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指脉搏血压和24h动态血压测量的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刘帅;蒋凌燕;夏小杰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手指脉搏血压持续监测, 24h动态血压测量
摘要:目的:对比手指脉搏血压持续监测(FNBPM)和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测量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FNBPM和24 h ABPM测量60例患者的BPV,用超声测量受检者CIMT.结果:CIMT增厚组(CIMT≥1.0mm)年龄比CIMT正常组(CIMT<1.0 mm)年龄大(P<0.001);24 h ABPM测量的24 h收缩血压变异性(SBPV)和FNBPM测量的10 min SBPV、10 min D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各个时间段的平均BPV与CIMT不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发现只有FNBPM测量的10 min舒张血压变异性S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结论:使用FNBPM测量的BPV更能反映与CIMT的相关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明显更低,QOL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护理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韦献萍;胡雪玲;岑婉平;潘少云;黄玉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死亡原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于脑疝共13例,占52.0%;死于心功能衰竭共4例,占16.0%;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共3例,占12.0%;死于室性心律失常共3例,占12.0%;死于肺部感染共2例,占8.0%.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旦得到确诊,应及时为患者实施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静脉溶栓、保护活化脑细胞、预防并发症以及基础疾病治疗等综合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连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80例,按照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局部感染组和重度全身感染组,分别为33例、47例,选择同期在本院治疗的非感染性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的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轻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3.63 μg/L、15.29 mg/L,重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25.38 μg/L、24.91 mg/L,与对照组正常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菌治疗后轻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0.62 μg/L、3.88 mg/L,重度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分别为2.61 μg/L、4.78 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敏感性相似,但是血清降钙素原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有助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

    作者:蔡湘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按照人工置换操作标准进行,于术后12个月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治愈3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后症状变化明显,患者关节功能趋于正常.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显著.

    作者:陈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期疾病的孕期规范化管理以及易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易感相关因素及规范化管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前中的意义.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单胎妊娠检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250例,运用logistic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同时运用产前妊娠糖尿病规范管理,分析产前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对发病的控制情况.结果:孕前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家族史、年龄依次为妊娠糖尿的易感相关因素;治疗组、未治疗组、对照组在规范化管理的治疗效果对比,早产、剖腹产率、胎儿窘迫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出血,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的大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有孕期的体质量指数、体质量、家族史、年龄;规范化管理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阮月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

    目的:讨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6例行ESD的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术后生存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与常规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ESD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作者:韦虹;熊鹰;曾理;张娟;焦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明确诊断后均予以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乙己汤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周.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显效4例,而采用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己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红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指脉搏血压和24h动态血压测量的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比手指脉搏血压持续监测(FNBPM)和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测量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FNBPM和24 h ABPM测量60例患者的BPV,用超声测量受检者CIMT.结果:CIMT增厚组(CIMT≥1.0mm)年龄比CIMT正常组(CIMT<1.0 mm)年龄大(P<0.001);24 h ABPM测量的24 h收缩血压变异性(SBPV)和FNBPM测量的10 min SBPV、10 min D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各个时间段的平均BPV与CIMT不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发现只有FNBPM测量的10 min舒张血压变异性SBPV与CIMT存在相关性.结论:使用FNBPM测量的BPV更能反映与CIMT的相关性.

    作者:刘帅;蒋凌燕;夏小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自拟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208痛风合剂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片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1号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208痛风合剂2号治疗,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208痛风合剂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戴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仿生物电疗法在药物流产孕妇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药物流产孕妇283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电疗组、避孕药物组,分别为140例、143例,电疗组流产孕妇在孕囊排出后当天进行仿生物电疗法治疗,避孕药物组流产孕妇在其孕囊排出当天开始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进行治疗,患者连续服用21d.观察对比两组流产孕妇疼痛评分、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流产孕妇子宫修复情况.结果:电疗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疗组患者恢复后子宫膜厚度明显优于避孕药物组,电疗组患者宫腔组织残留率及大小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P< 0.05).结论: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孕妇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流产后子宫修复的质量,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加快患者月经恢复,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翁丽;苏园园;欧美珍;肖智智;孙媛;黄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县级院感质控中心对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举措和效果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落实基层医院感染基本要求.方法:针对既往乡镇卫生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院长、院感办主任及院感办专兼职人员学习《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新知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广大职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对于基层乡镇卫生院在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改进.结果:健全制度同时明确职责,加强培训以提高认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落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 结论:基层乡镇卫生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明确责任及其职责,强化基层员工感染控制的意识,改善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监测和监控,完善各单位防护措施.

    作者:胡久军;邓盛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对照组是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对照组患者是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联活菌联合曲美布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持患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避免肠易激综合征的反复发作,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彭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治疗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在保妇康栓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两者之间并无较大差异,宫颈上皮细胞中E6、E7蛋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梁翠霞;李晶;陈倩雯;黎俏;罗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改变与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转录因子(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手术病理结果终确诊.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患者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和twist阳性表达检测,参照标准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93%,其中Ia期、Ic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50%、82.35%,肿瘤转移诊断准确率为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b期诊断出现5例漏诊,诊断准确率83.87%,较手术病理结果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wist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66.0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经阴道超声能较好的诊断子宫内膜癌和观察肿瘤浸润及转移情况,twist免疫组化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twist阳性表达预示着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可能,临床应用中可结合阴道超声和twist表达检测结果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转移观察.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学生对“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心态调研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5+3+X”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引起行业内热议,之前才刚发布“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此项措施对医学生影响如何?笔者在河北、大理、广州、河南、遵义的医学院校调查不同年级的600名医学生,得知医学生的信心不同程度地受挫,但大部分同学能看到自身优势,愿意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但就业时间延长与求学成本增加是医学生比较担忧的问题.学校应通过职业规划等课程提升医学生积极应对心态.

    作者:罗宇翀;赵妍;林静芳;李玲;程霞;杨菲;黄婧;胡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保妇康栓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宫颈糜烂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聚甲酚磺醛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聚甲酚磺醛栓加保妇康栓治疗,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48例(96.0%),不良反应发生1例(2.0%);对照组治疗有效41例(82.0%),不良反应发生7例(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更佳,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永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持续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抽取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检测其脑尿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航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

    目的: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在其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9例脑萎缩,5例脑穿通畸形,19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2例死亡,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CT检查,可以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CT是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作者:倪良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评价其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各60例,A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g.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2 min(T1),给药后5 min(T2)的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苏醒后腹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T0、T1、T2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较T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比B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疼症状显著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能够缓解检查时疼痛,其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雄;罗勇;张浩;刘三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诊治的颌骨巨大囊肿患者中抽取85例作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2例进行传统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囊腔体积的缩小程度、骨密度和骨质增生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颌骨巨大囊肿复发率是19.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不易复发.

    作者:肖斌;蒋段林;胡承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