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同期剔除术临床分析

麦今宝;徐婉妍

关键词:子宫肌瘤, 剖宫产术, 妊娠合并症, 子宫肌瘤剔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5年1月本医院收治妊娠外挂宝贝宫肌瘤产妇81例,其中48例选择剖宫产术同期子宫肌瘤剔除术处理纳入同期手术组,只选择剖宫产术后33例纳入单纯剖宫产术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同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高于剖宫产术组(P<0.05);同期手术组与单纯剖宫产术组产后出血、产褥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疾病、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旱吸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随访3~12个月,子宫肌瘤复发7例,无二次手术者,单纯剖宫产术组二次手术6例,高于同期手术(P< 0.05).结论:对于妊娠外挂宝贝宫肌瘤产妇,选择同期剔除延长手术、住院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但不会给母儿短期预后带来不良影响,但有助于降低二次手术风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康复科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明显更低,QOL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护理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韦献萍;胡雪玲;岑婉平;潘少云;黄玉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工作坊模式应用到护士分层级管理培训之中,对于不同职称的人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应用工作坊模式中的专题讲解方法、团体研究讨论、点评分析等各项培训工作.工作坊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培训满意度、培训考核结果以及对护士长管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培训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实施后对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护理人员对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对培训的满意度和考核成绩,而且能提高护士对护士长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莲花;孟凡琦;欧慧兰;王丽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l组(基础疗法)、对照2组(基础疗法上加小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基础疗法上加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预后的血糖、血淀粉酶、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变化程度和对照l组、对照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快速降低血脂,减轻疼痛度,值得借鉴.

    作者:汤盛新;陈晓锋;陈杰武;李秋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8月治疗的30例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主要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中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发热1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一般为(24.5士2.2)d,而观察组住院的时间为(20.4土2.5)d.所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低,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

    作者:成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灰阶谐波CEUS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类型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灰阶谐波超声造影(CEUS)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常规超声显示斑块类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7例,共计158个斑块,采用灰阶谐波CEUS模式对斑块回声特征进行分析,观察造影增强模式特点.结果:通过检测发现均质斑块95个,非均质斑块53个,溃疡型斑10个;其中均质斑块中35个低回声,43个等回声,17个强回声;而采用灰阶谐波CEUS对新生血管内斑块进行检查,其均质斑块检出率为52.6%(50个),非均质斑块检出率为67.9%(36个),溃疡型斑块检出率为30%(3个).通过对斑块回声检测率进行对比发现,灰阶谐波CEUS表现为低回声检出率明显高于等回声、强回声及溃疡型斑块;而低回声与非均质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个CEUS增强中64个斑块表现为由管壁外膜向斑块内增强形式,余下26个斑块CEUS增强表现为由动脉管腔向斑块内蔓延的稀疏增强.结论:采用灰阶谐波CEUS可有效全面观察和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灌注特征,准确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信息,对今后临床防治不稳定粥样斑块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增加了治疗方案制定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作者:梁志超;郑宇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浸润性乳腺癌中DJ-1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J-1、PTEN蛋白在1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5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浸润性乳腺癌DJ-1的阳性率61.3%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8.0%(P< 0.05),PTEN的阳性率20.7%显著低于乳腺正常组织96.0% (P< 0.05).DJ-1、PTE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DJ-1阳性的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33%与DJ-1阴性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方面,DJ-1表达阴性者高于阳性者(P<0.05);PTEN表达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DJ-1表达增高,同时PTEN表达下降,统计学分析两者呈负相关.DJ1高表达、PTEN低表达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调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

    作者:孙艳花;关弘;许美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行整体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取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咳嗽变异哮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于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整体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临床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哮喘及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之后,两者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两者症状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咳嗽变异的哮喘患儿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哮喘和咳嗽的症状,让小儿患者尽快的恢复,同时能够提高家属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前瞻式个体化疼痛评估与干预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效果.方法:将断指再植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疼痛干预模式,对比两组镇痛效果、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前瞻式个体化疼痛评估与干预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降低16.5%,断指再植成活率提高8.7%,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提高18.2%.结论:开展前瞻式个体化疼痛评估与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甘秋萍;刘卓红;张伟球;朱燕莉;凌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依从性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9名供应室工作人员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系统干预进行分组,分为系统干预前组和系统干预后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促改进等系统方法,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系统干预后组职业暴露防护认知能力和依从性明显优于系统干预前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干预可以促使供应室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到职业暴露危害,采取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水平.

    作者:陈碧红;钟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华法林联合毛花苷C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华法林联合毛花苷C在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实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组采用华法林联合毛花苷C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单独采用华法林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晚期的大血流速度比值(E/A)、左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舒张晚期血流值(APFV)水平,然后检测相关的心脏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内径(LV)、心胸比值(CTR),并且通过5 min步行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应用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检测水平与治疗前都有改善,且应用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5 min步行测验中应用组患者的康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华法林联合毛花苷C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栩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仿生物电疗法在药物流产孕妇流产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药物流产孕妇283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电疗组、避孕药物组,分别为140例、143例,电疗组流产孕妇在孕囊排出后当天进行仿生物电疗法治疗,避孕药物组流产孕妇在其孕囊排出当天开始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进行治疗,患者连续服用21d.观察对比两组流产孕妇疼痛评分、流血量、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流产孕妇子宫修复情况.结果:电疗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疗组患者恢复后子宫膜厚度明显优于避孕药物组,电疗组患者宫腔组织残留率及大小都明显小于避孕药物组(P< 0.05).结论:仿生物电疗法用于药物流产孕妇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提高患者流产后子宫修复的质量,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流血量及流血时间,加快患者月经恢复,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翁丽;苏园园;欧美珍;肖智智;孙媛;黄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三期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期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行介入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31例患者术后分别行CT平扫检查和三期增强CT扫描检查来确定其残癌情况.结果:三期增强CT扫描检出病灶个数检出率显著高于CT平扫检出的病灶个数(P<0.05).三期增强CT扫描对病灶部位及肿瘤血供的检出情况显著优于CT平扫(P<0.05).三期增强CT扫描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T平扫诊断方式(P<0.05).结论:三期增强CT能够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残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给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黄伟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肝康健Ⅱ号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肝康健Ⅱ号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全程予以抗病毒治疗、戒酒、护肝、利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加用肝康健Ⅱ号治疗,观察疗程均为24周.在第0,12,24周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定量、肝功能,监测不良反应.结果:第24周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的改善率(较前提高≥3 g/L)为69.7%,高于对照组的3.85%(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复常率24.24%,对照组为0(P<0.05);全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肝康健Ⅱ号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

    作者:王维琼;张双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长期间歇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长期间歇、长期持续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共计13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长期间歇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对照组给予长期不间断口服小剂量利尿剂,观察期为2年,对两组患者电解质异常情况及再次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电解质异常发生率与异常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长期间歇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效果较好,可行性高.

    作者:赖宇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死亡原因,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死于脑疝共13例,占52.0%;死于心功能衰竭共4例,占16.0%;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共3例,占12.0%;死于室性心律失常共3例,占12.0%;死于肺部感染共2例,占8.0%.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旦得到确诊,应及时为患者实施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静脉溶栓、保护活化脑细胞、预防并发症以及基础疾病治疗等综合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连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综合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同时采用止血芳酸、卡巴克洛等止血药进行治疗.综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肺结核咯血患者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30例、14例、5例,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采用西医全国统一化疗标准方案联合中医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咯血控制效果明显.

    作者:李毅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D34+、CD38-、CD123+表型与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CD34+、CD38-、CD123+表型与A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初诊AL患者77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免疫表型及细胞群CD34+细胞的百分比.对各型AL患者给予对症化疗治疗,随访24 ~ 40个月,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有31例CD123表达日性,占40.26%;阳性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1% ~ 90.04%,在CD34+、CD38-细胞亚群中,CD123+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6.17%.化疗2个疗程后,CD123+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为51.61%,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CD123表达阳性患者1、2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CD38-、CD123+表型能有效反映急性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有望作为白血病干细胞(LSC)公认的特异标志.

    作者:罗毅;钟丽文;全小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应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肾囊肿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肾囊肿手术后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总时间、肾囊肿手术治疗效果、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例数.结果:治疗组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肾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肾囊肿手术后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徐耀忠;黄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药外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不良症状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更低.

    作者:吴少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学生对“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心态调研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5+3+X”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引起行业内热议,之前才刚发布“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此项措施对医学生影响如何?笔者在河北、大理、广州、河南、遵义的医学院校调查不同年级的600名医学生,得知医学生的信心不同程度地受挫,但大部分同学能看到自身优势,愿意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但就业时间延长与求学成本增加是医学生比较担忧的问题.学校应通过职业规划等课程提升医学生积极应对心态.

    作者:罗宇翀;赵妍;林静芳;李玲;程霞;杨菲;黄婧;胡梦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