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正英
目的:评价医院临床用止血带集中式供应的实用性.方法:通过统一回收和集中处理方法,提高效益和改善卫生质量.结果:经过专人回收,由供应室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和包装后统一下发.明显节约了清洗剂和消毒剂的用量,减少了开支,降低了成本.结论:医院止血带集中式供应,提高了卫生质量,方便了临床科室,节约了使用成本.
作者:骆桂端;邱玉萍;吴仁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7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2.4周.采用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和X线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评分结果:优43例(55.13%),良25例(32.05%),可8例(10.26%),差2例(2.56%),优良率87.18%.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帮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单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一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创伤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入院后均常规彻底清创,治疗组采用VSD覆盖创面,每次覆盖时间为7-9d,持续吸引到肉芽丰满后行游离植皮,根据病原学检查持续抗感染.对照组视创面情况1-2d更换一次敷料,清除坏死组织,创面较大者放置引流条,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每5-7d行一次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疗效和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优15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为96%.对照组:优12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4%.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术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将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较彻底的清除,同时刺激新鲜肉芽生成,控制潜在感染机率并增加愈合率,效果显著.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DSA导向下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治疗在治疗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及操作注意事项.方法: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16例重症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9个椎体,PVP术式5例,共6个椎体,PKP术式11例,共13个椎体.所有病例均在DSA导向下完成手术.结果:13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27月,平均随访16.3个月,术后1~24h患者腰背部疼痛均缓解,两组术后2周及随访时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于高龄重症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结合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综合选择,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运用DSA导向可在术中协助准确定位,即时观察骨水泥分布,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谭志宏;许鸿智;陈博来;宁飞鹏;鲁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2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入院当日即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在出现腹泻后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结果:观察组19例出现腹泻(发生率11.9%),对照组55例出现腹泻(发生率3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作者:梁水明;王桂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PICC因其安全、方便 和易掌握,带管时间长,能避免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各种输液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为病人提供 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它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快捷静脉通道,尤其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肿瘤患者的化疗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点.采用 PICC可保护上肢血管网,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带来的痛苦,减轻化疗对外周静脉的破坏.但 PICC置管后也有常见并发症,其中发生率高的为静脉炎.作者以康惠尔溃疡贴处理 PICC置管术后引起的静脉炎,使用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吴云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本文初步探讨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围绝经期的妇女产生的焦虑及抑郁的心理精神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处于围绝经期且有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的妇女随机分成数目相同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氟哌塞吨-美利曲辛片( 黛力新) +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照组则采用单纯雌激素替代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两种方式分别对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记录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则有差异(P<0.01 ).结论:黛力新与雌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和焦虑障碍十分有效,比单纯雌激素替代疗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磷脂酶A2(PLA2)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所致的腰腿痛密切相关,抑制PLA2的产生,可以缓解减缓椎间盘的退变、缓解临床症状.中医药与西药干预治疗LIDP可影响LIDP模型或患者髓核、黄韧带、血清中PLA2等的代谢,从而达到缓解LIDP的症状体征并延缓其进展的目的.
作者:黄济炎;章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及相关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病灶仅仅是疾病治疗关键步骤之一,疾病的顺利康复离不开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42例患者采取了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郑翠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随机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心理状态良好、掌握相关知识、护理满意度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作者:刘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提出防范措施,防范职业暴露发生.方法:对既往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主要记录项目分析总结,如职业,工龄,暴露环节,预防用药效果.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以护理人员高,尤其是新从业人员;暴露环节集中在静脉注射和穿刺活动中,经过风险评估并及时干预,经随访并未发现由此引发职业暴露后感染.结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严格标准防护措施落实,及时有效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避免感染发生
作者:裴卫国;杨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过去通常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自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麻下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治疗液体外渗所致的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均为III度的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使用地塞米松联合马铃薯片湿敷,对照组使用50
作者:万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5月-2000年6月4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为24例,占57%;其次为胎盘因素的为10例,占23%;阴道分娩损伤的为5例,占11%;凝血功能障碍为3例,占0.7%.42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阴道分娩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唐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通过比较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住本院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得出结论:CT是一种方便、迅速的诊断手段,并且患者很容易接受;其对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沈祖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的波动皮肤抵抗力差,易破损感染.加上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及糖尿病神经病变而致局部感觉减退甚至缺如而易于损伤.一旦患者组织感染、溃烂、坏疽、易并发骨髓炎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不一.多年来我科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近来又有多种方法的突破.现将一种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玲;孙录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86例胆囊结石患者自然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胆囊切除术,治疗组采用保胆取石术.结果: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院前复查ALT等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过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相对于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在不影响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的基础上,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于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中医现代化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由中医还是西医病名统领辨证的争论也随之而来.主张由西医病名统领辨证者丢掉了中医病名的诊断过程和相应的鉴别诊断.应当明确的是,先辨西医的病,后辨中医证的作法有诸多弊端,不符合中医应有的临床思维规律.而是应先辨概念较大的中医的病,再在此病名统领下辨出中医的证,然后在证下辨出概念小的西医的病.这种过程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满足了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要求.
作者:李子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重度肝外伤手术治疗经验,提高重度肝外伤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2例重度肝外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4例.结果:22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17例(占77.3%),死亡5例(占22.7%).死亡原因:严重失血性休克2例,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快速扩容、彻底清创、采用合理术式、及时处理合并伤,是重度肝外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手术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各个环节,只有科学预见护理风险,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才能真正确保手术病人的手术护理安全.
作者:王辉;顾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