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肝性脑病42例

杜铁民

关键词:大承气汤加味, 灌肠, 肝性脑病, 疗效观察
摘要:笔者近年来采用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肝性脑病42例,与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24例比较,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换药愈合质量的几点体会

    换药,目的是清除伤口的分泌物、坏死组织,保证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然而,同一个伤口,可因为换药者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愈合情况.

    作者:荆日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亦称改变生活方式),近年来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血压属慢性疾病,部分患者甚至须终生服药.现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而且能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次数,使降压治疗更为有效.非药物治疗目前已成为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和其它类型高血压的基础疗法.

    作者:潘存勇;谢东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1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是妊娠高危因素之一,常常易造成产科出血性疾病和难以预料的危险.

    作者:李淑华;余竹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从Cappp试验评价开博通的降压地位

    Cappp试验[1]的目的是比较开博通(卡托普利)与传统降压药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氟克尿噻)及/或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治疗高血压,对心血管病患病和死亡率的影响.为多中心、大样本(入选10988人)、前瞻性、随机开放、盲终点的研究,随访观察6.1年.患者年龄在25~65岁,舒张压≥100mmHg,3年内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无其他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禁忌的疾病,血肌酐<150mol/l.目标血压为卧位舒张压≤90mmHg.结果:开博通组与传统降压药组相比,所有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189对148,p=0.004,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致死性脑卒中开博通组较传统降压药组增加了43%,主要终点事件(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心血管死亡)363对335,p=0.005,心血管死亡76对95,p=0.092,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62对161,p=0.095.总的效果开博通组不如传统降压药组,尤其是致死性脑卒中.但在价格上(双氢克尿噻0.02元/25mg、美托洛尔0.75元/50mg、开博通1.85元/12.5mg)相差悬殊.

    作者:刘国韬;曾广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163例分析

    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产妇的欢迎.现将2001年至2002年采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163例报告如下:

    作者:侯秀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76例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效果好,但该手术的缺点易并发大隐静脉遂道出血,患肢肿胀及瘀斑.近来我院采用高位结扎十分段缝扎术治疗76例,不但避免了剥脱术的不良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效果好,并且可以门诊局麻下进行手术,术后即可步行回家等优点,现总结报告.

    作者:陈勃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用五点定位行PTC的体会

    随着经皮肝穿刺肝内胆管造影术的推广应用,我们自1988年4月~2001年4月,采用右腋侧路无导向五点定位PTC穿刺22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晓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观念创新、适应医疗市场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院已由过去单纯的卫生服务型向生产经营服务型转变,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一员.医疗市场也由过去的供需双方发展到今天的供方、需方及第三方的三方关系,这三方关系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改变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改革,目的在于追求医疗市场的公平性与高效率.做为国有企业医院,尤其是困难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占领市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套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作者:王龙书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医疗服务费用偏高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思路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偏高问题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1)明确政府职能责任,加大投入管理力度;(2)实行区域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控制医疗费用总量,合理调整收入结构;(4)实行不同收费标准,满足不同医疗需求;(5)加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医疗保健能力.

    作者:于金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对SARS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的探索

    目的:通过对SARS流行期间密切接触者的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的探索分析,为今后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门头沟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京卫疾控字[2003]40号文制定的关于北京市门头沟区SARS密切接触者隔离防护和服务保障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结果:对11户23人进行隔离观察.其中,1户2人因发病送入指定医院观察,21人解除隔离.结论:通过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对预防SARS传播,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挥各部门责任分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保障生活用品供应是顺利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的基础.

    作者:尚正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单次肌肉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84例患者分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配合中药治疗组,和单纯氨甲喋呤单次肌肉注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减少住院日,提高治疗成功率(P<0.01).结论:MTX单次肌肉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苏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参芪合剂对降低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疗效观察

    肾病综合症是儿童时期泌尿系统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系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是一种免疫原发疾病.其临床表现以浮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特征.长期以来我们采取正规长程激素辅以免疫功能增进剂治疗.上述治疗对减轻浮肿,增加尿量效果较好.但对肾病患者尿中蛋白减少,以致消失,疗效欠佳.我们对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症10例患者采用激素加参芪合剂治疗,患者尿中蛋白消失较对照组好.

    作者:吴萍;田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清热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情往往迁延难愈,患者十分痛苦.如果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我们自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采用清热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贾荣慧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体外反搏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目前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反搏治疗的文章报导不多,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斑块破裂或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供氧减少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往认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的中间综合症.因此积极干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选择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其中28例经过冠造确诊为冠心病,其余为心肌梗塞后3个月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干预性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观察,动态观察3月~2年.结果:发现心绞痛分级明显改善、心电图ST-T改善、24hST缺血总负荷时间减少、运动耐量增加、心功能改善.冠造复查5例,3例有侧枝循环形成.结论:临床疗效观察证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严密监护下进行体外反搏干预性治疗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曾永琴;罗陆一;张大创;王彩霞;李翠芬;陈璐璐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78例,以观察其对偏头痛的缓解情况,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选;张秀芬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肛周Buschke-l(o)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2例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疾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少部份可通过间接物体传染,潜伏期平均为2~3月,尖锐湿疣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尖锐湿疣与HPV6、11、16、18、31、33型感染有关,其中HPV16、18型有高度致癌性1],因此早期诊断尖锐湿疣并及早治疗十分必要,近期我科发现2例非性接触传染的肛周巨大尖锐湿疣,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华;薛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

    护患之间的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工作含义,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以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多方面的需求,以达到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因此护士必须从职业的高度来认识交流,态度诚恳,平易近人,有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的愿望和动机,并且能灵活运用有效的语言沟通.

    作者:杨士华;马玉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384例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近年来,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生病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本文对我院1999年至2002年间384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翁素霞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重症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湿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退休工人.于1998年行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1年,双侧小腿胫前内侧出现多处破溃、糜烂面,伴有液性渗出及剧烈瘙痒,多方治疗无效.近一年来,双侧小腿肿胀明显,瘙痒剧烈难忍,皮损范围明显扩大.

    作者:刘铭;杨桂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β2-MG浓度影响

    常规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β2-MG) 等中大分子毒素,因而,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许多血透患者出现与中、大分子毒素相关的并发症,如:β2-MG在体内蓄积及组织沉积所至的淀粉样变性,高磷血症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PTH血症等,严重影响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本文比较了采用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长期血透患者血清β2-MG浓度的变化,以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β2-MG浓度的影响.

    作者:方奕;姚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