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伍绮荷

关键词: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性化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3年-2015年本院接诊的1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能够改善医患关系.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检查及DR摄片,其中MSCT检查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DR摄片包括正、斜位拍摄;对比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漏诊率、疑诊率及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76例肋骨骨折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证实共有162处肋骨骨折,骨折单发60处、骨折多发102处;肋段分布中1~3肋21处、4~10肋130处、11 ~ 12肋11处;水平节段:前肋23处、腋段85处、后肋54处;MSCT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7.54%、漏诊率为1.23%、疑诊率为1.23%,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88.27%、漏诊率为8.64%、疑诊率为3.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尚可发现76例肋骨骨折患者合并胸廓其他部位骨折17例、肋软骨损伤6例、胸腔积液6例、血气胸5例、肺撕裂伤3例.结论:MSCT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疑诊率,对于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其合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DR.

    作者:陆金莲;陈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仿生物电疗法在药物流产孕妇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药物流产孕妇283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电疗组、避孕药物组,分别为140例、143例,电疗组流产孕妇在孕囊排出后当天进行仿生物电疗法治疗,避孕药物组流产孕妇在其孕囊排出当天开始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进行治疗,患者连续服用21d.观察对比两组流产孕妇疼痛评分、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流产孕妇子宫修复情况.结果:电疗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疗组患者恢复后子宫膜厚度明显优于避孕药物组,电疗组患者宫腔组织残留率及大小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P< 0.05).结论: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孕妇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流产后子宫修复的质量,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加快患者月经恢复,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翁丽;苏园园;欧美珍;肖智智;孙媛;黄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症状减轻时间以及显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伍振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膝关节伤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均实施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6周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临床路径的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邱俏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妇科患者术后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排尿效果

    目的:探究在妇科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排尿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治疗的160例因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取提前夹管再拔除尿管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拔除尿管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排尿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及排尿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排尿率高达95%,无尿潴留发生,而对照组的自然排尿率为70%,4例发生尿潴留,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提前夹管然后再把尿管拔除的排尿措施和传统方式相比,更能够提高妇科患者的自然排尿效果,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行为.

    作者:潘秋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进行对照实验,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通过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进行治疗的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日常护理,经过28 d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态度、舒适度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在其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态度、治疗舒适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态度,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舒适性.

    作者:钟映笑;骆丽萍;刘敏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LH/FSH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LH/FSH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基于2组LH及FSH常规临检结果分析两组LH/FSH比值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LH/FSH比值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FSH比值升高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重要生殖内分泌改变特征,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自拟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208痛风合剂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片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1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208痛风合剂2号治疗,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戴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以及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而这些事故很可能就会使人们发生骨盆骨折.骨盆骨折的一大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这种并发症的病情非常凶险,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据国外有关统计表明,在所有复合外伤中,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比例占到了3%~5%,目前世界上对其尚没有比较公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本文作者主要针对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黄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依从性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9名供应室工作人员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系统干预进行分组,分为系统干预前组和系统干预后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促改进等系统方法,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系统干预后组职业暴露防护认知能力和依从性明显优于系统干预前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干预可以促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到职业暴露危害,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水平.

    作者:陈碧红;钟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D34+、CD38-、CD123+表型与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CD34+、CD38-、CD123+表型与A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初诊AL患者77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群CD34+细胞的百分比.对各型AL患者给予对症化疗治疗,随访24 ~ 40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有31例CD123表达日性,占40.26%;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1% ~ 90.04%,在CD34+、CD38-细胞亚群中,CD123+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6.17%.化疗2个疗程后,CD123+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1.61%,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CD123表达阳性患者1、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CD38-、CD123+表型能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有望作为白血病干细胞(LSC)公认的特异标志.

    作者:罗毅;钟丽文;全小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国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比较

    本文作者论述了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现状及美国、英国、日本、新加波的医疗服务模式.我国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健全的社区医疗模式和制度,主要有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导向及多元混合模式3种,各有其优缺点.

    作者:邓咏诗;郝中琦;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肝康健Ⅱ号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肝康健Ⅱ号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全程予以抗病毒治疗、戒酒、护肝、利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加用肝康健Ⅱ号治疗,观察疗程均为24周.在第0,12,24周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定量、肝功能,监测不良反应.结果:第24周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的改善率(较前提高≥3 g/L)为69.7%,高于对照组的3.85%(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复常率24.24%,对照组为0(P<0.05);全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肝康健Ⅱ号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

    作者:王维琼;张双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诊治的颌骨巨大囊肿患者中抽取85例作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2例进行传统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囊腔体积的缩小程度、骨密度和骨质增生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19.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不易复发.

    作者:肖斌;蒋段林;胡承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8月治疗的30例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主要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中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发热1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一般为(24.5士2.2)d,而观察组住院的时间为(20.4土2.5)d.所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

    作者:成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期妇女抑郁症与微量元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与钙、镁、铁、锌、铜、磷等微量元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组,并以同期的60例健康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的钙、镁、铁、锌、铜、磷等微量元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抑郁症组患者铁和铜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锌和镁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症组钙和磷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抑郁患者的铁和铜均明显低于中度、重度抑郁患者,锌和镁均明显高于中度、重度抑郁患者(P<0.05),中度抑郁患者的铁和铜均明显低于重度抑郁患者,锌和镁均明显低于轻度抑郁患者(P<0.05),不同程度抑郁症组患者钙和磷两组元素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德区妊娠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的镁、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变化具有相关性,与钙和磷的变化无相关性,且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镁、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阮琦;梁美燕;李彩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孕期筛查对优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孕期筛查对优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增城市新塘医院孕妇60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3189例行孕期筛查孕妇作为观察组,将2811例未行孕期筛查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根据筛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并记录两组胎儿出生缺陷率.结果:观察组孕期医学检查,肝功能异常率高(38.61%),其次为阴道分泌物异常(14.24%);其中年龄> 36岁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异常率为49.34%,显著高于年龄<25岁、26 ~ 35岁的患者;年龄< 25岁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为49.71%,显著高于26 ~ 35岁、>36岁的患者(P<0.05);观察组出生缺陷率为1.94%较对照组的3.75%低(P<0.05).结论:孕期优生筛查可降低先天性缺陷婴儿的出生率,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方晓茹;马静;蒋顺奎;黄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在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高血压、100例糖尿病愿意采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为一体化管理组,不愿意进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的100例高血压、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常规管理组,分别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年时血压、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高血压、糖尿病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一体化管理组较常规管理组干预后达标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达标率,效果显著.

    作者:饶李亮;邹振宇;周俏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持续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抽取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检测其脑尿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航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80例,按照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局部感染组和重度全身感染组,分别为33例、47例,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非感染性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的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轻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3.63 μg/L、15.29 mg/L,重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25.38 μg/L、24.91 mg/L,与对照组正常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菌治疗后轻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0.62 μg/L、3.88 mg/L,重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2.61 μg/L、4.78 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敏感性相似,但是血清降钙素原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

    作者:蔡湘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