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戴国斌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 208痛风合剂, 苯溴马隆
摘要:目的:分析208痛风合剂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片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1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208痛风合剂2号治疗,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依从性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9名供应室工作人员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系统干预进行分组,分为系统干预前组和系统干预后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促改进等系统方法,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系统干预后组职业暴露防护认知能力和依从性明显优于系统干预前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干预可以促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到职业暴露危害,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水平.

    作者:陈碧红;钟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仿生物电疗法在药物流产孕妇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药物流产孕妇283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电疗组、避孕药物组,分别为140例、143例,电疗组流产孕妇在孕囊排出后当天进行仿生物电疗法治疗,避孕药物组流产孕妇在其孕囊排出当天开始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进行治疗,患者连续服用21d.观察对比两组流产孕妇疼痛评分、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流产孕妇子宫修复情况.结果:电疗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疗组患者恢复后子宫膜厚度明显优于避孕药物组,电疗组患者宫腔组织残留率及大小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P< 0.05).结论: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孕妇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流产后子宫修复的质量,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加快患者月经恢复,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翁丽;苏园园;欧美珍;肖智智;孙媛;黄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l组(基础疗法)、对照2组(基础疗法上加小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基础疗法上加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预后的血糖、血淀粉酶、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变化程度和对照l组、对照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快速降低血脂,减轻疼痛度,值得借鉴.

    作者:汤盛新;陈晓锋;陈杰武;李秋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评价其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各60例,A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g.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2 min(T1),给药后5 min(T2)的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苏醒后腹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T0、T1、T2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较T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比B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疼症状显著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能够缓解检查时疼痛,其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雄;罗勇;张浩;刘三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对照组是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对照组患者是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持患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避免肠易激综合征的反复发作,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彭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和对照组50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临床恢复效果较好,安全有效.

    作者:邹苏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程导乐分娩对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全程导乐分娩在产科中应用的价值,分析其对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诊的986例孕妇,根据临床分娩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导乐组各493例,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分娩管理,在此基础上采取导乐式护理模式给予导乐组孕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产程情况,分析其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各产程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孕妇产前、产中、产后康复导乐式分娩护理,可有效缩短各个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

    作者:裴金兰;罗红仪;沈彩玉;李洁凤;黄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

    目的: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在其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9例脑萎缩,5例脑穿通畸形,19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2例死亡,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CT检查,可以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CT是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作者:倪良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支架植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的并发痘发生率为29.41%(P<0.05);观察组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支架植入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黄国敏;黄丹丹;邓耀芳;黄汉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和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25(IL-25)在急性、亚急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患者35例,亚急性患者35例,慢性患者30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IL-7和IL-25的表达水平,二者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7、IL-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OR=5.05,95%CI为1.14-23.45,P<0.05).结论:IL-7、IL-25可能诱发和参与荨麻疹急性期、亚急性期的发病过程,不券与慢性期发病过程.

    作者:王鲁梅;李俊杰;张斌;袁景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6MW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目的:评价6 min步行法(6MW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以及6 min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导干预治疗.方法:对20例正常患者(对照组)与80例CHF患者(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EF)、B型利钠肽(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步行距离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中的步行距离有有较大差异(P<0.05),6MWT与BN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6MWT与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有正相关性,可以与其他临床常用的可以反映心功能的指标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判断心功能程度的准确性,是一种客观检测法.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D34+、CD38-、CD123+表型与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CD34+、CD38-、CD123+表型与A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初诊AL患者77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群CD34+细胞的百分比.对各型AL患者给予对症化疗治疗,随访24 ~ 40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有31例CD123表达日性,占40.26%;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1% ~ 90.04%,在CD34+、CD38-细胞亚群中,CD123+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6.17%.化疗2个疗程后,CD123+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1.61%,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CD123表达阳性患者1、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CD38-、CD123+表型能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有望作为白血病干细胞(LSC)公认的特异标志.

    作者:罗毅;钟丽文;全小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仪实施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现次数和低血糖时间,对比其心理状态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3次,对照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1次,其低血糖时间均集中在3餐前以及夜晚0~3点;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7.15士1.03)分,护理依从度为96.36%,对照组的HAMA评分为(13.45±2.15)分,护理依从度为8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可作为患者在动态血糖仪监测期间首选护理模式.

    作者:梁娜红;黄小娟;林焕英;黄秀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合并喂养不耐受的1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于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儿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采取护理干预之后体质量比对照组增加明显,住院时间、胃管的留置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早产的不耐受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尽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脏器功能的成熟,提高喂养不耐受的治愈率.

    作者:胡红梅;何丽虹;朱少合;宋丝影;陈媛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中期妊娠者、930例足月妊娠者;根据孕妇的分娩方式对930例足月妊娠者进行分组,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经阴道试产的孕妇进行分组,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对比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孕妇的围生期出血量、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阿氏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对比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90例剖宫产后中期妊娠者均经阴道分娩.93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者,阴道分娩组359例、剖宫产组571例;359例阴道分娩者中251例为试产成功者、108例试产失败者;阴道分娩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围产期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产成功组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试产失败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具有临床可行性,但需了解剖宫产史的临床情况,严格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再进行经阴道试产,可显著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药外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不良症状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更低.

    作者:吴少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进行对照实验,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通过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进行治疗的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日常护理,经过28 d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态度、舒适度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在其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态度、治疗舒适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舒适性.

    作者:钟映笑;骆丽萍;刘敏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治疗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在保妇康栓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两者之间并无较大差异,宫颈上皮细胞中E6、E7蛋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梁翠霞;李晶;陈倩雯;黎俏;罗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普鲁卡因加胸腺肽局部封闭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普鲁卡因加胸腺肽局部封闭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护能力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综合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同时采用止血芳酸、卡巴克洛等止血药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肺结核咯血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0例、14例、5例,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西医全国统一化疗标准方案联合中医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咯血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李毅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