旋手法治疗急性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疗效快速确切.

    作者:康献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使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功效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11年5月于我院妇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且保留子宫的女性患者30例,随意将她们分为垂体后叶素组15例和缩宫素组15例.结果:垂体后叶素组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比缩宫素组的时间减少许多,垂体后叶素组的患者出血量也比缩宫素组减少许多.结论:除了对使用垂体后叶素有害的患者,其它符合条件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都可以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

    作者:方荣娣;王健萍;袁思梅;彭国兰;钱桂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总结我科8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体会.结果:82例患者术后随访,术前临床表现完全消除,无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心理护理、病情及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切口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是护理的本病的护理重点.

    作者:杨彩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40例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疾病,亨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年龄在60岁以上、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的患者,可使糖尿病加重,抗感染力下降,伤口不易愈合而形成坏疽,导致恶性循环,致使患者截肢致残,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方位、系统、精心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戴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并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其中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神经内科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再次行HAMD评估,分析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c=0.033,P>0.05);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67,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能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

    作者:王灵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社区卫生服务站与老年病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总量增至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13.26%(65岁以上老人达1.19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为8.87%),与此同时我们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的时期,过去10年我国老年人口从1.31亿增至1.78亿,年均净增长47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3.08%,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4倍[1].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大,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人年病的发病患病率也日益增高,给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负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来防治这些老年病,使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汪永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各型颈椎病136例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很多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轻松的工作岗位,但是长期地伏案工作,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烦恼--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各种急、慢性劳损或外伤、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等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继发性改变或刺激邻近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五种类型[1].除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颈椎病因外伤或不明原因突然加重者,考虑手术,颈椎病治疗基本指导思想,应充分掌握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时机选择应符合病变状况,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安全、有效、简捷,切忌随意性、盲目性.应杜绝暴力手法及大重量牵引.

    作者:王英絮;史维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GM100mg,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两组均同时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甘露醇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凝、降脂、降颅压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组减少更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25/28)、78.57%(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l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肯定,能减少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有效药物.

    作者:刘一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30例,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组29例.术后随访,按照Neer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和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00%、72.4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值得推广.

    作者:姚练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于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562,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瞿丹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患者腕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介绍了患者腕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用于重症监护患者、手术患者、昏迷或意识不清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儿童患者、老年患者、外科患者身份信息识别.腕带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识别准确性和诊疗安全性,而且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患者腕带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条码腕带和无线射频腕带的普及应为腕带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作者:周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护理

    目的:探究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宫腔镜电切术临床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B组采用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A组患者术中出血少(24.9±7.8)mL,住院天数在(3.34±1.43)d.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109.23±49.21)mL,住院天数在(7.25±2.12)d,A组明显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粘膜下肌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能够为患者减轻痛苦,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在手术期做好护理,直接影响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颖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单药或联合治疗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另外分别予拉米夫定100mg/d(LAM组),阿德福韦酯10mg/d(ADV组),拉米夫定100mg/d+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组),疗程均为72周.结果:治疗72周,3组患者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均有明显好转,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或单药治疗能有效改善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联合治疗更有效快速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并且病毒变异概率小.

    作者:潘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6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胃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9,P<0.05),且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袁春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