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刘惠兰

关键词: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疤痕子宫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中期妊娠者、930例足月妊娠者;根据孕妇的分娩方式对930例足月妊娠者进行分组,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经阴道试产的孕妇进行分组,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对比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孕妇的围生期出血量、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阿氏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对比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90例剖宫产后中期妊娠者均经阴道分娩.93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者,阴道分娩组359例、剖宫产组571例;359例阴道分娩者中251例为试产成功者、108例试产失败者;阴道分娩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围产期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产成功组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试产失败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具有临床可行性,但需了解剖宫产史的临床情况,严格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再进行经阴道试产,可显著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孕期筛查对优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孕期筛查对优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增城市新塘医院孕妇60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3189例行孕期筛查孕妇作为观察组,将2811例未行孕期筛查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根据筛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并记录两组胎儿出生缺陷率.结果:观察组孕期医学检查,肝功能异常率高(38.61%),其次为阴道分泌物异常(14.24%);其中年龄> 36岁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异常率为49.34%,显著高于年龄<25岁、26 ~ 35岁的患者;年龄< 25岁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为49.71%,显著高于26 ~ 35岁、>36岁的患者(P<0.05);观察组出生缺陷率为1.94%较对照组的3.75%低(P<0.05).结论:孕期优生筛查可降低先天性缺陷婴儿的出生率,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方晓茹;马静;蒋顺奎;黄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综合干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对疾病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56例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19例(33.93%),轻度残疾10例(17.86%),严重残疾7例(12.50%),植物状态6例(10.71%),死亡14例(25.00%).治疗后患者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肉皮生长因子受体(FIK-1)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疾病治愈率.早期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损伤机制,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核共振成像(MRI)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早期给予降颅压、尼莫地平、纳洛酮、亚低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与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的64.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P<0.05).结论:在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较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陈惠琳;黄瑞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60例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的患儿均进行黄疸的常规治疗(酶诱导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惠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黄疸惠儿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饶祖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HIFU整体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麻醉给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仓麻醉,观察组70例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仓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BCS)评分,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胃道不适、皮肤瘙痒、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HIFU整体消融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孟德祺;冯春宇;陈美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6MW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目的:评价6 min步行法(6MW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以及6 min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导干预治疗.方法:对20例正常患者(对照组)与80例CHF患者(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EF)、B型利钠肽(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步行距离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中的步行距离有有较大差异(P<0.05),6MWT与BN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6MWT与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有正相关性,可以与其他临床常用的可以反映心功能的指标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判断心功能程度的准确性,是一种客观检测法.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治疗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在保妇康栓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两者之间并无较大差异,宫颈上皮细胞中E6、E7蛋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梁翠霞;李晶;陈倩雯;黎俏;罗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结果:两组稚-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善桃;李济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3年-2015年本院接诊的1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能够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伍绮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行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取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咳嗽变异哮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于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整体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临床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哮喘及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之后,两者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两者症状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咳嗽变异的哮喘患儿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哮喘和咳嗽的症状,让小儿患者尽快的恢复,同时能够提高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对照组是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对照组患者是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持患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避免肠易激综合征的反复发作,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彭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DPN患者88例,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B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B组为7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显效例数也明显高于B组(P< 0.05).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A组患者提高程度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DPN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MNCV、SNCV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促使患者相应机体功能恢复到或接近于原有水平,有显著疗效,且患者治疗前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骨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头宣传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观察两组骨外科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可知,采用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给予骨外科患者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会莲;潘琼华;岑琴;何小霞;冼敏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灰阶谐波CEUS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类型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灰阶谐波超声造影(CEUS)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常规超声显示斑块类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7例,共计158个斑块,采用灰阶谐波CEUS模式对斑块回声特征进行分析,观察造影增强模式特点.结果:通过检测发现均质斑块95个,非均质斑块53个,溃疡型斑10个;其中均质斑块中35个低回声,43个等回声,17个强回声;而采用灰阶谐波CEUS对新生血管内斑块进行检查,其均质斑块检出率为52.6%(50个),非均质斑块检出率为67.9%(36个),溃疡型斑块检出率为30%(3个).通过对斑块回声检测率进行对比发现,灰阶谐波CEUS表现为低回声检出率明显高于等回声、强回声及溃疡型斑块;而低回声与非均质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个CEUS增强中64个斑块表现为由管壁外膜向斑块内增强形式,余下26个斑块CEUS增强表现为由动脉管腔向斑块内蔓延的稀疏增强.结论:采用灰阶谐波CEUS可有效全面观察和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灌注特征,准确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信息,对今后临床防治不稳定粥样斑块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增加了治疗方案制定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作者:梁志超;郑宇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放射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0%,随访6个月后的生存率为65.0%,随访12个月后的生存率为5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0%,随访6个月时的生存率为40.0%,随访12个月时的生存率为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史歌;邓玉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和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25(IL-25)在急性、亚急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患者35例,亚急性患者35例,慢性患者30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IL-7和IL-25的表达水平,二者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7、IL-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OR=5.05,95%CI为1.14-23.45,P<0.05).结论:IL-7、IL-25可能诱发和参与荨麻疹急性期、亚急性期的发病过程,不券与慢性期发病过程.

    作者:王鲁梅;李俊杰;张斌;袁景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期疾病的孕期规范化管理以及易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易感相关因素及规范化管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前中的意义.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单胎妊娠检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250例,运用logistic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同时运用产前妊娠糖尿病规范管理,分析产前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对发病的控制情况.结果:孕前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家族史、年龄依次为妊娠糖尿的易感相关因素;治疗组、未治疗组、对照组在规范化管理的治疗效果对比,早产、剖腹产率、胎儿窘迫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出血,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的大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有孕期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家族史、年龄;规范化管理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阮月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价值和效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12月20日收治的96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白联合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陈润连;邓钜良;李秀英;刘晓军;刘焕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LH/FSH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LH/FSH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基于2组LH及FSH常规临检结果分析两组LH/FSH比值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LH/FSH比值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FSH比值升高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重要生殖内分泌改变特征,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明确诊断后均予以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乙己汤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周.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显效4例,而采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红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