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盛新;陈晓锋;陈杰武;李秋元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8例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主要采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和前房积血吸收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视力恢复程度和前房积血吸收时间等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作者:黄冬兰;黄惠兰;彭银珠;廖武;张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评价其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各60例,A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g.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2 min(T1),给药后5 min(T2)的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苏醒后腹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T0、T1、T2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较T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比B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疼症状显著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能够缓解检查时疼痛,其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雄;罗勇;张浩;刘三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宫颈糜烂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聚甲酚磺醛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聚甲酚磺醛栓加保妇康栓治疗,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48例(96.0%),不良反应发生1例(2.0%);对照组治疗有效41例(82.0%),不良反应发生7例(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更佳,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永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在保妇康栓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两者之间并无较大差异,宫颈上皮细胞中E6、E7蛋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梁翠霞;李晶;陈倩雯;黎俏;罗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转录因子(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手术病理结果终确诊.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患者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和twist阳性表达检测,参照标准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93%,其中Ia期、Ic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50%、82.35%,肿瘤转移诊断准确率为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b期诊断出现5例漏诊,诊断准确率83.87%,较手术病理结果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wist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66.0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经阴道超声能较好的诊断子宫内膜癌和观察肿瘤浸润及转移情况,twist免疫组化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twist阳性表达预示着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可能,临床应用中可结合阴道超声和twist表达检测结果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转移观察.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本文作者论述了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现状及美国、英国、日本、新加波的医疗服务模式.我国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健全的社区医疗模式和制度,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导向及多元混合模式3种,各有其优缺点.
作者:邓咏诗;郝中琦;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45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45例无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脑梗死急性期均采用抗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和出血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时注意控制剂量,一般不会引起出血风险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胡火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依从性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9名供应室工作人员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系统干预进行分组,分为系统干预前组和系统干预后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促改进等系统方法,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系统干预后组职业暴露防护认知能力和依从性明显优于系统干预前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干预可以促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到职业暴露危害,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水平.
作者:陈碧红;钟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5+3+X”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引起行业内热议,之前才刚发布“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此项措施对医学生影响如何?笔者在河北、大理、广州、河南、遵义的医学院校调查不同年级的600名医学生,得知医学生的信心不同程度地受挫,但大部分同学能看到自身优势,愿意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但就业时间延长与求学成本增加是医学生比较担忧的问题.学校应通过职业规划等课程提升医学生积极应对心态.
作者:罗宇翀;赵妍;林静芳;李玲;程霞;杨菲;黄婧;胡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膝关节伤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均实施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6周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临床路径的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邱俏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灰阶谐波超声造影(CEUS)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常规超声显示斑块类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7例,共计158个斑块,采用灰阶谐波CEUS模式对斑块回声特征进行分析,观察造影增强模式特点.结果:通过检测发现均质斑块95个,非均质斑块53个,溃疡型斑10个;其中均质斑块中35个低回声,43个等回声,17个强回声;而采用灰阶谐波CEUS对新生血管内斑块进行检查,其均质斑块检出率为52.6%(50个),非均质斑块检出率为67.9%(36个),溃疡型斑块检出率为30%(3个).通过对斑块回声检测率进行对比发现,灰阶谐波CEUS表现为低回声检出率明显高于等回声、强回声及溃疡型斑块;而低回声与非均质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个CEUS增强中64个斑块表现为由管壁外膜向斑块内增强形式,余下26个斑块CEUS增强表现为由动脉管腔向斑块内蔓延的稀疏增强.结论:采用灰阶谐波CEUS可有效全面观察和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灌注特征,准确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信息,对今后临床防治不稳定粥样斑块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增加了治疗方案制定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作者:梁志超;郑宇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妇科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排尿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治疗的160例因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拔除尿管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排尿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及排尿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排尿率高达95%,无尿潴留发生,而对照组的自然排尿率为70%,4例发生尿潴留,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提前夹管然后再把尿管拔除的排尿措施和传统方式相比,更能够提高妇科患者的自然排尿效果,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行为.
作者:潘秋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小儿腹泻,采用中药白苓健脾颗粒与西药思密达、常乐康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4月-2016年3月于本院小儿科接受治疗的因消化不良而发生小儿腹泻的患儿50例作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白苓健脾颗粒联合西药思密达、常乐康进行治疗;另从同期患儿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只给予单纯的西药思密达、常乐康行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腹痛、腹泻、腹胀以及大便性状异常治疗前后的严重程度.结果: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94.0%,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8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腹胀及大便性状异常症状评分情况分析,治疗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为临床可行性药物治疗方式,安全性高.
作者:唐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6 min步行法(6MW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以及6 min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导干预治疗.方法:对20例正常患者(对照组)与80例CHF患者(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EF)、B型利钠肽(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步行距离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中的步行距离有有较大差异(P<0.05),6MWT与BN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6MWT与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有正相关性,可以与其他临床常用的可以反映心功能的指标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判断心功能程度的准确性,是一种客观检测法.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液对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来本院肛肠科治疗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为PPH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95.92%(47/49)显著高于单一手术治疗的对照组87.76%(4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PPH术治疗后给予患者消痔灵注射液,明显减少患者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
作者:李愈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仪实施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现次数和低血糖时间,对比其心理状态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3次,对照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1次,其低血糖时间均集中在3餐前以及夜晚0~3点;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7.15士1.03)分,护理依从度为96.36%,对照组的HAMA评分为(13.45±2.15)分,护理依从度为8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可作为患者在动态血糖仪监测期间首选护理模式.
作者:梁娜红;黄小娟;林焕英;黄秀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综合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同时采用止血芳酸、卡巴克洛等止血药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肺结核咯血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0例、14例、5例,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西医全国统一化疗标准方案联合中医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咯血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李毅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并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功能锻炼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内旋、外展等活动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运动耐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发生上肢功能障碍的概率,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袁凤玲;黄焕葵;张顺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毛细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导致,通常表现为咳嗽、喘憋症状.本文作者通过检索万方、知网等文献资料,统计布地奈德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以及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而这些事故很可能就会使人们发生骨盆骨折.骨盆骨折的一大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这种并发症的病情非常凶险,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据国外有关统计表明,在所有复合外伤中,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比例占到了3%~5%,目前世界上对其尚没有比较公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本文作者主要针对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黄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