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下放置引流管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苏碧英

关键词:剖宫产, 切口愈合障碍, 相关因素, 引流管
摘要:目的:探讨刮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处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孕妇进行腹壁伤口缝合时皮下脂肪层放置硅胶引流管引流.置引流管100例为研究组,与同期同条件不放置引流管者100例为对照组,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产妇年龄、营养状况、无严重内外科合并征等均为双盲,并对两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伤口出现红肿硬结、脂肪液化、裂开、感染情况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手术时问和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有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产妇,在缝合腹壁切口时可预防性放置皮下引流管,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护理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麻疹、百日咳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抗生素的早期有效应用,本病的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现对临床2009年~2010年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门、急诊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及对策

    目的:研究高血压(HBP)患者心理状态与其血压水平的相关性,认识心理干预辅助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方法:对153例门、急诊高血压患者在空腹、安静休息10min后常规测量血压,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作焦虑抑郁水平调查,统计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53例高血压患者中抑郁及(或)焦虑症患病率40.5%,HAD分段与患者血压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二者互为因果,因此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心理护理.

    作者:董宇霞;胡嘉坤;董宇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科51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按入院年份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均为2009年入院患者;观察组26例,均为2010年入院患者.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发生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的集中处理方法

    目的:科学的选择管道消毒方法,提高呼吸机管道消毒质量,延长存放时间.方法:临床使用后的呼吸机管道用流动水冲洗,在有血液、体液处用棉签擦洗,湿热消毒,干燥后包装灭菌,贮存.结果:对比临床科室自行处理方法,目测供应室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干燥、无污渍.科室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361件,供应室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207件,分别于7d、14d、30d、45d、60、90d进行细菌学监测.科室处理第45天开始有细菌生长.供应室处理第90天无菌生长.结论:通过这次研究表明,供应室处理后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干燥后灭菌,可有效的提高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效果,延长了存放时间.

    作者:杨小娟;邱玉萍;吴仁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

    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护理、用药干预等护理措施,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个体用药、药物依从性等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并能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

    作者:王淑维;张少华;刘卫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彝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彝汉族胃ca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ca发生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统计对比2009年7月-2011年8月在本院行胃镜及C14呼气试验阳性者.结果:彝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胃ca发生率高于汉族.结论:胃ca发生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饮食习惯环境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引起胃肠道多种疾病的感染因素.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HP为一级致癌物[1],为胃癌等一类致癌原[2].有学者提出胃ca发生机制的模型: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ca.目前已初步认定,HP是胃ca发生的启动因子之一[3].

    作者:郭方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4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术后24h内恶心、呕吐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全身麻醉产生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磁振热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磁振热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缓解的疗效.方法:按试验设计选取80例患者,分为磁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禁烟酒,合理膳食,接受日照及配合适当的运动.磁振热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1个月,随后隔天治疗1个月的磁振热治疗.观察内容主要是疼痛的缓解程度,以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得分0--10分,代表无痛至疼痛难忍.结果:磁振热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静止时自发性疼痛、扣压痛、活动痛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磁疗组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磁振热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秦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护理专业生化实验改革的思考

    根据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强化生化实验与临床诊断的联系、改进教学手段,弥补资源不足、实验中渗透素质教育、五、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等方面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

    作者:张九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本地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与高龄、饮食、生活习惯、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有关.结论:完善农村养老机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作者:苏燕凤;罗翠云;何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骨科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体会

    目的:观察在骨科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总结在骨科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将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0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采取一般化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人性化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士形象和技术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朱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例癫痫持续状态致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康复护理

    本文总结了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包括一般护理、专科护理、肢体康复训练、言语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患者经过全面护理及康复训练,降低了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很严重,可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作者:吴云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操作便捷、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它是研究、检测和鉴定标本中特定DNA片段的一种重要方法.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在肿瘤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医学检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PCR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作简要的分析综述.

    作者:岳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以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开展心理、专科及饮食护理,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结果:25例中15例基本痊愈,8例部分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秦媛媛;白洁;陈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A型肉毒毒素与替扎尼定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替扎尼定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替扎尼定片,一组使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China botulinum toxin A,CBTX-A).替扎尼定组和CBTX-A组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于治疗前、治疗2、4、12周评定患者的肌张力改良情况;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在逐渐增加,但两组间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量表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替扎尼定和A型肉毒毒素都能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引起的肌痉挛,且疗效相当.

    作者:王晓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1例人工膝关节修复肿瘤性骨关节缺损术后的功能锻炼分析

    目的:探讨骨肿瘤病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方法:术前使病人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各种锻炼方法;术后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实施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循序渐进,直至能负重行走.结果:对2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访3~42个月,全部病例存活,且膝关节活动度达到要求,并可负重行走,生活质量优良.结论:术前、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龚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推拿手法对卫星细胞和生肌调节因子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肌卫星细胞是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在骨骼肌损伤后可以激活生成成肌细胞,进而分化为肌细胞.在调节卫星细胞增殖的内源性因子中,MyoD、IGF-I及bFGF是参与肌肉发生过程分子调控、启动和维持骨骼肌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而推拿手法可使卫星细胞大量增殖,生肌调控因子的表达增加,从而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

    作者:卢声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92例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2例非甲状腺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入院第二天进行空腹静脉血抽取,测量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以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iodothyronine,FT3)等指标,并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男性和女性老年患者出现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几率有很大差异,总患病率为67.71%;老年患者骨密度与TSH成负相关关系;手术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疾患者,全部需要长期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结论:老年女性相比老年男性更容易出现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结节性疾病为良性,慎重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马丽;王春菊;者霞;毛晓显;吴仕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内镜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对经内镜检查确诊的42例结肠血管畸形患者予内镜下1%聚桂醇注射液多点注射硬化治疗.结果:首次硬化治疗后42例血管畸形患者均无复发性出血,两次治疗后有效率达100%.结论:内镜下1%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高龄不能耐受手术者,并可进行反复治疗.

    作者:朱振;陈磊;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