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海燕

关键词:手术患者, 压疮, 相关因素,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术中危险因素,探讨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对手术室护理和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方法:对6例手术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手术自身因素,患者年龄大于55岁,手术时间过长,麻醉因素等是导致压疮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的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预防计划,加强术中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到及时处理,并采取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以下.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是确保手术成功的要素

    手术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各个环节,只有科学预见护理风险,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才能真正确保手术病人的手术护理安全.

    作者:王辉;顾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近20年来,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迅速,髋关节置换术已逐渐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及骨股头无菌性坏死等患者的一项常规手术.比起手术的发展和进步,国内术后康复治疗则显得相对滞后.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和巩固了手术效果.本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6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宝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终病人护理特点以及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临终关怀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科学,是针对危重患者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护理,是为了让临终患者在即将告别亲人,结束生命的后时刻,接受精心的护理和良好道德情操的抚慰.我们应该熟悉临终患者特点,以便于提供更好的护理.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针对我国国情,临终关怀应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应大力提倡临终关怀.

    作者:汪成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脂肪肝80例分析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酒精性脂肪肝(AF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对照组80例,应用肌苷片及葡醛内酯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有效64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3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

    作者:钱东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输液误区及护理建议

    目前,我国医疗方面的设施设备仍不能得到保证,特别是社区和乡村的卫生室更是如此.为了解当前输液误区,以及输液过程前后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正确输液,保证患者安全,特结合病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于2011年10月25日对某社区医院近二个月就医输液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社区小医院输液过程,发现其中的误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便为社区输液提供正确的护理.

    作者:蔡郸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银屑病的中医临床综合治疗经验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其皮损特征是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牛皮癣患者病情春季,冬季加重,夏季缓解.牛皮癣虽不直接影响生命,但是对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故对于牛皮癣,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作者:徐淑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针刺和针药结合治疗痤疮9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阳明二经针刺和针药结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90例12-27岁的青少年患者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三组的年龄、性别和病程无显著差异;中药组内服枇杷清肺饮,针刺组用毫针选取单纯合谷、迎香、四白、地仓、曲池、天枢等穴位针灸,针药结合组则以枇杷清肺饮及针刺结合.枇杷清肺饮每日早晚内服一次,针刺穴位下针得气后,一次持续3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适当泻法,隔天行刺一次,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都以1个月为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都取得一定的疗效,针药结合组疗效佳.针药结合组在改善寻常痤疮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和结节等方面;改善面部皮损炎症等方面和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这三项指标与其它两组有明显性差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它两组.结论:三种治疗方法都可减少寻常型痤疮的丘疹刺头,改善皮损的严重程度和减轻其炎症,但总体上来说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针药结合组改善患者的体质,同时加强治疗效力.中药攻其内,针灸攻其个,针药结合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韩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围手术护理

    对2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发生局部边缘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3月至5年,皮瓣成活良好,患者行走良好,外观满意.提示对患者耐心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术后认真仔细观察皮瓣,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付生芳;郑芙蓉;张家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卫生领域.他是指对患者及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会产生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去收集、识别、采取行动的过程.而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医院手术室是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护理风险比较大的科室.人员流动大,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加之手术新技术不断涌现,意外事情发生日渐增加,因此手术室的风险管理极为重要.

    作者:吕丽娟;宋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幼儿青霉素皮内注射两种皮肤清洁方法的对比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75%的酒精与生理盐水两种皮肤清洁方法对皮内试验结果的影响,浅谈用于皮内注射试验更为科学的方法.方法:将需要用到青霉素的430名1-3岁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75%的酒精清洁皮肤,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结果: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比75%的酒精清洁皮肤发生青霉素阳性反应的概率低.

    作者:唐琼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分级化护理在护士配置中的作用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自理能力的评估,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是医院的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1982年卫生部制定了<医院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按照其病情决定护理分级.护理分级制度是医院确定各种医疗资源配置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现有的分级制度表现出人员配置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就临床护理实际巡视情况进行调查.希望能为分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蒋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宣传教育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血压指数及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降压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42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5月-2000年6月4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为24例,占57%;其次为胎盘因素的为10例,占23%;阴道分娩损伤的为5例,占11%;凝血功能障碍为3例,占0.7%.42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阴道分娩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唐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更高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机会更多,而且感染率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增高.实践证明,预防乙型肝炎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乙肝疫苗接种.但透析患者由于对乙型肝炎的了解和认识程度,经济等状况、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用药及治疗情况;疫苗的种类、剂量、接种方案、接种方法等对接种后能否尽早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直接影响.我院从2003年开始对血液透析患者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疫苗免疫应答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岩郅;苏伟;尚有全;李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对比,不同用药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较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素、尿激酶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作为首选.

    作者:黄胜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摒西医统领辨证之弊端循中医思维建诊疗模式

    随着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中医现代化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由中医还是西医病名统领辨证的争论也随之而来.主张由西医病名统领辨证者丢掉了中医病名的诊断过程和相应的鉴别诊断.应当明确的是,先辨西医的病,后辨中医证的作法有诸多弊端,不符合中医应有的临床思维规律.而是应先辨概念较大的中医的病,再在此病名统领下辨出中医的证,然后在证下辨出概念小的西医的病.这种过程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满足了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要求.

    作者:李子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皮下放置引流管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刮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处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孕妇进行腹壁伤口缝合时皮下脂肪层放置硅胶引流管引流.置引流管100例为研究组,与同期同条件不放置引流管者100例为对照组,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产妇年龄、营养状况、无严重内外科合并征等均为双盲,并对两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伤口出现红肿硬结、脂肪液化、裂开、感染情况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手术时问和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有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产妇,在缝合腹壁切口时可预防性放置皮下引流管,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苏碧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目的: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50例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护理措施:发作时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结果:50例患儿未发生并发症,家长对高热惊厥知识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42例(84.00%,42/50);护理满意度96.00%(48/60);随访12月-24年,平均(17.45±4.45)月,高热惊厥复发4例8.99%(5/50).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胰岛素抵抗及其临床处理

    胰岛素抵抗(IR)是一种异常病理生理状态,与肥胖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或脂蛋白异常血症、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发生密切相关.现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上述异常的共同基础.

    作者:蔡学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急诊科发生的护理问题,其中由于护理差错引起纠纷问题8例,护患沟通不良引起纠纷问题53例,患者方面恶意引起10例,科室协调不到位引起纠纷问题8例,医疗费用引起纠纷问题7例,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我院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对我院在急诊科发生的护理问题共86起,事实求是地找出问题,分清责任,经过协调,都合理解决.结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明确医疗费用,避免护患矛盾.

    作者:陆美雄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