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芬
临床上腹股沟区软伤性疼痛虽不常见,但由于痛区靠近会阴部,影响患者活动,且常致患者紧张.通过详细分析症状及病理,我们认为该疼痛系六种情况所致,并施以专门手法,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通过6个病例予以说明.
作者:范剑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45例阑尾切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阑尾炎患者均进行阑尾切除手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在明确诊断为阑尾炎后,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应该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前术后要做好护理工作.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糖基化IgA用于预测IgA肾病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106例,根据其糖基化水平分为两组.于低糖基化IgA肾病患者中选取41例患者,正常糖基化IgA肾病患者中选取32例患者.结果: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尿蛋白<0.15g/d者以及尿蛋白较治疗前改善超过一半者分别为19例和17例,对照组分别为18例和15例.两组患者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1低糖基化水平不能用以推测IgA肾病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严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肱骨干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均会有骨折不愈合发生,常因长期的内或外固定导致局部骨质疏松,软组织及骨质条件差,使再次手术时使用加压钢板固定变得很困难.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19例肱骨干骨折不愈合,临床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司志军;王树海;石蛟;付国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逐渐丧失随意运动的能力.左旋多巴一直是治疗PD的有效的基本药物,多巴丝肼(美多芭)是代表药物之一.随着PD情的进展,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的加剧,即使长期服用大剂量多巴丝肼,症状改善不明显[1],因此本研究选择我院32例PD患者,采用多巴丝肼与普拉克索联合应用进行治疗,观察二种药物联用的效果.
作者:王继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折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四肢骨折外露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术前、术中彻底清创受区,切取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修复创面,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进行观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治疗组的25例四肢骨折外露患者中,皮瓣完全成活24例,皮瓣坏死1例,治愈率为96.00%;对照组的25例四肢骨折外露患者中,治愈17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68.00%,可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蒂骨皮质复合皮瓣移植在治疗四肢骨折外露上明显优于常规疗法,是修复四肢骨折外露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林伟良;潘学文;丁彦儒;韦汉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寻找带状疱疹后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医院求医的26例患者为治疗观察对象,主要采取艾灸和针刺两组方法联合治疗.结果:26例患者治愈21例,随访半年未复发,占80.76%;好转4例,占15.38%;无效1例,占3.85%;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应用针刺加艾灸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素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尿失禁严重影响着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中除了一般常规治疗外,综合的康复处置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她们身心舒适,健康生活.
作者:刘兆丰;赵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应用于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价.方法:将92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CP)组和非CP组各46例,CP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非CP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明确工作方向的表格,应用于垂体腺瘤手术患者,优化了病人的住院流程,规范了诊疗护理的操作程序,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在路径表上明确了各专业组成员的工作,避免了过去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造成护理的遗漏或疏忽现象,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个人水平、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护理缺陷.培养了护士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增加了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机会.临床路径的运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及服务满意度,并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明显减少垂体腺瘤手术的不良和并发症,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作者:阮璐;王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掌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21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的患者,均采用掌板结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6-24个月的随访,对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21例患者治愈1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1例患者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2例随访过程中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结论:掌板结合外固定架有利于损伤关节软骨的修复,有效稳定骨折端,防止骨折碎片向掌侧移位,因此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的理想手术方法,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安生;张春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个体情况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冷凝或玻璃体腔多次注射贝伐珠单抗后二期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3年,20眼眼压控制正常,成功率达76.9%,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有效率达100%.结论:通过先抑制虹膜新生血管后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许钟毓;廖达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改良的夜查房模式,更好地发挥夜间值班护士长的职能,降低夜间高发时段的护理风险,提高夜间护理质量.方法:坚持每天由2名护士长值班,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分组并制定夜查房轮转表,值班时间为18∶00~8∶00,查房内容由护理部以量化表格形式打印出来,值班者严格按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查房考核结果与科室护理考核和护士长工作质量考核直接挂钩.结果:改良后的护士长夜查房制度细化并规范了护理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减轻了当班护士压力,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保证了护理质量及安全.
作者:万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技术的行业,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进行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静脉输液是抢救治疗患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而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危险.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实践中存在的风险,解决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降低输液相关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促进静脉治疗专业发展.
作者:柯红;邓太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我院护理工作者要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首先和基本的是要有效防止各类护理差错的发生.如何做好安全护理管理,有效防范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已经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现实课题.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现对五官科病房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安全缺陷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赖茂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阑尾炎患者60例,回顾性总结手术室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住院治愈后出院.结论:对小儿阑尾炎患者进行系统的手术室护理,有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陶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手段,提升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份至2010年5月份我院收治的62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相关的临床护理手段.结果:经过积极的临床护理,62例患者中,3例无效,22例有效,37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5.2%.结论: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疗中,密切关注病情进展,提供全面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疾病康复进程,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丁巧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穴位按压组各30例,均行常规术后对症治疗,穴位按压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穴位按压治疗,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发现,穴位按压组术后腹痛、腹胀、切口痛、呃逆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压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穴位按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穴位按压可明显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压可有效改善腹部术后患者腹痛、腹胀等情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李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腹膜外剖宫产是将围绕膀胱的腹膜与膀胱分离,不进入腹腔,直接暴露子宫下段,切开子宫直接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此术式有防止宫内感染扩散,不干扰腹腔内脏器,术后不禁食,排气快等优点.在临床上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手术越来越多,腹膜外剖宫产包括三种术式,分别是顶入式,侧入式,侧顶联合式,在2009年我们医院对150例患者分别行顶入式、侧入式与侧顶联合式三种腹膜外剖宫产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每组各选取手术指征相同年龄相近的同期病例50例进行分析.结果:顶侧联合式组总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均较顶入式、侧入式组显著缩短(P<0.01),手术成功率高(P<0.01),手术出血量、术后24小时疼痛、切口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顶侧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较顶入式与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更易掌握,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陈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共82例,上患儿随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以下治疗:消炎、降温、抗惊厥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酯钠,每天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15天.记录两组患者昏迷、惊厥、颅内压升高、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借鉴.
作者:辜建勋;李幼红;陈丽萍;李普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MBI)的影响.方法:对91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均常规给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彩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平均于病后一周内开始按康复流程进行综合康复流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每四周一疗程,每天一次,后采用Fugl-wdfer(FUA)评分法[1]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陈江华;王成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