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治疗肛瘘的疗效观察

林乐泓;林士岚

关键词:肛瘘, 瘘管切除缝合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肛瘘患者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4月-2014年6月接收肛瘘患者100例,行分组处理后借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即:实验组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对照组行肛瘘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疼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门压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临床并发症总发生率4.0%小于对照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肛瘘患者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效果突出,可减轻临床疼痛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10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gG、IgA、IgM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改善组的IgG、IgA、IgM,TBIL水平低于恶化组,PTA水平高于恶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验可以检测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从而反映患者疾病发展程度,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龙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医治疗与手术治疗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手术组,分别给予中医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复位效果、住院基本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骨折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基本情况均明显优于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中医治疗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但中医治疗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较低、并发症较少.

    作者:梁剑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为先兆流产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35例已婚未育妇女作为正常组,观察3组的白带常规情况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超标率、清洁度超标率较对照组及正常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念珠菌阳性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沙眼衣原体(CT)阳性率及解脲支原体(UU)和CT混合阳性率较对照组及正常组明显升高.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与先兆流产密切相关.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妇科子宫内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总结护理经验并观察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无1例出血和感染症状发生,治疗有效率高达97.4%,护理满意度为98.7%.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出血、感染,降低痛经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蒋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RISPR-Cas9敲减猪GGTA1基因的质粒构建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靶向猪GGTA1基因的敲减质粒.方法:将LentiCRISPR-v2质粒转化感受态DH5α进行扩增并提取该质粒,设计并合成靶向猪GGTA1基因的gRNA(guideRNA,gRNA)序列,对LentiCRISPR-v2质粒进行BsmBI酶切及电泳和胶回收,并将胶回收产物与gRNA序列进行连接,构建LentiCRISPR v2-gRNA重组质粒,将该重组子转化感受态DH5α,培养过夜后,将其涂布于含有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阳性单克隆DH5α进行培养并提取质粒,对提取的LentiCRISPR-v2-gRNA敲减质粒进行KpnI与EcoRI双酶切验证与序列测定.结果:LentiCRISPR-v2载体酶切结果正确;目的gRNA序列成功插入酶切后的LentiCRISPR-v2载体且序列正确.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靶向猪GGTA1基因的敲减质粒,该研究为后续慢病毒的包装及CRISPR-Cas9系统敲减猪GGTA1基因的效率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牟丽莎;温春圣;谢崇伟;蔡志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当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手术组,每组各42例,外固定组采用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骨折对位情况、疼痛缓解时间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X线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法复位外固定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5.34±1.47)d,骨折愈合时间为(1.43±0.36)月,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9%均明显优于手术组的76.2%(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来说,相比于手术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作者:汪永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分别行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实验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共计发生2例(5.7%),低于对照组的8例(22.9%)(P<0.05).结论: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而言,传统手术和小肠内排列术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后者具有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常宏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管腔类器械应用超声清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管腔类器械应用超声清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500件管腔类器械清洗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管腔类器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件管腔类器械接受常规清洗,观察组250件管腔类器械接受超声清洗,比较两组器械清洗质量.结果:观察组管腔器械清洗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腔器械清洗检测结果差异性较大,观察组管腔器械清洗检测结果差异小.结论:基层医院管腔类器械应用超声清洗的效果显著,能全面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褚林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门诊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7月精神科门诊确诊的精神病患家属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与自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问卷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评分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实施干预,避免家属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作者:周莉;邓屏;宋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肌松镇痛在小儿腹腔镜的应用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肌松镇痛药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静注小剂量0.05 mg/kg维库溴胺和2 μg/kg芬太尼插管组)和B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静注常规剂量0.1 mg/kg维库溴胺和3μg/kg芬太尼插管组),每组30例,术中用七氟醚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及拔管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均无明显影响,没有造成缺氧;建立气腹后生命体征及气道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造成二氧化碳(CO,)蓄积,A组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肌松镇痛药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手术周转率.

    作者:杜庆菊;段玉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诊断,观察组予以心血管超声诊断,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4例经过诊断Tei指数值正常,24例发现左心室Tei指数值偏高.经过诊断有4例未发现异常,24例被诊断出冠心病,诊断效率为85.71%,对照组经过诊断有1 1例未发现异常,有17例被诊断出冠心病,诊断效率为60.71%,观察组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诊断方法相比,心血管超声诊断在诊断效果、诊断时间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丽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树突状细胞在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Cs)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负责感受和巡视外界环境,发动宿主免疫反应并指导适当的抗病原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进行.时代的推移使得人类疾病谱随之而变,肿瘤、免疫缺陷病等日益增多,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更多重症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新手段,如器官移植、化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但同时也引起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导致威胁人类生命的真菌物种的产生.其中3种机会致病真菌构成对免疫缺陷宿主大程度的威胁:烟曲霉、白念和新生隐球菌.而在这3种机会致病真菌当中,白念珠菌又是为常见的.白念珠菌入侵人体的第1道防线即是DCs,后者可将其吞噬并提呈抗原至适应性免疫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下游反应.在此,我们将对DCs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及带来的结果作一文献综述.

    作者:尹清欣;廉翠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探讨在妇科手术中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麻醉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用某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配合芬太尼麻醉.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上,观察组起效更快,清醒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芬太尼配合咪唑安定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向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人性化医院护理管理对降低护士心理压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医院护理管理对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的3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管理.对两组的心理压力以及观察组实施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后对照组护士的心理压力评分(P<0.05);实施管理后的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1%要明显高于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前的76.5% (P< 0.05).结论:医院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余星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P-选择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评价MPO及p-选择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心血管危险事件中的预测性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81例为观察组,从门诊体检时随机选取健康人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MPO,p-选择素水平及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p-选择素,MPO浓度高于对照组,当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的时候,二者水平均轻度升高,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时,即心肌梗死即将出现或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血浆MPO,P-选择素明显升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P/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中MPO与p-选择素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血浆MPO及p-选择素的相关性分析明确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初期血栓形成及存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的患者的炎症标志物分析,早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起到诊断性帮助.

    作者:张琳;董智强;岳乐;李蓓蓓;王百鹤;赵晓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抽选2014年本院接收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200例,将100例选择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归入对照组,将100例选择阴道试产的产妇归入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比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钟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精神科患者住院药物治疗情况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药物进行调查统计,观察常用的药物及使用剂量.结果:90例患者的精神疾病药物应用情况为:以奥氮平为主,占43.3%;其次为喹硫平,占36.7%,然后是阿立哌唑及氟西汀等;76例患者为单一用药(84.4%),14例患者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15.6%).90例患者的其他药物应用情况为:降糖药以二甲双胍、格列本脲为主,分别占32.2%,36.0%;降压药以卡托普利、心可舒为主,分别占43.3%,23.3%.结论:我院老年精神科患者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且在抗精神病药合理使用的同时以降糖药及降压药应用为主,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不仅要注重精神疾病的治疗,而且要注重其它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辉祥;李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分析超声诊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OHS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血E2水平监测法对其进行检测,并采用超声检测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组临床诊断准确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影像学显示:双侧增大的卵巢呈多囊改变的隔部分可探及静脉或低阻的动脉血流信号,且多以静脉为主.卵巢三经线测值平均>5cm;卵泡呈均势增长.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显示OHSS患者的卵巢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依据.

    作者:邬素英;赖育关;何彩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Cox回归研究

    目的:对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43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其中包括呼吸衰竭患者5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135例(包含40例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收集有关于患者的资料,对可能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评定,并采用Cox回归全变量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对以上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 65岁(HR=2.513,95%CI: 1.222~5.167)、文化程度高(HR=2.740, 95%CI: 1.765 ~ 4.255)、高血压(HR=2.404,95%CI: 1.550 ~ 3.729)、认知无障碍(HR=1.641, 95%CI: 1.114~2.416)、经济水平高(HR=1.871, 95%CI: 1.048~3.43)是提高患者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年龄≥65岁、文化程度较低、认知有障碍、经济水平较低和使用呼吸机压力释放方式为持续正压通气患者的教育,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联合教育,以此来提高患者对无创呼吸机使用的依从性.

    作者:康晓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由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中抽取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记录以及患者的反馈信息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神经内科患者均发表看法,大多数均认为神经内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其中,认为缺乏沟通的男39例,女53例,认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的男35例,女48例,认为医院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男30例,女52例,认为医院安全设施不完善的男41例,女56例.结论:对于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通过使病区环境人文化、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落实规章制度以及加强与患者沟通等措施解决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

    作者:卢竹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