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淑华
原发性胆囊颈管因且解剖部位复杂、容易并发感染等原因曾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禁忌症之一,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术者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胆囊颈管结石也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进行.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进行了4500例胆道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76例为胆囊颈管结石,现将其具体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5月-2000年6月4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为24例,占57%;其次为胎盘因素的为10例,占23%;阴道分娩损伤的为5例,占11%;凝血功能障碍为3例,占0.7%.42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阴道分娩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唐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单用环丙沙星,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0.3%,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分别为57.6%、80.3%,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室重构.
作者:孙凌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展呈逐步上升趋势.这是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神经外科具有特殊性,病人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患者及家属一时难以接受,出现惊慌失措,情绪激动,易激惹.作为神经外科护士更要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不仅要有洞察病情变化的能力,还必须掌握和运用各种沟通技巧,能够适当运用恰当的语言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以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我科在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也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恢复.现将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宁剑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于呼吸科人文关怀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5月在某医院呼吸科收治患者150例,其中男70例,女80例,年龄51-72岁,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150例呼吸科患者经过上诉人性化护理之后,显效150例(100%),有效142例(98.80%),无效2例(1.40%),总有效率98.80%.结论:可见,呼吸科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陈朝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其皮损特征是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牛皮癣患者病情春季,冬季加重,夏季缓解.牛皮癣虽不直接影响生命,但是对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故对于牛皮癣,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作者:徐淑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2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入院当日即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在出现腹泻后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结果:观察组19例出现腹泻(发生率11.9%),对照组55例出现腹泻(发生率3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作者:梁水明;王桂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以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开展心理、专科及饮食护理,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结果:25例中15例基本痊愈,8例部分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秦媛媛;白洁;陈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彩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分析了妇产科门诊病人的特点,提出了如何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科28例经鼻蝶窦垂体瘤显微切除手术病例的护理,尤其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28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尿崩症2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其余均获得良好预后.结论:对于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朱廷芳;庞凤华;尹杏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规范用药指导.结果:两组干预前收缩压(19.89±1.23)KpaVS(19.54±1.24)Kpa、舒张压(11.53±0.87) VS(11.49±0.91Kpa、依从性好42.00%VS40.00%无差异(P>0.05);实施综合干预观察组收缩压(17.01±0.89)Kpa、舒张压(10.12±0.76)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8.32±0.95)Kpa、(11.09±0.82)Kpa(P<0.05),依从性好74.00%高于对照组的46.00%(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改善治疗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作者:王一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监测2008至2010年ICU出院病例,并统计院内感染例数.结果:2010年院内感染例数明显低于2008年及2009年.结论:严格护理管理可以明显降低ICU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田桂林;丁志红;谢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对经内镜检查确诊的42例结肠血管畸形患者予内镜下1%聚桂醇注射液多点注射硬化治疗.结果:首次硬化治疗后42例血管畸形患者均无复发性出血,两次治疗后有效率达100%.结论:内镜下1%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结肠血管畸形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高龄不能耐受手术者,并可进行反复治疗.
作者:朱振;陈磊;王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献血前开展ALT检测对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有限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的作用分析.方法:我站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献血者采血前实施ALT检测,对条件合格者方可进行采血.将采血后血液用不同两厂家试剂进行复检.统计2009年1月~2009年12月血液报废率.结果:2010年实施献血者采血前AIT检测,其血液不合格率大幅度降低,与2009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献血前开展ALT检测对降低血液报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确保有限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效果较好.
作者:杨启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观察瘘管隧道法切除并I期缝合治疗肛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肛瘘患者13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使用瘘管隧道法切除并I期缝合治疗,对照组(使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的有43例,远期治愈的有12例,无效的有11例,其中复发的有4例,术后肛门变形的有1例,术后感染的有1例,无肛门括约肌伤引起大小便失禁;对照组痊愈的有31例,远期治愈的有11例,无效的有24例,其中复发的有12例,术后肛门变形的有4例,术后感染的有6例,肛门括约肌伤引起大小便失禁的有1例,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瘘管隧道法切除并I期缝合治疗肛瘘,其术后创口愈合快,术后疤痕小,感染率低,复发率低,对肛门括约肌伤害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兆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营养补充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营养补充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FEV1、FVC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补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封玉琴;胡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终关怀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科学,是针对危重患者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护理,是为了让临终患者在即将告别亲人,结束生命的后时刻,接受精心的护理和良好道德情操的抚慰.我们应该熟悉临终患者特点,以便于提供更好的护理.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针对我国国情,临终关怀应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应大力提倡临终关怀.
作者:汪成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4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术后24h内恶心、呕吐控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全身麻醉产生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