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内治法治疗小儿发热效果观察

魏铁伟

关键词:小儿发热, 中医内治,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治法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2例小儿发热患者,分成观察组(中医内治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6例.2周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2周后,两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中医内治法治疗能减少发热反复性,降低小儿肝肾功能损害及病原菌耐药性,利于患儿后期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Ⅲ型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对5例主动脉夹层Ⅲ型的患者采取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进行严格护理:有效监护病情,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等措施.结果:病情均得到控制,恢复良好.结论: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和长期疗效的有力保障.

    作者:惠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及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10月本科肿瘤患者经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46例次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导管通畅232例次,占67.05%.部分堵管102例次占29.48%;完全堵管12例次占3.47%.高凝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使用时间过长、静脉营养等为堵管的主要原因.结论:为了减少堵管几率,应掌握适应症指针、采用正压脉冲封管技术、合适的肝素封管浓度、适当安排药物输入前后顺序、严格掌握留置导管时间.

    作者:丁露露;孔敏;张娅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总结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胃癌手术病人术后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鼻肠管堵塞,其中鼻肠管打折1例,营养液阻塞2例.结论:鼻肠管打折、营养液阻塞是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妥善固定鼻肠管、避免营养液过于黏稠、预防营养液沉淀可有效减少鼻肠管堵塞的发生.

    作者:王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护理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的配合及护理患者,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器 管理结果,58例患者愉快接收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显著,手术过程顺利.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是一项新的,有效的治疗输尿管及肾结石的微伤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霍正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例.它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及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11年1月~2011年至今共收治了1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的患者,通过对其进行精心的护理和早期的功能锻炼,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秦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评价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人工流产的孕妇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同时阴道后穹窿放置200μ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术前不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宫颈评分、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孕妇的宫颈评分、完全流产率、清宫率、疼痛率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软化宫颈,减轻疼痛,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有助于人工流产术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牟全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重度肝外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重度肝外伤手术治疗经验,提高重度肝外伤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2例重度肝外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4例.结果:22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17例(占77.3%),死亡5例(占22.7%).死亡原因:严重失血性休克2例,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快速扩容、彻底清创、采用合理术式、及时处理合并伤,是重度肝外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又称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控制好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腹部外科手术SSI相关的因素很多.本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操作便捷、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它是研究、检测和鉴定标本中特定DNA片段的一种重要方法.实时定量PCR、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在肿瘤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医学检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PCR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作简要的分析综述.

    作者:岳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以酮症起病的新发2型糖尿病33例分析

    目的:随机选取我院33例以酮症起病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与感染,血脂,血糖,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监测血糖,血脂,C肽水平.结论:感染是以酮症起病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原因;糖脂毒性与其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冯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中毒临床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小儿中毒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6例急性中毒患儿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来为患儿解毒,并对临床资料按中毒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儿治愈,1例死亡.结论:小儿急性中毒的的重点是做好预防工作,中毒后快速有效的抢救是治疗小儿中毒的关键.

    作者:和学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穴位按摩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穴位按摩手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单纯穴位按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结果:穴位按摩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结果改变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体征,促进肠道炎性病灶的吸收直至痊愈.

    作者:刘焕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探析老年习惯性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并伴有腹胀、腹痛、肛门坠胀,心烦等临床症状和亚健康症状.因此,对老年性便秘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探讨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性便秘的疗效,结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楼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风胶囊治疗非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对非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6例非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风胶囊配合中药汤剂及偏瘫复原丸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218例,无效18例,有效率92.4%;对照组有效81例,无效19例,有效率81.0%,两组比较,X2=9.271,P=0.002<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胶囊对非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付海军;付海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和治疗

    目的:了解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查询相关文献并分析和归纳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结论:加强对药物的监测和合理用药等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杨旭丽;艾卫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CU实行成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ICU成组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ICU设立护理组长,实施成组护理,分层管理,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实施成组责任制护理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有明显提高.结论:成组责任制护理模式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杨晓娟;郑洁;孙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分级化护理在护士配置中的作用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自理能力的评估,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是医院的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1982年卫生部制定了<医院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按照其病情决定护理分级.护理分级制度是医院确定各种医疗资源配置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现实操作中,现有的分级制度表现出人员配置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就临床护理实际巡视情况进行调查.希望能为分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蒋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1例人工膝关节修复肿瘤性骨关节缺损术后的功能锻炼分析

    目的:探讨骨肿瘤病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方法:术前使病人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各种锻炼方法;术后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实施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循序渐进,直至能负重行走.结果:对21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访3~42个月,全部病例存活,且膝关节活动度达到要求,并可负重行走,生活质量优良.结论:术前、术后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龚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62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对我院62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FUJINON EG250WR5电子胃镜进行检查,由熟练胃镜操作的内镜医师进行检查,统计消化性溃疡检出数,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分析溃疡的发病部位、类型、形状、大小及并发症.结果:胃底5例,胃体23例,胃角16例,胃窦17例,幽门管1例;胃溃疡29例,其中胃窦部9例,胃小弯7例,胃角10例,高位贲门部3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24例;复合性及多发性溃疡5例;吻合口溃疡2例;幽门管溃疡2例.溃疡的形态大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另有一小部分表现为线形及其他不规则形态.溃疡直径<1.0cm的25例,1.0cm~2.0cm的19例,>2.0cm的18例.出血17例,穿孔4例,幽门梗阻2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10例,胆结石、胆囊炎7例,肝硬化1例.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在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在行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减少漏诊的发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陶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银屑病的中医临床综合治疗经验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其皮损特征是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牛皮癣患者病情春季,冬季加重,夏季缓解.牛皮癣虽不直接影响生命,但是对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故对于牛皮癣,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作者:徐淑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