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岑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 ALI )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将115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AL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干预组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痰液诱导及胸部叩击疗法为一体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常规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排痰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排痰后血氧饱和度为(96.58±2.31)%,高于对照组的(92.5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4,P<0.01);干预组患者排痰后PaO2为(81.05±1.23)mm Hg,高于对照组的(77.18±1.3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45,P<0.01);干预组有效排痰时间、憋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监护时间分别为(3.57±1.25)h,(5.26±1.53)h,(3.52±1.63)d,(5.32±1.65)d,(7.52±1.67)d,均少于对照组的(5.72±1.52)h,(9.57±2.05)h,(5.93±2.15)d,(7.82±1.87)d,(11.65±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291,12.792,6.781,7.605,11.001;P<0.01);干预组有效排痰后呼吸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促进了痰液排除,提高了气体交换效能,改善缺氧状态,缓解憋喘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狄成香;秦美兰;张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小檗胺片、利血生等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后第5天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5 mg/d,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采用简明疲乏量表( BFI)、食欲视觉类比量表( VAS)比较两组疲乏及食欲情况。结果化疗后7 d研究组血常规WBC、NE、HB指标分别为(4.73±2.11)×109/L,(2.13±0.61)×109/L,(112.20±5.76)g/L,均优于对照组的(3.21±0.85)×109/L,(1.66±0.42)×109/L,(107.90±5.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212,4.026,3.349;P<0.01);研究组WBC计数在化疗后7 d呈上升趋势,后缓慢下降,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发展趋势存在差异(F=53.19,P<0.05);研究组在化疗后7 d疲乏程度和骨髓抑制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分别为-2.795,-3.307;P<0.01);两组患者化疗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化疗后疲乏与骨髓抑制程度变化存在正相关( r分别为0.656,0.682;P<0.05);患者骨髓抑制程度≥Ⅲ度时,研究组有6例、对照组有15例给予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减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因此而造成的疲乏症状,从而提高乳腺癌化疗耐受性。
作者:祝亚男;汪永坚;陈晓洁;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家属的照顾体验,探索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为进行有效的偱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12名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的资料,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得到5个主题:知识缺乏;缺乏病情告知策略;心理负担过重;照护负担增加;连续性护理需求。结论关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同时,不应忽视其照顾者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照顾者恢复健康变得尤为迫切。
作者:徐静;奚莉;胡海燕;朱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理疗治疗,对照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痛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80,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且操作安全,长期疗效好。
作者:黄远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建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便秘和心脏事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家属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时间、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猝死发生例数分别为4,10,8,0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2,18,16,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05,8.27,7.93,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健康教育时间分别为(8.2±3.1)d,(11.5±4.1)h,均少于对照组的(15.1±3.8)d,(23.1±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1,7.5;P<0.05)。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满意情况评分分别为(92.3±4.5),(98.2±4.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6.2±3.3),(90.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34,-10.2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改善患者便秘状态,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汤生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们运用言语进行交际时,不仅需要言语的精确性,而且需要言语的模糊性。有时只有使用模糊的言语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1]。模糊性语言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功能可起到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表达效果。在提倡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沟通技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并恰当地运用模糊表达方式,将有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研究护理人际沟通双语教学中的模糊性语言,有助于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熟悉教材,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护理人际沟通双语教学的角度,分析模糊性语言的含义,探讨模糊性语言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医学沟通模糊性表达的翻译策略。
作者:董国忠;隋树杰;杨立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采集血标本是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技术。标本采集完后,将标本妥善放置是每位护士必须注意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医疗服务中各项常规检验及所属地区的健康普查与体检,护士的采血工作量大大增加。各科室护士在为患者晨起采集血标本后要进行分类放置、捆绑、待送检等处理,常规抽血的试管放置更是难以分类,摊开放在台面上占用大量的地方且不美观[1]。常规核对送检方法还耗费大量时间,处理不当易导致标本与接收科室不符、标本溶血等失误。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标本放置稳定,避免倾倒、溢洒造成环境污染[2],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新型血标本收集盒并在临床中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莉薇;刘娜;谷莹佳;王洪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清洗管腔类医疗器械的清洗架。方法通过改良清洗架管路装置,设置多头清洗口和管口帽,与全自动清洗机配套使用。结果改良后的清洗装置,每次可清洗多根管道器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由于管腔内外都充分与清洗剂和水流接触,清洗、消毒效果比手工清洗、消毒时会更加彻底,确保了清洗消毒质量的稳定性,减少手工清洗的不确定因素。结论通过使用证明,多用途管道清洗架针对管腔类器械,能够实现自动化清洗、消毒,省时省力,而且清洗、消毒效果好。
作者:姚艳君;王秀梅;何瑾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内分泌科病房收治的患者大部分以糖尿病为主,每天监测患者的血糖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医生每天必开的一项检查。每次拿到医生开具的血糖谱时,因字迹有个人差异,视觉上有凌乱感,影响美观,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为此,经过采纳医生的意见后,自行设计了印章式血糖谱,美观、整齐、一目了然,并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庞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简化护士晨会交接班中繁琐的化验值及数据化的交班内容,更直观、更科学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方法将烧伤科患者需要连续监测的指标并需在交班中报告的指标制成图表(例如:某患者几日内的化验值变化情况)。结果简化了护士交班口述内容,并直观的反应患者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结论图表报告法有利于医护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具有可行性。
作者:程丹;郎欢馨;张磊;吴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实践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与5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放射曝光、总手术时间,总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并通过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穿刺点出血和术中躁动患者分别为1,1,1例,少于对照组的7,9,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891,7.111,9.470;P<0.05);观察组手术穿刺时间为(1.0±0.3)min,放射曝光时间为(45.6±3.4)min,总手术时间为(55.9±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7),(87.3±8.5),(108.6±1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633,25.621,55.718;P<0.01);观察组医院绩效考核分数为(93.8±5.4)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为(95.8±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6.9),(81.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624,18.981;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院对科室绩效考核分数,是一种有效规避介入手术潜在性伤害及提高医疗满意度的方法。
作者:陈宜;张光君;黄明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医院科室的划分越来越专科化,造成护士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局限,从而使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护理,出现了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其次,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士的综合素质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如此大的环境下只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使患者得到连续的全程的护理,就产生了联络护士,继而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使护士的知识面变得更广,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本文就联络护士在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丁建玲;李萍;侯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前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1.33±0.35),(6.74±1.78),(6.25±3.61),(28.61±6.03)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62±0.64),(9.34±2.62),(13.50±8.27),(43.10±7.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63,8.18,2.51,4.84;P<0.01)。观察组除10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例手术后5 d死亡,其余均治愈、愈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1.5%,与对照组的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救护中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和缩短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高速救护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吴燕娟;王芙蓉;黄超红;张爱华;王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并有效结合自我效能评价。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 DSES )评价两组自我效能情况,并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92±0.79) mmol/L,(17.80±1.02) d,均少于对照组的(9.24±1.07) mmol/L,(26.33±1.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2,3.30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SES总分为(99.37±2.29)分,高于对照组的(77.70±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P<0.01)。观察组患者对基本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52±0.63),(3.39±0.75),(3.69±0.47),(3.38±0.77),(3.42±0.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8±0.79),(2.95±0.79),(2.37±0.89),(2.07±0.71),(3.01±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91,3.364,5.931,3.837,3.157;P<0.05)。结论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华;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共收治脊髓损伤病例72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前组,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共收治80例,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组。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课题,对品管圈管理应用前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品管圈管理后,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发生8例,低于管理前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参加该品管圈人员在运用品管圈、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宋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压力理论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家属面临的伦理问题的指导性意义,缓解供者家属焦虑状态,争取可供移植器官的来源。方法收集我院54例潜在捐献者资料,分析捐献者家属心理压力的来源,探讨压力理论对缓解压力,加强供者家属对伦理问题应对的作用。结果54例潜在捐献者中同意捐献者35例,成功捐献22例。结论压力理论可应用于今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家属管理中,为争取更多可移植器官提供保障。
作者:朱光影;于姗姗;王海峰;李虹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强术前访视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及术后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对常规术前访视方案进行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Barthel指数(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抑郁情绪及术后生活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访视前两组患者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观察组患者HAMD得分为(14.53±6.75)分,低于对照组的(20.34±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9,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BI指数、FIM指数评分分别为(75.48±11.47),(94.68±1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73±12.35),(89.57±12.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85,1.929;P<0.05)。结论通过多媒体放映以及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内容进行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功能。
作者:王霞;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以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方法对我院138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调查,找出影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对这些因素采用ABC法统计分析出主次因素,从而实现对主要因素的重点控制。结果对重要的A类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后,该类质量缺陷由原来的47.8%下降至9.6%。结论 ABC分析法可有效提高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
作者:王媛;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并发顽固性低钾血症的原因及佳护理方案。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4例乙肝患者并发顽固性低钾血症的原因,总结护理资料。结果14例患者经过积极的纠正低钾、去除病因及对症护理,患者恢复较好。结论14例乙肝并发顽固性低钾血症主要是由原发疾病、药物引起及慢性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重点应加强病情观察、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去除病因、10%氯化钾微泵注入、心理护理、肌力康复锻炼以及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
作者:李朝凤;鲁桂兰;沙莉;范春红;汤涌;丁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