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PPH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

李愈飞

关键词:改良PPH术, 消痔灵注射液, 直肠黏膜脱垂
摘要:目的: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来本院肛肠科治疗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为PPH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5.92%(47/49)显著高于单一手术治疗的对照组87.76%(4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PPH术治疗后给予患者消痔灵注射液,明显减少患者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进行对照实验,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通过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进行治疗的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日常护理,经过28 d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态度、舒适度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在其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态度、治疗舒适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舒适性.

    作者:钟映笑;骆丽萍;刘敏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134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44例为西医组采用传统中医药物治疗,设置为中医组;43例为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配合通液等方法手段治疗;余下47例为中西医联合组,则采取中医药方汤剂口服行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及抗炎消肿之效,结合西医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对比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中西医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达80.9%(38/47),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59.1%(26/44),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55.8%(24/43),中西医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输卵管阻塞所导致的不孕症,可有效提高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恢复输卵管组织功能作用,增加妊娠概率,且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钟梅;吴志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症状减轻时间以及显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伍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在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高血压、100例糖尿病愿意采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为一体化管理组,不愿意进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的100例高血压、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常规管理组,分别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年时血压、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高血压、糖尿病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一体化管理组较常规管理组干预后达标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达标率,效果显著.

    作者:饶李亮;邹振宇;周俏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依从性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9名供应室工作人员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系统干预进行分组,分为系统干预前组和系统干预后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促改进等系统方法,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系统干预后组职业暴露防护认知能力和依从性明显优于系统干预前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干预可以促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到职业暴露危害,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水平.

    作者:陈碧红;钟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程导乐分娩对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全程导乐分娩在产科中应用的价值,分析其对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诊的986例孕妇,根据临床分娩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导乐组各493例,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分娩管理,在此基础上采取导乐式护理模式给予导乐组孕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产程情况,分析其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各产程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孕妇产前、产中、产后康复导乐式分娩护理,可有效缩短各个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

    作者:裴金兰;罗红仪;沈彩玉;李洁凤;黄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并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功能锻炼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内旋、外展等活动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运动耐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发生上肢功能障碍的概率,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袁凤玲;黄焕葵;张顺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价值和效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12月20日收治的96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白联合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陈润连;邓钜良;李秀英;刘晓军;刘焕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D34+、CD38-、CD123+表型与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CD34+、CD38-、CD123+表型与A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初诊AL患者77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群CD34+细胞的百分比.对各型AL患者给予对症化疗治疗,随访24 ~ 40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有31例CD123表达日性,占40.26%;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1% ~ 90.04%,在CD34+、CD38-细胞亚群中,CD123+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6.17%.化疗2个疗程后,CD123+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1.61%,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CD123表达阳性患者1、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CD38-、CD123+表型能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有望作为白血病干细胞(LSC)公认的特异标志.

    作者:罗毅;钟丽文;全小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评价其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各60例,A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g.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2 min(T1),给药后5 min(T2)的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苏醒后腹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T0、T1、T2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较T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比B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疼症状显著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能够缓解检查时疼痛,其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雄;罗勇;张浩;刘三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细胞中Nrf2、MGMT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O6-甲基乌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预后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14例正常脑组织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Nrf2及MGMT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rf2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增高,其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Z=2.843,P< 0.01),Nrf2与MGMT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683,P<0.01);Nrf2表达强度中度或强阳性者3年预后生存率明显低于Nrf2表达阴性或者弱阳性(-~+),P<0.01.结论:胶质瘤组中的Nrf2的阳性表达增高,且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率负相关.Nrf2和MGMT可作为胶质瘤病理分级及临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王波;张协军;陈保东;李维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虎杖的化学成分与抗痛风作用研究进展

    在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虎杖的化学成分及抗痛风作用,包括抗高尿酸血症、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痛风性肾病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虎杖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朱春霞;韩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儿围生期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小儿围生期脑损伤应用康复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以2014年12月-2015年9月本院接诊的60例围生期脑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对其采取康复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将同期使用运动疗法治疗的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在治疗结束后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 0%,而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6.7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8例患儿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相关症状无明显改善;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的孕周、患病月龄、新生儿智力情况以及有无遗留病变和早期疾病等.药物干预治疗主要利用营养神经药,包括神经节苷酯,脑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等.结论:小儿围生期脑损伤应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总体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此外根据实际情况配合药物干预可以提高疗效,并控制相关症状.

    作者:李珍珍;黄丽意;雷衍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结果:两组稚-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善桃;李济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晚期患者80例作随机分组,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新辅助组患者则使用新辅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新辅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组患者均完全耐受新辅助治疗,无1例患者退出,退出率为0.在完成治疗之后,经过检查,新辅助组患者的肿瘤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明显缩小.结论:使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勇;陈子敬;萧正升;湛良;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治疗的10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采用紫地颗粒进行清热凉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咯血停止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促、咳嗽的缓解时间、咯血停止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66.67%,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48.1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咯血的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咯血停止时间,抑制病情复发,综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罗智聪;黄继康;谢元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对照组是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对照组患者是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持患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避免肠易激综合征的反复发作,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彭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与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的64.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P<0.05).结论:在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较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陈惠琳;黄瑞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中期妊娠者、930例足月妊娠者;根据孕妇的分娩方式对930例足月妊娠者进行分组,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经阴道试产的孕妇进行分组,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对比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孕妇的围生期出血量、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阿氏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对比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90例剖宫产后中期妊娠者均经阴道分娩.93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者,阴道分娩组359例、剖宫产组571例;359例阴道分娩者中251例为试产成功者、108例试产失败者;阴道分娩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围产期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产成功组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试产失败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具有临床可行性,但需了解剖宫产史的临床情况,严格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再进行经阴道试产,可显著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

    目的: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在其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9例脑萎缩,5例脑穿通畸形,19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2例死亡,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CT检查,可以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CT是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作者:倪良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