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娟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过去通常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自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麻下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是一种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可靠、切口符合美观的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从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历史、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常见手术方式、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及其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易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多.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很严重,可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作者:吴云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宣传教育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血压指数及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降压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在近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脑外伤后的急性和迟发性脑缺血所致.应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使毛细血管通畅,微循环改善,侧支循环建立,使大脑前、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从而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缺血状态,缓解脑组织缺氧;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通过直接抑制缺血后的脑血管炎性反应,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因此,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是治疗脑外伤后恢复期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唐湘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科学的选择管道消毒方法,提高呼吸机管道消毒质量,延长存放时间.方法:临床使用后的呼吸机管道用流动水冲洗,在有血液、体液处用棉签擦洗,湿热消毒,干燥后包装灭菌,贮存.结果:对比临床科室自行处理方法,目测供应室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干燥、无污渍.科室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361件,供应室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207件,分别于7d、14d、30d、45d、60、90d进行细菌学监测.科室处理第45天开始有细菌生长.供应室处理第90天无菌生长.结论:通过这次研究表明,供应室处理后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干燥后灭菌,可有效的提高呼吸机管道的消毒效果,延长了存放时间.
作者:杨小娟;邱玉萍;吴仁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用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原理,以及用于改善步行功能的各种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和相关可靠性研究.介绍了影响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前景展望.
作者:韩婷婷;桑兰;陈菊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性患者72例,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及使用降压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8周后在临床症状、血压值等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枸杞与野菊花可以显著改善早期肝肾阴虚、肝热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钱建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用中药液灌肠及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31例单用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液灌肠及联合抗生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金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以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骨髓各系受累较外周血轻,缺乏特异性,因此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像未见特征性变化的患者要完善检查,防止延误诊断.
作者:崔海龙;张贺;梁宝英;刘宇松;王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胎头拨露时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用于会阴伤口缝合镇痛效果.方法:产妇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时,用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行会阴侧切、缝合以观察镇痛效果.结果: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的镇痛效果时间长,效果好.结论:双氯芬酸钠直肠给药可以用于会阴侧切、缝合,达到镇痛效果.
作者:田晓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展呈逐步上升趋势.这是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神经外科具有特殊性,病人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患者及家属一时难以接受,出现惊慌失措,情绪激动,易激惹.作为神经外科护士更要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不仅要有洞察病情变化的能力,还必须掌握和运用各种沟通技巧,能够适当运用恰当的语言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以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我科在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也促进了患者疾病的恢复.现将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宁剑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5月-2000年6月4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为24例,占57%;其次为胎盘因素的为10例,占23%;阴道分娩损伤的为5例,占11%;凝血功能障碍为3例,占0.7%.42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阴道分娩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唐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总结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胃癌手术病人术后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鼻肠管堵塞,其中鼻肠管打折1例,营养液阻塞2例.结论:鼻肠管打折、营养液阻塞是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妥善固定鼻肠管、避免营养液过于黏稠、预防营养液沉淀可有效减少鼻肠管堵塞的发生.
作者:王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失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1月~2011年4月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中先行切除髋关节周围关节囊.对照组采用传统取出股骨头后再切除关节囊.对其术中总出血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术中总出血量平均出血量430ml±68ml(280ml~700ml),对照组术中总出血量平均出血量为680ml±124ml(360ml~1030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先行切除髋关节周围关节囊可减少出血量.
作者:刘义辉;刘雯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老年骨折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作者:王丽华;杨厥江;张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腐熟水谷;小肠泌别转输清浊,大肠为糟粕外出的通道;脾胃的正常运化有赖于肝的正常疏泄调节功能.所以大便异常虽病位在肠腑,却有赖于脾之健运,肝之条达.故治宜抑肝扶土,调理肝脾,经整体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缓解胃肠症状的同时还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和改善病人的体质.根据该病不同的临床症状分为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等证型,采取不同的方法随证加减治疗.
作者:陈燕;张永忠;胡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切口手术者1069例,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的切口护理、预防感染以及康复教育等.结果: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1069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8小时,患者住院时间为3-10,平均6d,均手术成功,切口愈合出院.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裂开是常见并发症,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充分的预防,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加快腹部切口的愈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慧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血液的酸性环境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原发原因.其他的诱发因素是由血液酸性环境引发的继发因素.也就是说,是因为血液呈现了酸性环境,才导致了血液内各细胞及细胞组成成分的功能障碍,从而诱导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王海云;徐晔;高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喂养困难、胃潴留等,通过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级医院儿科进修期间,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