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原因分析

王连霞

关键词:脑梗塞, 原发性高血压, 磁共振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死亡原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于脑疝共13例,占52.0%;死于心功能衰竭共4例,占16.0%;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共3例,占12.0%;死于室性心律失常共3例,占12.0%;死于肺部感染共2例,占8.0%.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旦得到确诊,应及时为患者实施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静脉溶栓、保护活化脑细胞、预防并发症以及基础疾病治疗等综合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CD34+、CD38-、CD123+表型与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CD34+、CD38-、CD123+表型与A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初诊AL患者77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群CD34+细胞的百分比.对各型AL患者给予对症化疗治疗,随访24 ~ 40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有31例CD123表达日性,占40.26%;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1% ~ 90.04%,在CD34+、CD38-细胞亚群中,CD123+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6.17%.化疗2个疗程后,CD123+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1.61%,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CD123表达阳性患者1、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CD38-、CD123+表型能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有望作为白血病干细胞(LSC)公认的特异标志.

    作者:罗毅;钟丽文;全小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检查及DR摄片,其中MSCT检查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DR摄片包括正、斜位拍摄;对比MSCT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漏诊率、疑诊率及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76例肋骨骨折患者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证实共有162处肋骨骨折,骨折单发60处、骨折多发102处;肋段分布中1~3肋21处、4~10肋130处、11 ~ 12肋11处;水平节段:前肋23处、腋段85处、后肋54处;MSCT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7.54%、漏诊率为1.23%、疑诊率为1.23%,DR诊断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88.27%、漏诊率为8.64%、疑诊率为3.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尚可发现76例肋骨骨折患者合并胸廓其他部位骨折17例、肋软骨损伤6例、胸腔积液6例、血气胸5例、肺撕裂伤3例.结论:MSCT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疑诊率,对于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其合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DR.

    作者:陆金莲;陈慧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在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评价其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各60例,A组于麻醉前5 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g.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2 min(T1),给药后5 min(T2)的血压、心率、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患者苏醒后腹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T0、T1、T2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较T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达盲时间比B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疼症状显著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间苯三酚,能够缓解检查时疼痛,其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雄;罗勇;张浩;刘三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药外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不良症状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更低.

    作者:吴少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结果:两组稚-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善桃;李济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和对照组50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临床恢复效果较好,安全有效.

    作者:邹苏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浸润性乳腺癌中DJ-1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J-1、PTEN蛋白在1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5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浸润性乳腺癌DJ-1的阳性率61.3%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8.0%(P< 0.05),PTEN的阳性率20.7%显著低于乳腺正常组织96.0% (P< 0.05).DJ-1、PTE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DJ-1阳性的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33%与DJ-1阴性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方面,DJ-1表达阴性者高于阳性者(P<0.05);PTEN表达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DJ-1表达增高,同时PTEN表达下降,统计学分析两者呈负相关.DJ1高表达、PTEN低表达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调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孙艳花;关弘;许美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改变与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转录因子(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手术病理结果终确诊.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患者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和twist阳性表达检测,参照标准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93%,其中Ia期、Ic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50%、82.35%,肿瘤转移诊断准确率为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b期诊断出现5例漏诊,诊断准确率83.87%,较手术病理结果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wist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66.0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经阴道超声能较好的诊断子宫内膜癌和观察肿瘤浸润及转移情况,twist免疫组化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twist阳性表达预示着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可能,临床应用中可结合阴道超声和twist表达检测结果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转移观察.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与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的64.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P<0.05).结论:在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银翘散联合头孢他啶、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较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陈惠琳;黄瑞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明显更低,QOL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护理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韦献萍;胡雪玲;岑婉平;潘少云;黄玉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放射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0%,随访6个月后的生存率为65.0%,随访12个月后的生存率为5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0%,随访6个月时的生存率为40.0%,随访12个月时的生存率为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介入疗法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史歌;邓玉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期妇女抑郁症与微量元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与钙、镁、铁、锌、铜、磷等微量元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组,并以同期的60例健康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的钙、镁、铁、锌、铜、磷等微量元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抑郁症组患者铁和铜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锌和镁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症组钙和磷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抑郁患者的铁和铜均明显低于中度、重度抑郁患者,锌和镁均明显高于中度、重度抑郁患者(P<0.05),中度抑郁患者的铁和铜均明显低于重度抑郁患者,锌和镁均明显低于轻度抑郁患者(P<0.05),不同程度抑郁症组患者钙和磷两组元素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德区妊娠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的镁、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变化具有相关性,与钙和磷的变化无相关性,且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镁、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差异.

    作者:阮琦;梁美燕;李彩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死亡原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于脑疝共13例,占52.0%;死于心功能衰竭共4例,占16.0%;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共3例,占12.0%;死于室性心律失常共3例,占12.0%;死于肺部感染共2例,占8.0%.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旦得到确诊,应及时为患者实施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静脉溶栓、保护活化脑细胞、预防并发症以及基础疾病治疗等综合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连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和白细胞介素-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25(IL-25)在急性、亚急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荨麻疹的患者100例,按照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患者35例,亚急性患者35例,慢性患者30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IL-7和IL-25的表达水平,二者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亚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7、IL-25的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OR=5.05,95%CI为1.14-23.45,P<0.05).结论:IL-7、IL-25可能诱发和参与荨麻疹急性期、亚急性期的发病过程,不券与慢性期发病过程.

    作者:王鲁梅;李俊杰;张斌;袁景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药联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小儿腹泻,采用中药白苓健脾颗粒与西药思密达、常乐康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4月-2016年3月于本院小儿科接受治疗的因消化不良而发生小儿腹泻的患儿50例作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白苓健脾颗粒联合西药思密达、常乐康进行治疗;另从同期患儿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只给予单纯的西药思密达、常乐康行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腹痛、腹泻、腹胀以及大便性状异常治疗前后的严重程度.结果: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94.0%,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8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腹胀及大便性状异常症状评分情况分析,治疗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为临床可行性药物治疗方式,安全性高.

    作者:唐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县级院感质控中心对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举措和效果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落实基层医院感染基本要求.方法:针对既往乡镇卫生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院长、院感办主任及院感办专兼职人员学习《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新知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广大职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对于基层乡镇卫生院在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改进.结果:健全制度同时明确职责,加强培训以提高认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落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 结论:基层乡镇卫生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明确责任及其职责,强化基层员工感染控制的意识,改善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监测和监控,完善各单位防护措施.

    作者:胡久军;邓盛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1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自行设计的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完全依从人数、总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50例,有效例数11例,不变或恶化例数为4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34例,有效例数15例,不变或恶化例数为16例,总有效率为75.4%,两组患者的显效例数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桂娇;吴素贞;翁佳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同期剔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5年1月本医院收治妊娠外挂宝贝宫肌瘤产妇81例,其中48例选择剖宫产术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处理纳入同期手术组,只选择剖宫产术后33例纳入单纯剖宫产术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同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高于剖宫产术组(P<0.05);同期手术组与单纯剖宫产术组产后出血、产褥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疾病、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旱吸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随访3~12个月,子宫肌瘤复发7例,无二次手术者,单纯剖宫产术组二次手术6例,高于同期手术(P< 0.05).结论:对于妊娠外挂宝贝宫肌瘤产妇,选择同期剔除延长手术、住院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但不会给母儿短期预后带来不良影响,但有助于降低二次手术风险.

    作者:麦今宝;徐婉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学生对“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心态调研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5+3+X”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引起行业内热议,之前才刚发布“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此项措施对医学生影响如何?笔者在河北、大理、广州、河南、遵义的医学院校调查不同年级的600名医学生,得知医学生的信心不同程度地受挫,但大部分同学能看到自身优势,愿意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但就业时间延长与求学成本增加是医学生比较担忧的问题.学校应通过职业规划等课程提升医学生积极应对心态.

    作者:罗宇翀;赵妍;林静芳;李玲;程霞;杨菲;黄婧;胡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晚期患者80例作随机分组,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新辅助组患者则使用新辅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新辅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组患者均完全耐受新辅助治疗,无1例患者退出,退出率为0.在完成治疗之后,经过检查,新辅助组患者的肿瘤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明显缩小.结论:使用新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勇;陈子敬;萧正升;湛良;杨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