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MW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李红霞

关键词:6min步行试验,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评估
摘要:目的:评价6 min步行法(6MW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以及6 min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导干预治疗.方法:对20例正常患者(对照组)与80例CHF患者(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EF)、B型利钠肽(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步行距离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中的步行距离有有较大差异(P<0.05),6MWT与BN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6MWT与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有正相关性,可以与其他临床常用的可以反映心功能的指标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判断心功能程度的准确性,是一种客观检测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和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25(IL-25)在急性、亚急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患者35例,亚急性患者35例,慢性患者30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IL-7和IL-25的表达水平,二者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7、IL-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OR=5.05,95%CI为1.14-23.45,P<0.05).结论:IL-7、IL-25可能诱发和参与荨麻疹急性期、亚急性期的发病过程,不券与慢性期发病过程.

    作者:王鲁梅;李俊杰;张斌;袁景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骨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头宣传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观察两组骨外科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可知,采用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给予骨外科患者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会莲;潘琼华;岑琴;何小霞;冼敏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124例在本院就诊的骨折术后并发症应激性溃疡症状患者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毛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

    目的: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在其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9例脑萎缩,5例脑穿通畸形,19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2例死亡,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CT检查,可以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CT是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作者:倪良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HIFU整体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麻醉给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仓麻醉,观察组70例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仓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BCS)评分,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胃道不适、皮肤瘙痒、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HIFU整体消融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孟德祺;冯春宇;陈美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对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VAS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进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显微镜下泪小管吻合术中两种置管方式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鼻腔环形泪小管吻合术和猪尾巴探针引导下泪小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泪小管吻合术的48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观察组37例,对照组11例,术后6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个月,按后一次就诊时泪道冲洗是否通畅和有无溢泪分为泪道通畅或阻塞.将结果进行卡方检验,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疗效是否相同.结果:37例显微镜下经鼻腔环形泪小管吻合术患者中35例通畅,2例不通畅,成功率为94.6%;11例猪尾巴探针引导下泪小管吻合术中7例通畅,4例不通畅,成功率为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腔环形泪小管吻合术较猪尾巴探针引导下泪小管吻合术成功率高.

    作者:苗晓晴;陈玄之;曾朝霞;陈荟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LH/FSH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LH/FSH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基于2组LH及FSH常规临检结果分析两组LH/FSH比值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LH/FSH比值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FSH比值升高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重要生殖内分泌改变特征,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评价其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各60例,A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g.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2 min(T1),给药后5 min(T2)的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苏醒后腹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T0、T1、T2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较T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比B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疼症状显著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能够缓解检查时疼痛,其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雄;罗勇;张浩;刘三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检查及DR摄片,其中MSCT检查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DR摄片包括正、斜位拍摄;对比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漏诊率、疑诊率及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76例肋骨骨折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证实共有162处肋骨骨折,骨折单发60处、骨折多发102处;肋段分布中1~3肋21处、4~10肋130处、11 ~ 12肋11处;水平节段:前肋23处、腋段85处、后肋54处;MSCT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7.54%、漏诊率为1.23%、疑诊率为1.23%,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88.27%、漏诊率为8.64%、疑诊率为3.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尚可发现76例肋骨骨折患者合并胸廓其他部位骨折17例、肋软骨损伤6例、胸腔积液6例、血气胸5例、肺撕裂伤3例.结论:MSCT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疑诊率,对于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其合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DR.

    作者:陆金莲;陈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并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功能锻炼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内旋、外展等活动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运动耐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发生上肢功能障碍的概率,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袁凤玲;黄焕葵;张顺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自拟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208痛风合剂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片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1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208痛风合剂2号治疗,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戴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5例总结分析

    目的:探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收治的RPLS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RPLS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16例患者属于急性起病,9例患者为亚急性.临床症状有21例为头痛头晕,8例出现呕吐,11例视觉障碍,4例有癫痫发作,3例行为异常.影像学检测结果分析,RPLS水肿广泛,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对称性的、大脑半球后部以白质为主的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核磁共振成像是佳的检查方法,表现为T2WI、FLAIR呈高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低信号,模/数转换器呈高信号.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进行脱水、降压等治疗,2~3周后复查病灶基本消失,可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结论:RPLS的临床特征较为明显,头部磁共振成像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通过影像学检查可确定病灶位置,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多数患者均能痊愈,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吴学永;李春梅;李上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明确诊断后均予以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乙己汤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周.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显效4例,而采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红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脱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采用切开复位治疗7例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的患者资料,前脱位5例、后脱位2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及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问卷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2.3个月随防,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年,肩关节前屈95~ 170°,平均155°;外展100 ~ 170°,平均156°;Constant-Murley评分为73 ~ 95分,平均80.2分;DASH问卷调查评分为16 ~ 26分,平均19.4分,末次随防时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肩关节脱位时间在6个月之内的效果良好.

    作者:武宗占;袁隆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价值和效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日至2014年12月20日收治的96例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白联合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细胞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白联合术结合中医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陈润连;邓钜良;李秀英;刘晓军;刘焕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晚期患者80例作随机分组,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新辅助组患者则使用新辅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新辅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组患者均完全耐受新辅助治疗,无1例患者退出,退出率为0.在完成治疗之后,经过检查,新辅助组患者的肿瘤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明显缩小.结论:使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勇;陈子敬;萧正升;湛良;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妇科患者术后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排尿效果

    目的:探究在妇科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排尿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治疗的160例因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拔除尿管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排尿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及排尿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排尿率高达95%,无尿潴留发生,而对照组的自然排尿率为70%,4例发生尿潴留,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提前夹管然后再把尿管拔除的排尿措施和传统方式相比,更能够提高妇科患者的自然排尿效果,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行为.

    作者:潘秋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诊治的颌骨巨大囊肿患者中抽取85例作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2例进行传统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囊腔体积的缩小程度、骨密度和骨质增生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19.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不易复发.

    作者:肖斌;蒋段林;胡承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长期间歇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长期间歇、长期持续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共计13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长期间歇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对照组给予长期不间断口服小剂量利尿剂,观察期为2年,对两组患者电解质异常情况及再次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电解质异常发生率与异常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长期间歇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效果较好,可行性高.

    作者:赖宇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