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史歌;邓玉劲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放射介入疗法, 射频消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摘要:目的:研究放射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0%,随访6个月后的生存率为65.0%,随访12个月后的生存率为5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0%,随访6个月时的生存率为40.0%,随访12个月时的生存率为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持续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抽取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检测其脑尿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航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安全性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45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45例无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脑梗死急性期均采用抗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和出血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时注意控制剂量,一般不会引起出血风险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胡火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县级院感质控中心对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举措和效果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落实基层医院感染基本要求.方法:针对既往乡镇卫生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院长、院感办主任及院感办专兼职人员学习《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新知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广大职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对于基层乡镇卫生院在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改进.结果:健全制度同时明确职责,加强培训以提高认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落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 结论:基层乡镇卫生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明确责任及其职责,强化基层员工感染控制的意识,改善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监测和监控,完善各单位防护措施.

    作者:胡久军;邓盛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1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自行设计的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完全依从人数、总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50例,有效例数11例,不变或恶化例数为4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34例,有效例数15例,不变或恶化例数为16例,总有效率为75.4%,两组患者的显效例数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桂娇;吴素贞;翁佳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检治疗中应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急诊室停留时间、溶栓药物成功进入血管的时间、溶栓率和总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中应用改进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陈梦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综合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同时采用止血芳酸、卡巴克洛等止血药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肺结核咯血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0例、14例、5例,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西医全国统一化疗标准方案联合中医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咯血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李毅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60例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的患儿均进行黄疸的常规治疗(酶诱导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惠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黄疸惠儿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饶祖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和对照组50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临床恢复效果较好,安全有效.

    作者:邹苏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8例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主要采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和前房积血吸收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视力恢复程度和前房积血吸收时间等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作者:黄冬兰;黄惠兰;彭银珠;廖武;张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改变与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转录因子(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手术病理结果终确诊.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患者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和twist阳性表达检测,参照标准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93%,其中Ia期、Ic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50%、82.35%,肿瘤转移诊断准确率为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b期诊断出现5例漏诊,诊断准确率83.87%,较手术病理结果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wist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66.0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经阴道超声能较好的诊断子宫内膜癌和观察肿瘤浸润及转移情况,twist免疫组化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twist阳性表达预示着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可能,临床应用中可结合阴道超声和twist表达检测结果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转移观察.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长期间歇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长期间歇、长期持续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共计13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长期间歇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对照组给予长期不间断口服小剂量利尿剂,观察期为2年,对两组患者电解质异常情况及再次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电解质异常发生率与异常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长期间歇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效果较好,可行性高.

    作者:赖宇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骨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头宣传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观察两组骨外科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可知,采用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给予骨外科患者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会莲;潘琼华;岑琴;何小霞;冼敏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推拿结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推拿配合温针及纯温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的度数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疼痛评分、直腿抬高试验上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疗法配合温针灸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树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中期妊娠者、930例足月妊娠者;根据孕妇的分娩方式对930例足月妊娠者进行分组,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经阴道试产的孕妇进行分组,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对比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孕妇的围生期出血量、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阿氏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对比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90例剖宫产后中期妊娠者均经阴道分娩.93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者,阴道分娩组359例、剖宫产组571例;359例阴道分娩者中251例为试产成功者、108例试产失败者;阴道分娩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围产期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产成功组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试产失败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具有临床可行性,但需了解剖宫产史的临床情况,严格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再进行经阴道试产,可显著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检查及DR摄片,其中MSCT检查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DR摄片包括正、斜位拍摄;对比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漏诊率、疑诊率及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76例肋骨骨折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证实共有162处肋骨骨折,骨折单发60处、骨折多发102处;肋段分布中1~3肋21处、4~10肋130处、11 ~ 12肋11处;水平节段:前肋23处、腋段85处、后肋54处;MSCT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7.54%、漏诊率为1.23%、疑诊率为1.23%,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88.27%、漏诊率为8.64%、疑诊率为3.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尚可发现76例肋骨骨折患者合并胸廓其他部位骨折17例、肋软骨损伤6例、胸腔积液6例、血气胸5例、肺撕裂伤3例.结论:MSCT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疑诊率,对于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其合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DR.

    作者:陆金莲;陈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诊治的颌骨巨大囊肿患者中抽取85例作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2例进行传统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囊腔体积的缩小程度、骨密度和骨质增生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19.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不易复发.

    作者:肖斌;蒋段林;胡承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改良PPH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

    目的: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来本院肛肠科治疗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为PPH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5.92%(47/49)显著高于单一手术治疗的对照组87.76%(4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PPH术治疗后给予患者消痔灵注射液,明显减少患者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

    作者:李愈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肿瘤标记物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的联合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治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员各80例为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对3组观察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然后进行血清分离提取,进一步对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3组观察对象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中,观察组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均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糖类蛋白抗原153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5%(54/80)、90.0%(72/80),观察组的癌胚抗原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1.3%(25/80)、88.8%(71/80),其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0%(68/8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敏感性.结论: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好的价值.

    作者:黎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8月治疗的30例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主要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中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发热1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一般为(24.5士2.2)d,而观察组住院的时间为(20.4土2.5)d.所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

    作者:成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治疗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在保妇康栓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两者之间并无较大差异,宫颈上皮细胞中E6、E7蛋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梁翠霞;李晶;陈倩雯;黎俏;罗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