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航宇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J-1、PTEN蛋白在1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5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浸润性乳腺癌DJ-1的阳性率61.3%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8.0%(P< 0.05),PTEN的阳性率20.7%显著低于乳腺正常组织96.0% (P< 0.05).DJ-1、PTE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DJ-1阳性的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33%与DJ-1阴性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方面,DJ-1表达阴性者高于阳性者(P<0.05);PTEN表达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DJ-1表达增高,同时PTEN表达下降,统计学分析两者呈负相关.DJ1高表达、PTEN低表达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调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孙艳花;关弘;许美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仿生物电疗法在药物流产孕妇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药物流产孕妇283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电疗组、避孕药物组,分别为140例、143例,电疗组流产孕妇在孕囊排出后当天进行仿生物电疗法治疗,避孕药物组流产孕妇在其孕囊排出当天开始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进行治疗,患者连续服用21d.观察对比两组流产孕妇疼痛评分、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流产孕妇子宫修复情况.结果:电疗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疗组患者恢复后子宫膜厚度明显优于避孕药物组,电疗组患者宫腔组织残留率及大小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P< 0.05).结论: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孕妇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流产后子宫修复的质量,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加快患者月经恢复,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翁丽;苏园园;欧美珍;肖智智;孙媛;黄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抗生素联合中药冲洗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传统护理组患者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饮食护理,循证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制定检索策略,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抗生素联合中药冲洗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护理的相关文献,总结佳护理措施并应用于抗生素联合中药冲洗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治愈率的差异.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住院天数较传统护理组少(P< 0.05);传统护理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循证护理组(P<0.05).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治愈率较传统护理组高(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抗生素联合中药冲洗护理中的应用,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提高了护理质量,更加贯穿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循证护理是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佳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利于佳临床护理实践的更新与运用.
作者:郭翠英;尹笑珍;袁丽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CD34+、CD38-、CD123+表型与A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初诊AL患者77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群CD34+细胞的百分比.对各型AL患者给予对症化疗治疗,随访24 ~ 40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有31例CD123表达日性,占40.26%;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1% ~ 90.04%,在CD34+、CD38-细胞亚群中,CD123+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6.17%.化疗2个疗程后,CD123+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1.61%,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CD123表达阳性患者1、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CD38-、CD123+表型能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有望作为白血病干细胞(LSC)公认的特异标志.
作者:罗毅;钟丽文;全小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症状减轻时间以及显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伍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按照人工置换操作标准进行,于术后12个月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治愈3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后症状变化明显,患者关节功能趋于正常.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显著.
作者:陈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毛细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导致,通常表现为咳嗽、喘憋症状.本文作者通过检索万方、知网等文献资料,统计布地奈德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对疾病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56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19例(33.93%),轻度残疾10例(17.86%),严重残疾7例(12.50%),植物状态6例(10.71%),死亡14例(25.00%).治疗后患者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肉皮生长因子受体(FIK-1)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疾病治愈率.早期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损伤机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核共振成像(MRI)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早期给予降颅压、尼莫地平、纳洛酮、亚低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60例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的患儿均进行黄疸的常规治疗(酶诱导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惠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黄疸惠儿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饶祖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45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45例无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脑梗死急性期均采用抗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和出血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时注意控制剂量,一般不会引起出血风险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胡火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膝关节伤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均实施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6周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临床路径的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邱俏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l组(基础疗法)、对照2组(基础疗法上加小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基础疗法上加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预后的血糖、血淀粉酶、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变化程度和对照l组、对照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快速降低血脂,减轻疼痛度,值得借鉴.
作者:汤盛新;陈晓锋;陈杰武;李秋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综合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同时采用止血芳酸、卡巴克洛等止血药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肺结核咯血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0例、14例、5例,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西医全国统一化疗标准方案联合中医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咯血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李毅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手指脉搏血压持续监测(FNBPM)和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测量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FNBPM和24 h ABPM测量60例患者的BPV,用超声测量受检者CIMT.结果:CIMT增厚组(CIMT≥1.0mm)年龄比CIMT正常组(CIMT<1.0 mm)年龄大(P<0.001);24 h ABPM测量的24 h收缩血压变异性(SBPV)和FNBPM测量的10 min SBPV、10 min D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各个时间段的平均BPV与CIMT不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发现只有FNBPM测量的10 min舒张血压变异性S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结论:使用FNBPM测量的BPV更能反映与CIMT的相关性.
作者:刘帅;蒋凌燕;夏小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鼻腔环形泪小管吻合术和猪尾巴探针引导下泪小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泪小管吻合术的48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观察组37例,对照组11例,术后6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个月,按后一次就诊时泪道冲洗是否通畅和有无溢泪分为泪道通畅或阻塞.将结果进行卡方检验,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疗效是否相同.结果:37例显微镜下经鼻腔环形泪小管吻合术患者中35例通畅,2例不通畅,成功率为94.6%;11例猪尾巴探针引导下泪小管吻合术中7例通畅,4例不通畅,成功率为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腔环形泪小管吻合术较猪尾巴探针引导下泪小管吻合术成功率高.
作者:苗晓晴;陈玄之;曾朝霞;陈荟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仪实施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现次数和低血糖时间,对比其心理状态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3次,对照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1次,其低血糖时间均集中在3餐前以及夜晚0~3点;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7.15士1.03)分,护理依从度为96.36%,对照组的HAMA评分为(13.45±2.15)分,护理依从度为8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可作为患者在动态血糖仪监测期间首选护理模式.
作者:梁娜红;黄小娟;林焕英;黄秀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进行对照实验,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通过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进行治疗的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日常护理,经过28 d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态度、舒适度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在其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态度、治疗舒适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舒适性.
作者:钟映笑;骆丽萍;刘敏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IⅣ型胶原(Col 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I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观察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联合口服替米沙坦,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尿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血尿素氮(BUN)、Ⅳ型胶原(ColIV)、纤维连接蛋白(Fn)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lIV、Fn、PDGF-B及UAER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Cr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Ⅳ期DN可有效降低UAER,而拮抗DN所致的PDGF-B高表达,抑制ColIV及Fn分泌,可能是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作者:聂杰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方法:对34例长期血液透析且内瘘条件差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于血液透析24 h后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于血液透析24 h后单纯使用热敷,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消除肿胀、改善血管弹性、使动静脉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使患者得到充分血液透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陈漫虹;洪立娜;许细惠;卢远征;陈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期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行介入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31例患者术后分别行CT平扫检查和三期增强CT扫描检查来确定其残癌情况.结果:三期增强CT扫描检出病灶个数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的病灶个数(P<0.05).三期增强CT扫描对病灶部位及肿瘤血供的检出情况显著优于CT平扫(P<0.05).三期增强CT扫描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T平扫诊断方式(P<0.05).结论:三期增强CT能够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残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给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黄伟浪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