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添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54例改良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近期古典式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率等.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玉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空肠置入肠内营养管对食管癌手术后患者胃排空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0例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的患者,于术中经空肠上段置入一根一次性胃管,逆插入胃,术后早期作引流用,后期进行肠内营养液灌注,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0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无置管引起的并发症,能良好引流及进行营养液灌注,无胃排空障碍发生结论经空肠置入引流-营养管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治胃-食管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
作者:王易林;赖登祥;唐胜军;谭益;李国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尿路感染的老年女性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2种抗菌素口服或静脉治疗2~3周,继以2~4种口服抗菌素轮流治疗至3个月后停药2个月,再以1~3种抗菌素低剂量口服治疗3~6个月.胸腺肽隔日肌注10mg,应用时间与抗菌素相同.对照组43例,治疗不用胸腺肽,其抗菌素用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结束后均随访观察尿路症状,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结果1年.结果治疗组中有效30例(66.7%),好转7例(15.6%),无效8例(17.7%),总有效率82.3%,对照组中有效13例(30.2%),好转9例(20.9%),无效21例(48.8%),总有效率51.1%.两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腺肽联合抗菌药物使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疗效.
作者:苏尊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2年至2000年共行食管癌手术774例,术后并发呼衰26例,死亡2例,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AOPP毒性强,吸收快,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胃内毒物,死亡率较高,通过对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间34例AOPP经口中毒的抢救中,认为在早期洗胃中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可迅速彻底地清除毒物,是提高AOPP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周金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各种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旨在肯定彩超对淋巴结病变定性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方法:93例淋巴结病变经彩超观察其形态、长与宽的比、包膜、内部回声、血管分布形态、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情况.结果: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诊断中,彩超对良恶性淋巴结分辨:主要依据其长与宽的比、包膜是否完整、内回声的变化及血流情况.良性淋巴结长轴/短轴大于2,即L/S>2,包膜完整,内回声均质,血流分布规律,阻力指数RI小于0、7,为高速低阻型;恶型淋巴结长轴/短轴小于2,即L/S<2,包膜不完整,内回声不均质,血流分布不规则,阻力指数RI大于0、7,为高速高阻型.结论:彩超判断淋巴结病变性质,符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迎娟;任素芳;邵宏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发病的主要因素,分析讨论宫外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08例宫外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与官外孕发病有关因素,置官内节育器52例,居首位.108例宫外孕均能作出正确诊断,98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药物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宫外孕的发病有关,积极防治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的输卵管炎是减少宫外孕的重要因素;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宫外孕,才能争取良好预后.
作者:彭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膜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和脑膜刺激征,病情进行性加重,头颅MRI有脑膜弥漫结节强化或不规则条状强化,部分与脑表面相连.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临床表现和头颅MRI增强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依赖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作者:张受涛;孙丰;李继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平衡尿素氮在校正尿素氮反跳,精确评价透析充分性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测量透析前、透析下机前30分钟、透析下机时、下机后30分钟、下机后60分钟尿素氮,分别计算出KT/V值,比较各KT/V值之间的关系.结果:透析下机前30分钟、下机后30分钟及60分钟所测KT/V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均低于下机时所测KT/V值.结论:可以使用下机前30分钟血尿素氮值来精确评价透析充分性.
作者:李芳泽;钱凤兰;曹正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摄氟方式对氟病病情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束时,按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动物,取尿、骨、牙等生物样品测氟离子浓度和骨密度(BMD).结果:经饲料染毒大鼠的尿、骨、牙氟均高于经水染毒大鼠(P<0.05),饲料组骨密度低于饮水组(P<0.05).结论:在摄氟量相同的情况下,经饲料染毒所吸收的氟量大于经水染毒吸收的量.
作者:韦艳;谢春;张华;周琳业;方世杰;葛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回顾了我院1997年7月至2000年12月治疗的382例急性颅脑外伤伴颅内血肿形成的病人,其中35例酒醉后伴发,经积极抢救,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鹏;张智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重要性.方法:本文对200例人流产术后患者应用氟哌酸药与甲硝唑药预防感染(治疗组),并与205例人治流术后患者不用药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发生感染率为7.77%,对照组发生感染率为19%.结论:应用氟哌酸与甲硝唑合用预防人流术后感染有很好的疗效,方法简单,经济无明显副作用,适合基层医院应用及推广.
作者:韦金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总结35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施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第五肋间左前外侧切口进胸,在食道超产探头监测下施术.平均打孔31.4±4.9个,通畅率为96%.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突发室颤.术后辅助呼吸平均4.5±2.1小时,ICU平均监护治疗时间26.5±13.8小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例,发生心绞痛7例.全组无心肌梗塞、心表、出血、切口感染和肺炎等并发症,平均住院14.6±7,2天.结论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术后应适时早期拔出气管插管,防治心律失常.维持心肌氧供、氧耗平衡,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是死亡主要原因.
作者:任立杰;康晋朝;季加明;李秀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1147例STD病人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其感染和接受治疗情况.方法:将确诊的STD病人的资料按年龄、性别、传染来源、就诊症状、复发等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就诊的患者中男性占72.98%,79.42%的传染来源为非婚性接触,男性尿路感染症状占就诊症状的39%,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体为支原体(UU)、衣原体(CT)和淋病双球菌(GU),以及CT和/或UU与GU的混合感染,20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有100人(8.72%).间断治疗、未治疗的病例有129例(11.25%).结论:嫖娼卖淫是性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对尿路感染或官颈炎的治疗应选择联合、足量、早期、规则用药的原则.加强对青少年的性病知识和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性病治疗市场.
作者:郭晓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前,咽部封闭及微波治疗的麻醉方法,一般都采用丁卡因喷雾麻醉,但丁卡因的毒性作用比利多卡因大,而喷雾亦比雾化的咽部反应大.我科于2001年10月以来,采用利多卡因雾化作咽部表面麻醉,收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萍;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性粒细胞凋亡在炎性疾病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外界因素可调控中性粒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近研究表明抗凋亡蛋白Mcl-1、Al是调控中性粒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MAPK、NF-κB介导了其信号转导过程;凋亡中性粒细胞的内在生化改变和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改变,是吞噬细胞识别、清除的基础.
作者:倪海峰;肖颖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医院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适应我国医疗环境、医疗需求和医疗水平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院药学工作的内涵和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制剂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
作者:柯洪;李大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把医学生实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予以量化,以量化值为指标,对医学实习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表现好的方面予以增加分值,不好的方面予以扣分,当所得量化分值为零时自动结束实习,这样既可督促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约束,又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实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夏保京;韩景芳;宇捷;王少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提倡成分输血以来,我院成分输血的状况.方法:通过1998-2001年各临床室用输血病例,统计出成分输血量.结果:成分输血从1998年用血总量为18.6%逐年上升到2001年的73.3%,并且根据病情需要,做到了需要血浆补血浆,需要RBC悬液就补RBC悬液,达到了治疗目的,且节约血源和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结论:我院成分输血落到了实处,做到了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血源.
作者:刘渝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口腔内科医师的培养是口腔医疗卫生的保障之一,因些必须重视其临床阶段的带教工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带教体会,提出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因人施教,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关心生活,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作者:张从纪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