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影;于姗姗;王海峰;李虹彦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小檗胺片、利血生等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后第5天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5 mg/d,连续3 d。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采用简明疲乏量表( BFI)、食欲视觉类比量表( VAS)比较两组疲乏及食欲情况。结果化疗后7 d研究组血常规WBC、NE、HB指标分别为(4.73±2.11)×109/L,(2.13±0.61)×109/L,(112.20±5.76)g/L,均优于对照组的(3.21±0.85)×109/L,(1.66±0.42)×109/L,(107.90±5.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212,4.026,3.349;P<0.01);研究组WBC计数在化疗后7 d呈上升趋势,后缓慢下降,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发展趋势存在差异(F=53.19,P<0.05);研究组在化疗后7 d疲乏程度和骨髓抑制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分别为-2.795,-3.307;P<0.01);两组患者化疗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化疗后疲乏与骨髓抑制程度变化存在正相关( r分别为0.656,0.682;P<0.05);患者骨髓抑制程度≥Ⅲ度时,研究组有6例、对照组有15例给予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减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因此而造成的疲乏症状,从而提高乳腺癌化疗耐受性。
作者:祝亚男;汪永坚;陈晓洁;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气动计时器在吸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气动计时器应用于呼吸内科2012年9-10月需吸氧患者100例,抽取1~25床床单元收治患者50例为观察组,26~50床床单元收治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气动计时器进行自动计时收费;对照组按传统收费,即根据医嘱电脑自动生成收费。比较两组用氧依从性、计费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氧依从性及计费准确率分别为98%,1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29,19.93;P<0.01);观察组用氧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49,P<0.01)。结论气动计时器的应用,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用氧依从性,准确计算患者用氧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海英;葛秀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们运用言语进行交际时,不仅需要言语的精确性,而且需要言语的模糊性。有时只有使用模糊的言语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1]。模糊性语言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功能可起到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表达效果。在提倡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沟通技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并恰当地运用模糊表达方式,将有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研究护理人际沟通双语教学中的模糊性语言,有助于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熟悉教材,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护理人际沟通双语教学的角度,分析模糊性语言的含义,探讨模糊性语言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医学沟通模糊性表达的翻译策略。
作者:董国忠;隋树杰;杨立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以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方法对我院138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调查,找出影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对这些因素采用ABC法统计分析出主次因素,从而实现对主要因素的重点控制。结果对重要的A类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后,该类质量缺陷由原来的47.8%下降至9.6%。结论 ABC分析法可有效提高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与管理质量。
作者:王媛;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针超前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开腹大手术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行电针超前镇痛及常规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 MMSE)比较两组疼痛和认知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芬太尼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排除4例患者(拒绝随访,提前拔除镇痛泵),观察组排除3例患者(拒绝随访及失访),两组各60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术后6 h的疼痛评分为(1.86±0.62)分,低于对照组的(4.03±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观察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评分为(25.42±0.63)分,高于对照组的(21.77±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的芬太尼用量为(597.94±82.41)μg,低于对照组的(826.47±113.28)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P<0.01);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P<0.05)。结论应用电针超前镇痛于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可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及改善POCD。
作者:张代英;周军;陈烨;石恒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氧气疗法( oxygen therapy )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2],是临床上针对缺氧状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3]。但在临床治疗中,常有患者因吸氧时鼻腔酸、胀、干、疼等原因拒绝吸氧,影响氧疗效果。改进吸氧装置,对氧气进行适当加温加湿处理,提高吸氧过程的舒适度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及相关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现存吸氧装置的设计原理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吸氧装置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若维;田焕阁;杨庆爱;王学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集成共享”模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护理培训后对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进行糖尿病培训,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组,15家组成研究组参加构建“集成共享”模式,15家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方法。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两组社区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水平调查,并对该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年后研究组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得分从(29.29±5.91)分提高到(35.22±4.91)分,对照组从(29.39±6.33)分提高到(30.94±6.33)分,且干预后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0.896,3.226,8.650;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满意度(4.50±0.67)分,对照组(4.28±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8,P<0.01)。结论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能够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满意度,提高社区糖尿病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芳;赵春艳;毛春芳;刘薇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16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从10.34%上升至89.66%,优于对照的3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2.966,33.591;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总分从(39.27±6.20)分上升至(56.15±18.86)分,同时高于对照组的(46.57±1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475,3.149;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通过责任护士的指导,借助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孟萍;王菲;刘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是否可提高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方法成立“急救保障”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全院45个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器材进行管理。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交接抢救车用时从(5.0±1.3) min下降至(2.0±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2,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1);活动后抢救车内药品、器材管理检查平均得分由(95.8±1.8)分上升至(98.2±2.1)分,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从92%上升到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5.821,6.380;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参与感、向心力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28.7,-9.5,-11.2,-29.8,-55.9,-15.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护士交接抢救车的用时,提高护士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及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校爱芳;冯国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失禁相关性皮炎(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 IAD)或会阴相关性皮炎,是尿失禁或大便失禁患者皮肤问题的总体概括[1]。 IAD也被看做是压疮的诱发因素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类似Ⅰ期或Ⅱ期压疮,以致IAD和压疮同时存在时难以鉴别。 Brochert等[2]研究指出,许多护士很难区分IAD和压疮。与失禁相关的费用很高:吸收性产品人均5.19片/d,失禁相关性护理人均2.02美元/d[3],如果因IAD发展为压疮,将使每个压疮的平均治疗费用达3000美元[4]。因此近年来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偿中心将IAD与压疮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压疮发生的影响作为主要内容[5]。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IAD发生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并总结出了IAD区别于压疮的视觉指标(包括颜色、位置、深度以及是否存在坏死组织等)和IAD评估识别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IAD与压疮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胡艳红;沈世琴;罗梅;向勤;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缩短出院患者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将614例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3例及对照组291例,观察组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根据六西格玛5步法,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出院服务流程进行改进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流程办理出院手续;比较两组患者出院等待时间、满意度及临床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等待时间为(1.90±4.71)h,低于对照组的(3.10±5.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88,P<0.01);观察组患者及临床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5.05%,96.97%,均高于对照组的86.94%,8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54,5.87;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有效缩短出院患者离院等待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与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鲍惠红;周奕菁;冯勤丽;张玲芳;陆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理疗治疗,对照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痛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80,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且操作安全,长期疗效好。
作者:黄远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强术前访视对脑外科手术患者抑郁情绪及术后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对常规术前访视方案进行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Barthel指数(B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抑郁情绪及术后生活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访视前两组患者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访视后观察组患者HAMD得分为(14.53±6.75)分,低于对照组的(20.34±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9,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BI指数、FIM指数评分分别为(75.48±11.47),(94.68±12.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73±12.35),(89.57±12.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85,1.929;P<0.05)。结论通过多媒体放映以及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内容进行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功能。
作者:王霞;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组来自我院15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调查资料[1],其中糖尿病足患者68例,发现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冠心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为66.7%,66.1%,66.1%,52.6%,糖尿病肾病为22.4%,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为21.5%。在围手术期因糖尿病足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病情复杂,全身情况较差,伤口难以愈合,面临更高的护理风险,需要引起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4例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提示在围手术期应重视患者的营养状态、生命体征监测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关注低血糖护理,倡导多学科的护理联合会诊模式,早期识别护理风险,制定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琴;兰颖;牟玉梅;李丽萍;程玉霞;王玉珍;许樟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家属的照顾体验,探索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为进行有效的偱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12名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的资料,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得到5个主题:知识缺乏;缺乏病情告知策略;心理负担过重;照护负担增加;连续性护理需求。结论关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同时,不应忽视其照顾者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照顾者恢复健康变得尤为迫切。
作者:徐静;奚莉;胡海燕;朱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实践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与5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放射曝光、总手术时间,总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并通过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穿刺点出血和术中躁动患者分别为1,1,1例,少于对照组的7,9,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891,7.111,9.470;P<0.05);观察组手术穿刺时间为(1.0±0.3)min,放射曝光时间为(45.6±3.4)min,总手术时间为(55.9±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7),(87.3±8.5),(108.6±1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633,25.621,55.718;P<0.01);观察组医院绩效考核分数为(93.8±5.4)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为(95.8±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6.9),(81.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624,18.981;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院对科室绩效考核分数,是一种有效规避介入手术潜在性伤害及提高医疗满意度的方法。
作者:陈宜;张光君;黄明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备皮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一项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新生儿血管细、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穿刺后好动,静脉营养时期长,使得静脉破坏较快,住院后期往往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头部长期受压,受压部位皮肤易被毛发遮盖不利于护士观察,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宜剃除受压部位毛发;由于早产儿自身特点及受疾病的影响,往往行脑电图检查,该检查前应常规备皮。目前临床应用的备皮器具为一次性备皮刀、金属刀架备皮刀及脱毛剂,由于前二者刀刃锐利,刀口缺乏保护,操作中易损伤患儿的头皮,后者为化学药剂,均给患儿带来不良损伤,甚至引发护患纠纷。为寻求一种安全、高效、实用的备皮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使用婴童理发器为新生儿备皮,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莉萍;商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护理措施在降低急诊室PM 2.5浓度上的效果。方法对某院内科急诊室实施降低急诊科室内PM 2.5浓度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实施护理措施前(2012年5月)及实施护理措施后6个月(2012年12月)分别选取某院急诊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5个监测区域,每个区域按照梅花布点选取5个监测点,于白天急诊高峰时段监测PM 2.5浓度,分别检测2次,两次间隔1周。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前各监测点除男洗手间外,PM 2.5浓度均低于65μg/m3,但其中输液大厅和留观室的PM 2.5浓度较高,分别达到了52.15μg/m3和54.12μg/m3。而男洗手间的PM 2.5浓度水平达到了74.71μg/m3,超标情况相对严重。在实施护理措施后,各监测点的PM 2.5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以男洗手间为著,降至47.84μg/m3。实施护理措施前后PM 2.5浓度对数值比较,实施后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PM 2.5浓度对数值分别为(1.49±0.09),(1.51±0.05),(1.61±0.04),(1.40±0.11),(1.68±0.03),低于实施前的(1.69±0.06),(1.73±0.08),(1.64±0.04),(1.43±0.10),(1.9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549,13.437,2.408,5.322,22.855;P<0.05)。结论医院室内空气污染主要与烟草烟雾、通风方式、人员活动及室外大气颗粒物的渗透有关,从这几个因素入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尤其加强控烟对降低室内PM 2.5浓度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许梦怡;石群;勾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简化护士晨会交接班中繁琐的化验值及数据化的交班内容,更直观、更科学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方法将烧伤科患者需要连续监测的指标并需在交班中报告的指标制成图表(例如:某患者几日内的化验值变化情况)。结果简化了护士交班口述内容,并直观的反应患者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结论图表报告法有利于医护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具有可行性。
作者:程丹;郎欢馨;张磊;吴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在社区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参加实践技能培训的42名社区护士为干预组,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选取2010-2011年45名护士为对照组,采用轮转科室传统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15项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静脉输液合格率干预组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干预组护士对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为95.24%,增加自信心满意度为90.48%,培养学习自主性满意度为88.10%,操作更规范化满意度为83.33%,均高于对照组的33.33%,42.22%,31.11%,4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5.803,19.932,31.840,11.408;P<0.01)。结论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社区护士技能培训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培养自主性、增加自信心,提高学员培训满意度。
作者:陆秀儿;邵悦萍;张利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