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低急诊科室内PM2.5浓度的措施及效果观察

许梦怡;石群;勾洋

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 空气污染, 室内, 护理, 细颗粒物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措施在降低急诊室PM 2.5浓度上的效果。方法对某院内科急诊室实施降低急诊科室内PM 2.5浓度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实施护理措施前(2012年5月)及实施护理措施后6个月(2012年12月)分别选取某院急诊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5个监测区域,每个区域按照梅花布点选取5个监测点,于白天急诊高峰时段监测PM 2.5浓度,分别检测2次,两次间隔1周。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前各监测点除男洗手间外,PM 2.5浓度均低于65μg/m3,但其中输液大厅和留观室的PM 2.5浓度较高,分别达到了52.15μg/m3和54.12μg/m3。而男洗手间的PM 2.5浓度水平达到了74.71μg/m3,超标情况相对严重。在实施护理措施后,各监测点的PM 2.5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以男洗手间为著,降至47.84μg/m3。实施护理措施前后PM 2.5浓度对数值比较,实施后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PM 2.5浓度对数值分别为(1.49±0.09),(1.51±0.05),(1.61±0.04),(1.40±0.11),(1.68±0.03),低于实施前的(1.69±0.06),(1.73±0.08),(1.64±0.04),(1.43±0.10),(1.9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549,13.437,2.408,5.322,22.855;P<0.05)。结论医院室内空气污染主要与烟草烟雾、通风方式、人员活动及室外大气颗粒物的渗透有关,从这几个因素入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尤其加强控烟对降低室内PM 2.5浓度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 ABC 分析法的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以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方法对我院138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调查,找出影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对这些因素采用ABC法统计分析出主次因素,从而实现对主要因素的重点控制。结果对重要的A类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后,该类质量缺陷由原来的47.8%下降至9.6%。结论 ABC分析法可有效提高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

    作者:王媛;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固定法在新生儿经鼻无创辅助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鼻塞方法在新生儿经鼻无创辅助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经鼻无创辅助通气的新生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29例和改良组32例。传统组使用传统固定方法固定鼻塞,改良组使用自制裁剪的3M弹力胶布固定鼻塞,比较两组通气效果。结果改良组患儿鼻塞脱落平均0.16次/100 h,鼻部损伤2例,压力下降平均2.4次/100 h,均低于传统组的9.60次/100 h,8例,15.7次/10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526,4.292,11.966;P<0.05);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经鼻无创辅助通气时,与传统固定方法相比,使用自制裁剪的3M弹力胶布固定鼻塞,能使鼻塞脱落及鼻部损伤明显减少,减少漏气,更好地保持无创辅助通气有效压力。

    作者:渠慎英;周广玲;高翔羽;王雪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前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1.33±0.35),(6.74±1.78),(6.25±3.61),(28.61±6.03)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62±0.64),(9.34±2.62),(13.50±8.27),(43.10±7.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63,8.18,2.51,4.84;P<0.01)。观察组除10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例手术后5 d死亡,其余均治愈、愈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1.5%,与对照组的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救护中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和缩短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高速救护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吴燕娟;王芙蓉;黄超红;张爱华;王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失禁相关性皮炎与压疮关系的研究进展

    失禁相关性皮炎(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 IAD)或会阴相关性皮炎,是尿失禁或大便失禁患者皮肤问题的总体概括[1]。 IAD也被看做是压疮的诱发因素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类似Ⅰ期或Ⅱ期压疮,以致IAD和压疮同时存在时难以鉴别。 Brochert等[2]研究指出,许多护士很难区分IAD和压疮。与失禁相关的费用很高:吸收性产品人均5.19片/d,失禁相关性护理人均2.02美元/d[3],如果因IAD发展为压疮,将使每个压疮的平均治疗费用达3000美元[4]。因此近年来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偿中心将IAD与压疮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压疮发生的影响作为主要内容[5]。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IAD发生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并总结出了IAD区别于压疮的视觉指标(包括颜色、位置、深度以及是否存在坏死组织等)和IAD评估识别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IAD与压疮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胡艳红;沈世琴;罗梅;向勤;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制定的干预措施。应用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MLHFQ)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后续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组死亡2例,失访5例,43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死亡3例,失访7例,40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40.14±17.59),(59.98±17.44),(52.28±16.46)分,对照组分别为(38.45±16.00),(45.25±14.80),(41.30±14.40)分,两组患者入组时MLHF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9,3.22;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定的干预方案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祁小红;杨巧绘;邱莉莉;林平;高学琴;赵振娟;陈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强化术前访视在脑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加强术前访视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及术后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对常规术前访视方案进行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Barthel指数(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抑郁情绪及术后生活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访视前两组患者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观察组患者HAMD得分为(14.53±6.75)分,低于对照组的(20.34±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9,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BI指数、FIM指数评分分别为(75.48±11.47),(94.68±1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73±12.35),(89.57±12.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85,1.929;P<0.05)。结论通过多媒体放映以及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内容进行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功能。

    作者:王霞;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采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通知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输血器在患儿喂药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及家庭护理中给婴幼儿喂药时往往会有些难度,患儿常常在喂药时哭闹,易将药液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拒绝吃药,有时还会将药物吐出,造成了药液的浪费。以往喂药时常采用3种方式:奶瓶、小勺、注射器,经长期实践发现常用奶瓶喂药,患儿会对奶瓶产生恐惧、厌恶心理,不利于日后应用奶瓶喂奶、喝水等;应用小勺和注射器时如果患儿躁动明显常会误伤牙床,对其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针对此笔者将输血器进行一定改良进行喂药,对患儿喂药方面有一定改善,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腔癌患者家属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00名口腔癌症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统计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问卷回收率为91.00%,剔除无效问卷,实得有效问卷247份,回收有效率为90.48%。本组患者家属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0.1%,中度心理健康问题占20.2%;SCL-90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分别为(1.56±0.66),(33.68±13.13)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健康成人的(1.44±0.49),(27.45±19.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26,4.82;P<0.05)。患者家属应对方式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解决问题(0.66±0.13)分,幻想(0.64±0.26)分,自责(0.53±0.36)分;患者家属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解决问题与焦虑因子呈负相关(r=-0.532,P<0.01),自责与抑郁呈正相关(r=0.429,P<0.01)。结论口腔癌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与患者的亲缘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应及时发现患者家属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其心理困扰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减轻其情绪反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严春玲;王芳;黄淑云;徐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的30例患者,给予双磷酸盐、利尿、营养支持、低钙饮食等常规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19例患者完全有效,10例患者部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精心的护理可促进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治疗的成功。

    作者:诸利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出院患者离院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缩短出院患者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将614例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3例及对照组291例,观察组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根据六西格玛5步法,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出院服务流程进行改进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流程办理出院手续;比较两组患者出院等待时间、满意度及临床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等待时间为(1.90±4.71)h,低于对照组的(3.10±5.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88,P<0.01);观察组患者及临床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5.05%,96.97%,均高于对照组的86.94%,8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54,5.87;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有效缩短出院患者离院等待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与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鲍惠红;周奕菁;冯勤丽;张玲芳;陆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图表法交班在医护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简化护士晨会交接班中繁琐的化验值及数据化的交班内容,更直观、更科学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方法将烧伤科患者需要连续监测的指标并需在交班中报告的指标制成图表(例如:某患者几日内的化验值变化情况)。结果简化了护士交班口述内容,并直观的反应患者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结论图表报告法有利于医护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具有可行性。

    作者:程丹;郎欢馨;张磊;吴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联络护士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医院科室的划分越来越专科化,造成护士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局限,从而使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护理,出现了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其次,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士的综合素质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如此大的环境下只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使患者得到连续的全程的护理,就产生了联络护士,继而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使护士的知识面变得更广,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本文就联络护士在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丁建玲;李萍;侯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在提高乳腺癌化疗耐受性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小檗胺片、利血生等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后第5天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5 mg/d,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采用简明疲乏量表( BFI)、食欲视觉类比量表( VAS)比较两组疲乏及食欲情况。结果化疗后7 d研究组血常规WBC、NE、HB指标分别为(4.73±2.11)×109/L,(2.13±0.61)×109/L,(112.20±5.76)g/L,均优于对照组的(3.21±0.85)×109/L,(1.66±0.42)×109/L,(107.90±5.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212,4.026,3.349;P<0.01);研究组WBC计数在化疗后7 d呈上升趋势,后缓慢下降,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发展趋势存在差异(F=53.19,P<0.05);研究组在化疗后7 d疲乏程度和骨髓抑制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分别为-2.795,-3.307;P<0.01);两组患者化疗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化疗后疲乏与骨髓抑制程度变化存在正相关( r分别为0.656,0.682;P<0.05);患者骨髓抑制程度≥Ⅲ度时,研究组有6例、对照组有15例给予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减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因此而造成的疲乏症状,从而提高乳腺癌化疗耐受性。

    作者:祝亚男;汪永坚;陈晓洁;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16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从10.34%上升至89.66%,优于对照的3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2.966,33.591;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总分从(39.27±6.20)分上升至(56.15±18.86)分,同时高于对照组的(46.57±1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475,3.149;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通过责任护士的指导,借助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孟萍;王菲;刘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难溶粉剂抗生素配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其常用的给药方法[1]。临床抗生素类注射剂多为注射用无菌粉末,使用时需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溶解[2],通常护理人员在配置粉剂抗生素时,把溶媒加入抗生素粉剂瓶中使其溶解,然而由于药物的制作过程及特殊要求,很多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很难溶解,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方便临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现将目前配置难溶粉剂类抗生素的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宋新颖;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共收治脊髓损伤病例72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共收治80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课题,对品管圈管理应用前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后,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发生8例,低于管理前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参加该品管圈人员在运用品管圈、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宋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气动计时器在吸氧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气动计时器在吸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气动计时器应用于呼吸内科2012年9-10月需吸氧患者100例,抽取1~25床床单元收治患者50例为观察组,26~50床床单元收治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气动计时器进行自动计时收费;对照组按传统收费,即根据医嘱电脑自动生成收费。比较两组用氧依从性、计费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氧依从性及计费准确率分别为98%,1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29,19.93;P<0.01);观察组用氧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49,P<0.01)。结论气动计时器的应用,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用氧依从性,准确计算患者用氧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海英;葛秀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家属的照顾体验,探索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为进行有效的偱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12名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的资料,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得到5个主题:知识缺乏;缺乏病情告知策略;心理负担过重;照护负担增加;连续性护理需求。结论关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同时,不应忽视其照顾者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照顾者恢复健康变得尤为迫切。

    作者:徐静;奚莉;胡海燕;朱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型血标本收集盒的设计与应用

    采集血标本是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技术。标本采集完后,将标本妥善放置是每位护士必须注意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医疗服务中各项常规检验及所属地区的健康普查与体检,护士的采血工作量大大增加。各科室护士在为患者晨起采集血标本后要进行分类放置、捆绑、待送检等处理,常规抽血的试管放置更是难以分类,摊开放在台面上占用大量的地方且不美观[1]。常规核对送检方法还耗费大量时间,处理不当易导致标本与接收科室不符、标本溶血等失误。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标本放置稳定,避免倾倒、溢洒造成环境污染[2],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新型血标本收集盒并在临床中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莉薇;刘娜;谷莹佳;王洪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