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狄成香;秦美兰;张芳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脑血管病, 排痰, 综合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 ALI )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将115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AL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干预组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痰液诱导及胸部叩击疗法为一体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常规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排痰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排痰后血氧饱和度为(96.58±2.31)%,高于对照组的(92.5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4,P<0.01);干预组患者排痰后PaO2为(81.05±1.23)mm Hg,高于对照组的(77.18±1.3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45,P<0.01);干预组有效排痰时间、憋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监护时间分别为(3.57±1.25)h,(5.26±1.53)h,(3.52±1.63)d,(5.32±1.65)d,(7.52±1.67)d,均少于对照组的(5.72±1.52)h,(9.57±2.05)h,(5.93±2.15)d,(7.82±1.87)d,(11.65±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291,12.792,6.781,7.605,11.001;P<0.01);干预组有效排痰后呼吸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促进了痰液排除,提高了气体交换效能,改善缺氧状态,缓解憋喘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理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理疗治疗,对照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痛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80,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且操作安全,长期疗效好。

    作者:黄远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患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的30例患者,给予双磷酸盐、利尿、营养支持、低钙饮食等常规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19例患者完全有效,10例患者部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精心的护理可促进恶性肿瘤骨转移并发高钙血症治疗的成功。

    作者:诸利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并有效结合自我效能评价。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 DSES )评价两组自我效能情况,并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92±0.79) mmol/L,(17.80±1.02) d,均少于对照组的(9.24±1.07) mmol/L,(26.33±1.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2,3.30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SES总分为(99.37±2.29)分,高于对照组的(77.70±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P<0.01)。观察组患者对基本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52±0.63),(3.39±0.75),(3.69±0.47),(3.38±0.77),(3.42±0.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88±0.79),(2.95±0.79),(2.37±0.89),(2.07±0.71),(3.01±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91,3.364,5.931,3.837,3.157;P<0.05)。结论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华;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内吸氧装置设计原理比较研究

    氧气疗法( oxygen therapy )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2],是临床上针对缺氧状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3]。但在临床治疗中,常有患者因吸氧时鼻腔酸、胀、干、疼等原因拒绝吸氧,影响氧疗效果。改进吸氧装置,对氧气进行适当加温加湿处理,提高吸氧过程的舒适度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及相关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现存吸氧装置的设计原理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吸氧装置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若维;田焕阁;杨庆爱;王学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制定的干预措施。应用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MLHFQ)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后续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组死亡2例,失访5例,43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死亡3例,失访7例,40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40.14±17.59),(59.98±17.44),(52.28±16.46)分,对照组分别为(38.45±16.00),(45.25±14.80),(41.30±14.40)分,两组患者入组时MLHF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9,3.22;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制定的干预方案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祁小红;杨巧绘;邱莉莉;林平;高学琴;赵振娟;陈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降低急诊科室内PM2.5浓度的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护理措施在降低急诊室PM 2.5浓度上的效果。方法对某院内科急诊室实施降低急诊科室内PM 2.5浓度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实施护理措施前(2012年5月)及实施护理措施后6个月(2012年12月)分别选取某院急诊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5个监测区域,每个区域按照梅花布点选取5个监测点,于白天急诊高峰时段监测PM 2.5浓度,分别检测2次,两次间隔1周。结果实施护理措施前各监测点除男洗手间外,PM 2.5浓度均低于65μg/m3,但其中输液大厅和留观室的PM 2.5浓度较高,分别达到了52.15μg/m3和54.12μg/m3。而男洗手间的PM 2.5浓度水平达到了74.71μg/m3,超标情况相对严重。在实施护理措施后,各监测点的PM 2.5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以男洗手间为著,降至47.84μg/m3。实施护理措施前后PM 2.5浓度对数值比较,实施后输液大厅、留观室、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男洗手间PM 2.5浓度对数值分别为(1.49±0.09),(1.51±0.05),(1.61±0.04),(1.40±0.11),(1.68±0.03),低于实施前的(1.69±0.06),(1.73±0.08),(1.64±0.04),(1.43±0.10),(1.9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549,13.437,2.408,5.322,22.855;P<0.05)。结论医院室内空气污染主要与烟草烟雾、通风方式、人员活动及室外大气颗粒物的渗透有关,从这几个因素入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尤其加强控烟对降低室内PM 2.5浓度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许梦怡;石群;勾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气动计时器在吸氧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气动计时器在吸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气动计时器应用于呼吸内科2012年9-10月需吸氧患者100例,抽取1~25床床单元收治患者50例为观察组,26~50床床单元收治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气动计时器进行自动计时收费;对照组按传统收费,即根据医嘱电脑自动生成收费。比较两组用氧依从性、计费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氧依从性及计费准确率分别为98%,1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29,19.93;P<0.01);观察组用氧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49,P<0.01)。结论气动计时器的应用,可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用氧依从性,准确计算患者用氧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海英;葛秀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建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便秘和心脏事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家属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时间、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猝死发生例数分别为4,10,8,0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2,18,16,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05,8.27,7.93,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健康教育时间分别为(8.2±3.1)d,(11.5±4.1)h,均少于对照组的(15.1±3.8)d,(23.1±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1,7.5;P<0.05)。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满意情况评分分别为(92.3±4.5),(98.2±4.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6.2±3.3),(90.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34,-10.2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改善患者便秘状态,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汤生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在社区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在社区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参加实践技能培训的42名社区护士为干预组,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选取2010-2011年45名护士为对照组,采用轮转科室传统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15项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静脉输液合格率干预组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干预组护士对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为95.24%,增加自信心满意度为90.48%,培养学习自主性满意度为88.10%,操作更规范化满意度为83.33%,均高于对照组的33.33%,42.22%,31.11%,4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5.803,19.932,31.840,11.408;P<0.01)。结论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社区护士技能培训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培养自主性、增加自信心,提高学员培训满意度。

    作者:陆秀儿;邵悦萍;张利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救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前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施高速公路救护护理流程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救护车开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1.33±0.35),(6.74±1.78),(6.25±3.61),(28.61±6.03)min,均低于对照组的(2.62±0.64),(9.34±2.62),(13.50±8.27),(43.10±7.3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63,8.18,2.51,4.84;P<0.01)。观察组除10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例手术后5 d死亡,其余均治愈、愈合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1.5%,与对照组的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护理流程在高速公路救护中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和缩短现场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高速救护中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吴燕娟;王芙蓉;黄超红;张爱华;王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集成共享”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集成共享”模式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护理培训后对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进行糖尿病培训,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组,15家组成研究组参加构建“集成共享”模式,15家组成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方法。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对两组社区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水平调查,并对该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年后研究组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得分从(29.29±5.91)分提高到(35.22±4.91)分,对照组从(29.39±6.33)分提高到(30.94±6.33)分,且干预后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0.896,3.226,8.650;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满意度(4.50±0.67)分,对照组(4.28±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8,P<0.01)。结论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能够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满意度,提高社区糖尿病护理质量。

    作者:王小芳;赵春艳;毛春芳;刘薇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型血标本收集盒的设计与应用

    采集血标本是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技术。标本采集完后,将标本妥善放置是每位护士必须注意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医疗服务中各项常规检验及所属地区的健康普查与体检,护士的采血工作量大大增加。各科室护士在为患者晨起采集血标本后要进行分类放置、捆绑、待送检等处理,常规抽血的试管放置更是难以分类,摊开放在台面上占用大量的地方且不美观[1]。常规核对送检方法还耗费大量时间,处理不当易导致标本与接收科室不符、标本溶血等失误。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标本放置稳定,避免倾倒、溢洒造成环境污染[2],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新型血标本收集盒并在临床中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莉薇;刘娜;谷莹佳;王洪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采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通知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失禁相关性皮炎与压疮关系的研究进展

    失禁相关性皮炎(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 IAD)或会阴相关性皮炎,是尿失禁或大便失禁患者皮肤问题的总体概括[1]。 IAD也被看做是压疮的诱发因素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类似Ⅰ期或Ⅱ期压疮,以致IAD和压疮同时存在时难以鉴别。 Brochert等[2]研究指出,许多护士很难区分IAD和压疮。与失禁相关的费用很高:吸收性产品人均5.19片/d,失禁相关性护理人均2.02美元/d[3],如果因IAD发展为压疮,将使每个压疮的平均治疗费用达3000美元[4]。因此近年来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偿中心将IAD与压疮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压疮发生的影响作为主要内容[5]。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IAD发生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并总结出了IAD区别于压疮的视觉指标(包括颜色、位置、深度以及是否存在坏死组织等)和IAD评估识别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IAD与压疮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胡艳红;沈世琴;罗梅;向勤;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16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从10.34%上升至89.66%,优于对照的3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2.966,33.591;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总分从(39.27±6.20)分上升至(56.15±18.86)分,同时高于对照组的(46.57±1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475,3.149;P<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通过责任护士的指导,借助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孟萍;王菲;刘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难溶粉剂抗生素配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其常用的给药方法[1]。临床抗生素类注射剂多为注射用无菌粉末,使用时需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溶解[2],通常护理人员在配置粉剂抗生素时,把溶媒加入抗生素粉剂瓶中使其溶解,然而由于药物的制作过程及特殊要求,很多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很难溶解,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方便临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现将目前配置难溶粉剂类抗生素的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宋新颖;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家属应对压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压力理论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家属面临的伦理问题的指导性意义,缓解供者家属焦虑状态,争取可供移植器官的来源。方法收集我院54例潜在捐献者资料,分析捐献者家属心理压力的来源,探讨压力理论对缓解压力,加强供者家属对伦理问题应对的作用。结果54例潜在捐献者中同意捐献者35例,成功捐献22例。结论压力理论可应用于今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家属管理中,为争取更多可移植器官提供保障。

    作者:朱光影;于姗姗;王海峰;李虹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输血器在患儿喂药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及家庭护理中给婴幼儿喂药时往往会有些难度,患儿常常在喂药时哭闹,易将药液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窒息;拒绝吃药,有时还会将药物吐出,造成了药液的浪费。以往喂药时常采用3种方式:奶瓶、小勺、注射器,经长期实践发现常用奶瓶喂药,患儿会对奶瓶产生恐惧、厌恶心理,不利于日后应用奶瓶喂奶、喝水等;应用小勺和注射器时如果患儿躁动明显常会误伤牙床,对其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针对此笔者将输血器进行一定改良进行喂药,对患儿喂药方面有一定改善,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图表法交班在医护交班中的应用

    目的:简化护士晨会交接班中繁琐的化验值及数据化的交班内容,更直观、更科学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方法将烧伤科患者需要连续监测的指标并需在交班中报告的指标制成图表(例如:某患者几日内的化验值变化情况)。结果简化了护士交班口述内容,并直观的反应患者一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结论图表报告法有利于医护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具有可行性。

    作者:程丹;郎欢馨;张磊;吴巍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筛选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焦虑水平,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常规组与干预组护理前SAS评分分别为(40.67±12.34),(41.56±11.2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评分为(30.89±7.21)分,低于常规组的(37.78±9.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干预组患者只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常规组患者出现11例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0.5)d,短于常规组的(8.6±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2,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珊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