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生存质量评价

彭静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青光眼患者对其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抽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均行小梁切除术,并对其术后生存质量作详细分析.结果:接受小梁切除术后,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偏低,且视力水平受损程度严重是使其生存质量异常降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其主要因素有性别因素、视力水平受损程度因素、手术次数因素以及健康教育因素等.结论:接受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普遍偏低,所以在治疗环节,除了要对其视功能状况有效保护外,还要结合其经济水平、职业状况施予综合治疗,以确保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不断提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祛痰、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及25-羟维生素[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和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gM、IgA、IgG和25-(OH)D3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能显著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作者:廖志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行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根据有无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未发生脑梗死组各40例,分析患者脑梗死发生原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组患者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药物使用不当、术前脑疝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药物使用不当、术前脑疝均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药物使用不当、术前脑疝,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早期防治.

    作者:刘焕强;门东海;李文生;许成杰;黄拔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行连续护理对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于恩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治的120例GDM患者临床资料,依护理方案不同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连续护理,对比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妊娠结局比对照组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8.33%比对照组23.33%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均比对照组有所好转,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预防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作者:罗春云;冯养球;黄仍心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地高辛联合比索洛尔控制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地高辛联合应用比索洛尔控制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地高辛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地高辛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的的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3.34%,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性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地高辛联合比索洛尔的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运动后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关健明;陈文标;江美嫦;邓世满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在门诊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门诊妇产科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门诊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为15.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门诊妇产科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

    作者:唐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对颈椎退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行寰枢后路融合术,B组(30例)行枕颈后路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相邻节段的活动度及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的S值明显降低,与A组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的C2-7角无明显变化,B组明显减小,A组术后的C2-3活动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对颈椎退变的影响较小,相比枕颈后路融合术,寰枢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颈椎退变风险更低,退变程度更轻,临床应用优势更为显著.

    作者:朱文刚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无创分娩在二次分娩中对会阴裂伤程度的影响

    目的:对经过会阴侧切留有瘢痕的经产妇使用无创分娩技术,观察其在二次分娩中对会阴裂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横沥医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2例在初次分娩中进行过会阴侧切手术的经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运用无创分娩技术帮助经产妇二次分娩,对照组仍然使用常规方法接生.结果:对照组经产妇的会阴裂伤度比观察组严重,并发生13例经产妇会阴水肿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分娩技术对原来的会阴侧切留下的瘢痕并未造成影响,还能减轻二次分娩时经产妇的会阴裂伤度,不仅适用于进行过会阴侧切还留有瘢痕的经产妇的再次分娩,也同样适用于初产妇.

    作者:李华锦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5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分别给予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与骨密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5%(75/78)高于对照组79.49%(6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腕骨、髋部骨密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骨密度的改善.

    作者:龙碧;谢应永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应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8例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实施传统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研究组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实施改良TLIF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应用改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李世渊;曾明;关宏业;赵新建;谭健韶;廖绪强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方法浅谈

    目的:研究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保健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期间于德庆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保健措施.比较两组患儿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饮食习惯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治疗中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症状,促使其不良饮食习惯的改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谢水霞;谭招鹏;林永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手术探查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并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综合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计算诊断准确率.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5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和手术探查的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98.33%,其中下肢静脉完全阻塞者23例、部分阻塞者有11例,中央型血栓有13例、周围型血栓16例、混合型血栓有30例,部分再通者有12例、少部分再通者有13例.结论: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积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既有助于提高其病情诊断的操作性与准确性,又能清楚显示患者血栓阻塞的程度和范围,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叶晓颖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研究组进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疗效;操作耗时、术中出血、住院康复天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甲状腺结节疗效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操作耗时、术中出血、住院康复天数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出血和创伤,缩短手术和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是甲状腺结节的可行治疗术式.

    作者:张浩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揭阳地区62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揭阳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的疾病特点.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62例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患儿,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发症、转归情况、住院天数,分析患儿的主要致病菌.结果:62例患儿中,全身表现以黄疸常见,共40例,其次分别为发热39例,精神、食欲差33例,体质量不增或下降8例,系统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为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10%(54/62),平均住院天数(17.58±3.02)d,血培养阳性率为82.26%(51/62),主要致病菌包括无乳链球菌、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结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尽早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詹陈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失调40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宫内节育器导致月经失调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于佛山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就医的宫内节育器所导致月经失调患者8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方法、中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3例,占82.50%,不良反应2例,占5.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失调患者经过中西医方法治疗后,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超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优质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采用优质护理对胫腓骨骨折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达到良好以上26例,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18例,优良率为6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40.91±4.87)分、抑郁评分(41.77±4.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43±4.83)分、(55.83±4.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叶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索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纳洛酮和醒脑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分析比较两者患者临床疗效、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昏迷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0.0%、病死率1.7%比对照组6.7%、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1 ±0.5)d、昏迷时间(5.4±1.1)h比对照组的(4.8±1.4)d、(11.8±3.3)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高压氧能够有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能够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昏迷时间.

    作者:苏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目的: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具有在手术室应用的价值.

    作者:温五二;陈首培;曾祥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阴道炎五联检验对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与白带清洁度检测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阴道炎五联检验对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与白带清洁度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东莞市南城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5例阴道炎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患者均采集其阴道后穹隆处分泌物,将所有采集的标本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145份标本进行常规镜检,B组145份标本进行阴道炎五联检测,观察其阴道炎病原体检出情况以及白带清洁度.结果:B组标本病原体检出率(89.6%)明显优于A组(7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带清洁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阴道炎患者给予阴道炎五联检验可有效提高对各类病原体检出率,对明确个体患者阴道炎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凯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无创分娩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无创分娩在正常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50例,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接生方法,观察组采取无创接生法.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在分娩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满意度、会阴侧切率、疼痛度、会阴裂伤情况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研究发现,无创分娩接生技术是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的技术之一,可以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从而减轻了产妇的疼痛度和会阴的疼痛度,促进了自然分娩.无创接生技术是实用、安全、有效的一种技术.

    作者:许佩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PD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检测血清Hcy,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其中行常规治疗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FA)、维生素B12(VitB 12)者为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与血清Hcy水平的关系和相关性.结果:P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清FA与VitB 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VitB 1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UPD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4,P<0.05),与血清F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25,P< 0.05),与VitB 12无显著相关性(r=-0.325,P>0.05).结论:Hcy与PD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联系,补充FA和VitB 12可改善PD患者高Hcy水平症状,Hcy可指示预后.

    作者:李裕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