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萍;商明霞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其常用的给药方法[1]。临床抗生素类注射剂多为注射用无菌粉末,使用时需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溶解[2],通常护理人员在配置粉剂抗生素时,把溶媒加入抗生素粉剂瓶中使其溶解,然而由于药物的制作过程及特殊要求,很多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很难溶解,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方便临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现将目前配置难溶粉剂类抗生素的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宋新颖;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制定的干预措施。应用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MLHFQ)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后续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组死亡2例,失访5例,43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死亡3例,失访7例,40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40.14±17.59),(59.98±17.44),(52.28±16.46)分,对照组分别为(38.45±16.00),(45.25±14.80),(41.30±14.40)分,两组患者入组时MLHF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9,3.22;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定的干预方案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祁小红;杨巧绘;邱莉莉;林平;高学琴;赵振娟;陈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简化护士晨会交接班中繁琐的化验值及数据化的交班内容,更直观、更科学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方法将烧伤科患者需要连续监测的指标并需在交班中报告的指标制成图表(例如:某患者几日内的化验值变化情况)。结果简化了护士交班口述内容,并直观的反应患者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结论图表报告法有利于医护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具有可行性。
作者:程丹;郎欢馨;张磊;吴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其实践价值。方法选择5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与50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放射曝光、总手术时间,总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并通过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穿刺点出血和术中躁动患者分别为1,1,1例,少于对照组的7,9,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891,7.111,9.470;P<0.05);观察组手术穿刺时间为(1.0±0.3)min,放射曝光时间为(45.6±3.4)min,总手术时间为(55.9±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6±0.7),(87.3±8.5),(108.6±1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633,25.621,55.718;P<0.01);观察组医院绩效考核分数为(93.8±5.4)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分数为(95.8±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6.9),(81.6±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624,18.981;P<0.01)。结论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院对科室绩效考核分数,是一种有效规避介入手术潜在性伤害及提高医疗满意度的方法。
作者:陈宜;张光君;黄明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护理措施在降低急诊室PM 2.5浓度上的效果。方法对某院内科急诊室实施降低急诊科室内PM 2.5浓度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实施护理措施前(2012年5月)及实施护理措施后6个月(2012年12月)分别选取某院急诊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5个监测区域,每个区域按照梅花布点选取5个监测点,于白天急诊高峰时段监测PM 2.5浓度,分别检测2次,两次间隔1周。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前各监测点除男洗手间外,PM 2.5浓度均低于65μg/m3,但其中输液大厅和留观室的PM 2.5浓度较高,分别达到了52.15μg/m3和54.12μg/m3。而男洗手间的PM 2.5浓度水平达到了74.71μg/m3,超标情况相对严重。在实施护理措施后,各监测点的PM 2.5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以男洗手间为著,降至47.84μg/m3。实施护理措施前后PM 2.5浓度对数值比较,实施后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PM 2.5浓度对数值分别为(1.49±0.09),(1.51±0.05),(1.61±0.04),(1.40±0.11),(1.68±0.03),低于实施前的(1.69±0.06),(1.73±0.08),(1.64±0.04),(1.43±0.10),(1.9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549,13.437,2.408,5.322,22.855;P<0.05)。结论医院室内空气污染主要与烟草烟雾、通风方式、人员活动及室外大气颗粒物的渗透有关,从这几个因素入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尤其加强控烟对降低室内PM 2.5浓度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许梦怡;石群;勾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我国临床床护比平均为1∶0.4。现行护理人员配置标准是1978年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规定:500张床位以上医院床护比为1∶0.58~0.61。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造成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相对增加,在原有护理人力资源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改进护理配套设备,能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笔者研制了便携式工具袋,不仅可以解决笔漏油污染工作服、护士口袋物品过多的问题,还可以减少护士病房与治疗室之间来回跑的现象。现介绍如下。
作者:支晨;黄叶莉;欧敏;吴育云;吴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备皮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一项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新生儿血管细、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穿刺后好动,静脉营养时期长,使得静脉破坏较快,住院后期往往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头部长期受压,受压部位皮肤易被毛发遮盖不利于护士观察,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宜剃除受压部位毛发;由于早产儿自身特点及受疾病的影响,往往行脑电图检查,该检查前应常规备皮。目前临床应用的备皮器具为一次性备皮刀、金属刀架备皮刀及脱毛剂,由于前二者刀刃锐利,刀口缺乏保护,操作中易损伤患儿的头皮,后者为化学药剂,均给患儿带来不良损伤,甚至引发护患纠纷。为寻求一种安全、高效、实用的备皮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使用婴童理发器为新生儿备皮,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莉萍;商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医院科室的划分越来越专科化,造成护士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局限,从而使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护理,出现了并发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其次,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士的综合素质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如此大的环境下只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了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使患者得到连续的全程的护理,就产生了联络护士,继而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使护士的知识面变得更广,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本文就联络护士在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丁建玲;李萍;侯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16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从10.34%上升至89.66%,优于对照的3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2.966,33.591;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总分从(39.27±6.20)分上升至(56.15±18.86)分,同时高于对照组的(46.57±1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475,3.149;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通过责任护士的指导,借助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孟萍;王菲;刘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选取实施前后各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从(90.82±2.61)分提高至(95.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32,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6%,低于对照组的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5±2.32)d,短于对照组的(12.82±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6,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5)。结论普外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易芳;王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采集血标本是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技术。标本采集完后,将标本妥善放置是每位护士必须注意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医疗服务中各项常规检验及所属地区的健康普查与体检,护士的采血工作量大大增加。各科室护士在为患者晨起采集血标本后要进行分类放置、捆绑、待送检等处理,常规抽血的试管放置更是难以分类,摊开放在台面上占用大量的地方且不美观[1]。常规核对送检方法还耗费大量时间,处理不当易导致标本与接收科室不符、标本溶血等失误。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标本放置稳定,避免倾倒、溢洒造成环境污染[2],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新型血标本收集盒并在临床中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莉薇;刘娜;谷莹佳;王洪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临床护理及家庭护理中给婴幼儿喂药时往往会有些难度,患儿常常在喂药时哭闹,易将药液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拒绝吃药,有时还会将药物吐出,造成了药液的浪费。以往喂药时常采用3种方式:奶瓶、小勺、注射器,经长期实践发现常用奶瓶喂药,患儿会对奶瓶产生恐惧、厌恶心理,不利于日后应用奶瓶喂奶、喝水等;应用小勺和注射器时如果患儿躁动明显常会误伤牙床,对其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针对此笔者将输血器进行一定改良进行喂药,对患儿喂药方面有一定改善,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针超前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开腹大手术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行电针超前镇痛及常规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 MMSE)比较两组疼痛和认知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芬太尼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排除4例患者(拒绝随访,提前拔除镇痛泵),观察组排除3例患者(拒绝随访及失访),两组各60例患者完成研究。观察组术后6 h的疼痛评分为(1.86±0.62)分,低于对照组的(4.03±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观察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评分为(25.42±0.63)分,高于对照组的(21.77±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的芬太尼用量为(597.94±82.41)μg,低于对照组的(826.47±113.28)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P<0.01);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P<0.05)。结论应用电针超前镇痛于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可以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及改善POCD。
作者:张代英;周军;陈烨;石恒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集成共享”模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护理培训后对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进行糖尿病培训,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组,15家组成研究组参加构建“集成共享”模式,15家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方法。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两组社区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水平调查,并对该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年后研究组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得分从(29.29±5.91)分提高到(35.22±4.91)分,对照组从(29.39±6.33)分提高到(30.94±6.33)分,且干预后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0.896,3.226,8.650;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满意度(4.50±0.67)分,对照组(4.28±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8,P<0.01)。结论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能够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满意度,提高社区糖尿病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芳;赵春艳;毛春芳;刘薇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并有效结合自我效能评价。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 DSES )评价两组自我效能情况,并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92±0.79) mmol/L,(17.80±1.02) d,均少于对照组的(9.24±1.07) mmol/L,(26.33±1.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2,3.30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SES总分为(99.37±2.29)分,高于对照组的(77.70±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P<0.01)。观察组患者对基本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52±0.63),(3.39±0.75),(3.69±0.47),(3.38±0.77),(3.42±0.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8±0.79),(2.95±0.79),(2.37±0.89),(2.07±0.71),(3.01±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91,3.364,5.931,3.837,3.157;P<0.05)。结论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华;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们运用言语进行交际时,不仅需要言语的精确性,而且需要言语的模糊性。有时只有使用模糊的言语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达到交际的目的[1]。模糊性语言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功能可起到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表达效果。在提倡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沟通技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并恰当地运用模糊表达方式,将有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研究护理人际沟通双语教学中的模糊性语言,有助于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熟悉教材,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护理人际沟通双语教学的角度,分析模糊性语言的含义,探讨模糊性语言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医学沟通模糊性表达的翻译策略。
作者:董国忠;隋树杰;杨立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并发顽固性低钾血症的原因及佳护理方案。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4例乙肝患者并发顽固性低钾血症的原因,总结护理资料。结果14例患者经过积极的纠正低钾、去除病因及对症护理,患者恢复较好。结论14例乙肝并发顽固性低钾血症主要是由原发疾病、药物引起及慢性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重点应加强病情观察、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去除病因、10%氯化钾微泵注入、心理护理、肌力康复锻炼以及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
作者:李朝凤;鲁桂兰;沙莉;范春红;汤涌;丁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00名口腔癌症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统计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3份,问卷回收率为91.00%,剔除无效问卷,实得有效问卷247份,回收有效率为90.48%。本组患者家属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0.1%,中度心理健康问题占20.2%;SCL-90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分别为(1.56±0.66),(33.68±13.13)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健康成人的(1.44±0.49),(27.45±19.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26,4.82;P<0.05)。患者家属应对方式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解决问题(0.66±0.13)分,幻想(0.64±0.26)分,自责(0.53±0.36)分;患者家属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解决问题与焦虑因子呈负相关(r=-0.532,P<0.01),自责与抑郁呈正相关(r=0.429,P<0.01)。结论口腔癌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与患者的亲缘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应及时发现患者家属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其心理困扰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减轻其情绪反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严春玲;王芳;黄淑云;徐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的30例患者,给予双磷酸盐、利尿、营养支持、低钙饮食等常规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19例患者完全有效,10例患者部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精心的护理可促进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治疗的成功。
作者:诸利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