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
目的:探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检查的60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急性胃肠炎26例,肠痉挛2例,细菌病毒感染1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0例,阑尾炎1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胆结石2例,1例漏诊,1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6.7%.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样,临床诊断时应对患儿的疼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注意患儿及其家属的主诉,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并依据其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蔡洁萍;卢志平;余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对疾病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56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19例(33.93%),轻度残疾10例(17.86%),严重残疾7例(12.50%),植物状态6例(10.71%),死亡14例(25.00%).治疗后患者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肉皮生长因子受体(FIK-1)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疾病治愈率.早期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损伤机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核共振成像(MRI)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早期给予降颅压、尼莫地平、纳洛酮、亚低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持续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抽取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检测其脑尿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航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易感相关因素及规范化管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前中的意义.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单胎妊娠检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250例,运用logistic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同时运用产前妊娠糖尿病规范管理,分析产前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对发病的控制情况.结果:孕前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家族史、年龄依次为妊娠糖尿的易感相关因素;治疗组、未治疗组、对照组在规范化管理的治疗效果对比,早产、剖腹产率、胎儿窘迫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出血,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的大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有孕期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家族史、年龄;规范化管理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阮月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单用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值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黄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检查及DR摄片,其中MSCT检查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DR摄片包括正、斜位拍摄;对比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漏诊率、疑诊率及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76例肋骨骨折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证实共有162处肋骨骨折,骨折单发60处、骨折多发102处;肋段分布中1~3肋21处、4~10肋130处、11 ~ 12肋11处;水平节段:前肋23处、腋段85处、后肋54处;MSCT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7.54%、漏诊率为1.23%、疑诊率为1.23%,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88.27%、漏诊率为8.64%、疑诊率为3.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尚可发现76例肋骨骨折患者合并胸廓其他部位骨折17例、肋软骨损伤6例、胸腔积液6例、血气胸5例、肺撕裂伤3例.结论:MSCT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疑诊率,对于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其合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DR.
作者:陆金莲;陈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治疗的10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采用紫地颗粒进行清热凉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咯血停止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促、咳嗽的缓解时间、咯血停止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66.67%,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48.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的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咯血停止时间,抑制病情复发,综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罗智聪;黄继康;谢元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取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咳嗽变异哮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于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整体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临床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哮喘及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之后,两者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两者症状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咳嗽变异的哮喘患儿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哮喘和咳嗽的症状,让小儿患者尽快的恢复,同时能够提高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骨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头宣传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观察两组骨外科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可知,采用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给予骨外科患者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会莲;潘琼华;岑琴;何小霞;冼敏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80例,按照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局部感染组和重度全身感染组,分别为33例、47例,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非感染性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的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轻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3.63 μg/L、15.29 mg/L,重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25.38 μg/L、24.91 mg/L,与对照组正常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菌治疗后轻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0.62 μg/L、3.88 mg/L,重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2.61 μg/L、4.78 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敏感性相似,但是血清降钙素原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
作者:蔡湘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宫颈糜烂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聚甲酚磺醛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聚甲酚磺醛栓加保妇康栓治疗,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48例(96.0%),不良反应发生1例(2.0%);对照组治疗有效41例(82.0%),不良反应发生7例(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更佳,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永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以及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而这些事故很可能就会使人们发生骨盆骨折.骨盆骨折的一大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这种并发症的病情非常凶险,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据国外有关统计表明,在所有复合外伤中,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比例占到了3%~5%,目前世界上对其尚没有比较公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本文作者主要针对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黄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妇科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排尿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治疗的160例因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拔除尿管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排尿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及排尿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排尿率高达95%,无尿潴留发生,而对照组的自然排尿率为70%,4例发生尿潴留,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提前夹管然后再把尿管拔除的排尿措施和传统方式相比,更能够提高妇科患者的自然排尿效果,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行为.
作者:潘秋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来本院肛肠科治疗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为PPH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5.92%(47/49)显著高于单一手术治疗的对照组87.76%(4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PPH术治疗后给予患者消痔灵注射液,明显减少患者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
作者:李愈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仪实施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现次数和低血糖时间,对比其心理状态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3次,对照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1次,其低血糖时间均集中在3餐前以及夜晚0~3点;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7.15士1.03)分,护理依从度为96.36%,对照组的HAMA评分为(13.45±2.15)分,护理依从度为8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可作为患者在动态血糖仪监测期间首选护理模式.
作者:梁娜红;黄小娟;林焕英;黄秀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J-1、PTEN蛋白在1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5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浸润性乳腺癌DJ-1的阳性率61.3%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8.0%(P< 0.05),PTEN的阳性率20.7%显著低于乳腺正常组织96.0% (P< 0.05).DJ-1、PTE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DJ-1阳性的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33%与DJ-1阴性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方面,DJ-1表达阴性者高于阳性者(P<0.05);PTEN表达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DJ-1表达增高,同时PTEN表达下降,统计学分析两者呈负相关.DJ1高表达、PTEN低表达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调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孙艳花;关弘;许美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结果:两组稚-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善桃;李济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普鲁卡因加胸腺肽局部封闭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护能力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综合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同时采用止血芳酸、卡巴克洛等止血药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肺结核咯血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0例、14例、5例,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西医全国统一化疗标准方案联合中医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咯血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李毅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温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推拿配合温针及纯温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的度数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疼痛评分、直腿抬高试验上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疗法配合温针灸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树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