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

薄明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重点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指导下肢功能锻炼、尤其是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证明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3例病人随访中其优良率达92%以上.结论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相辅相成.
中国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5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7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初饮酒年龄以<30岁居多(66.7%),日饮酒量大于500ml占82.5%,酒精中毒精神症状表现妄想(63.1%)幻听(56.1%),幻视(42.1%),震颤谵妄(22.8%),易产生冲动行为(70.2%),易激惹(50.9%),常合并躯体疾患,易致外伤.结论加强对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必须重视对酒精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

    作者:庞志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交流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康复、并发症预防康复护理、床上自理能力康复训练.结果患者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出院时达到病情稳定,36例患者无一例褥疮发生,部分患者能自解小便或加压排尿,22例患者出院时可坐轮椅或拄双拐活动,日常生活半自理.结论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促进功能恢复及尽量利用残存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作者:赖美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湿润烧伤膏应用于鼻科换药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鼻科疾病的治疗,如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出血等,越来越得到重视.

    作者:王秀莲;袁丽丽;刘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规范行业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医院吃大锅饭,没有竞争,造成长期以来坐等病人上门求医的局面,医院的服务与医院的利益关系不大,造成经常可见的医护人员呵斥病人以及病人在求医过程中东跑西颠,不知所措的现象[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医院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每家医院都力求以好的服务给患者留下好印象,力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雪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频电力致患者意外烧灼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高频电力在术中意外致患者烧灼伤屡见报道,既给患者增加了额外痛苦,又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对引起烧灼伤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程用彬;郭富强;李伟;王海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麻疹患儿的护理体会

    麻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麻疹病毒所致.而肺炎是麻疹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麻疹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良好的护理和治疗的情况下,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现谈谈我对护理麻疹合并肺炎病人的体会.

    作者:罗金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病人的护理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逐渐老年化,对护理工作的挑战日趋显著,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的群体,慢性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问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本文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健康问题,探讨如何搞好老年人的护理工作.

    作者:易红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潜在的法律问题在产科护理中的预防

    为了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出了产科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操作、药品仪器准备及孕产妇隐私等潜在的法律问题,同时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以保护护患双方权益[1].

    作者:黄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术中管理缝针的小盆

    手术用缝针管理是器械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术者每次使用缝针完毕后,大多数采用将缝针放到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小盆中,缝针完全平行紧贴在小盆的底层.由于持针器对缝针夹取的侧压力,不能完全夹固缝针,可造成缝针从持针器脱飞出,给器械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作者:程用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临床护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实习阶段,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作者:赵宾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植入性血管内金属支架是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的又一新的介入性方法,作者通过对26例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植入支架.介绍了护理体会,即术前做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及病人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心电图的变化,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工作;术后做好病情观察,拔鞘管的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抗凝剂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

    作者:陈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及重要的给药途径.自1997年6月~2002年7月我们采用美国B-D公司研制的静脉留置针.通过临床应用观察它具有针尖锋利、穿刺痛苦小、滴速快、肢体轻微活动针尖不易脱出、不损伤血管壁、便于保留及合理用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深受病人及广大护理人员欢迎.

    作者:刘学朴;左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创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微创手术清除血肿是一种使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进行粉碎液化,快速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力,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

    作者:张素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的护理问题及相应对策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症的扩大,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因此,加强剖宫产术术中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现将我院230例剖宫产术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特急颅骨钻孔开颅治疗特急性颅内血肿的护理

    目的针对特急性颅内血肿发病特点,探讨特急性颅骨钻孔开颅治疗抢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7例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开颅治疗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例死亡,85例顺利出院.结论术前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道护理和给予正确体位及饮食指导,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陈语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供应室的发展与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也是医院升级达标评审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医院达标新的评审标准更注重实效和持续改进,并涉及院内感染内容较多,因此,我院对供应室的建筑布局进行改造和工作内容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毒管理与控制院内感染

    消毒、灭菌措施是切断医院内感染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认真做好消毒管理监测工作,可大大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我院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以及<消毒技术规定>有关规定,对消毒灭菌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

    作者:许良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正确对待发热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的体温,随测量部位不同而异,口腔温度为36.3℃~7.2℃,腋下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为36.5℃~37.5℃.昼夜间可有轻微波动,清晨稍低,起床后逐渐升高,下午或傍晚稍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作者:何为;刘新平;高春喜;张赛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肝组织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49岁年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之比为2~5:1.介入治疗一般适用于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介入放射学充分显示了自身的优点,其痛苦小,病人易于接受,手术时间短,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小,被患者所接受.适时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为20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珊珊;马效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直接滴入采血的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直接滴入采血的可行性.方法将住院患儿200例,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实验组应用24G型留置针穿刺浅静脉直接滴入采血法(以下简称滴入采血法),对照组应用股静脉采血法,比较一次性成功率、溶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结果滴入采血法一次成功率高,溶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采血后可接上输液.结论滴入采血法较股静脉采血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护理杂志

中国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办: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