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开慧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肝胆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SDS与SAS评分较之于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76.7%明显不及观察组的1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彭联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欧维婷联合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妇女并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欧维婷软膏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补佳乐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取环过程中的情况与手术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宫颈扩张、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腹部疼痛、手术成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欧维婷与利多卡因联合对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成功率较高.
作者:谭家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道饲养对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NEC)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400例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00例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00例NEC患儿中,不同的首次肠道饲养时间、不同的肠道饲养乳制品种类、不同加奶速度的NEC分布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400例NEC患儿中饲养不耐受占80.50%(322例),400例非NEC患儿中饲养不耐受占13.50%(5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肠道饲养可作为NE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通过禁食、抗感染、对症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改善NEC的预后.
作者:刘绮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自体骨屑回植技术在新鲜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35例新鲜股骨骨折患者,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18~46岁,平均32.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0d,平均6.5 d.骨折AO分型:B2型20例,B3型10例,C3型5例.单侧皮质缺损面积平均为3.0 cm×1.5 cm.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后,利用改良吸引管,经髓腔植入自体骨屑.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0~110 min,平均100min;植骨所用时间为5~ 10 min,平均8 min.35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骨缺损及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3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定标准评定:均为优.未发现异位骨化形成.结论:自体骨屑回植技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骨膜、肌肉等副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可有效修复骨缺损.
作者:曾尚广;丁清和;何锦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SARS和人禽流感的重要临床表现形式.RIG-Ⅰ样受体(RLR)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但其在A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方法:我们复制急性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内毒素)引起ALI的大鼠模型和相应的体外细胞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A549)实验,用实时荧光RT-PCR法观察RLR基因表达变化,留取培养细胞上清用ELE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β(IFN-β)的变化.结果:发现HsN1型禽流感病毒能诱导RLR的大量表达,且能增加A549培养液上清IFN-β的大量生成.结论:RLR参与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诱发的急性肺损伤过程,并可能起到抗病毒的保护效应.
作者:肖锐;陈婉华;李彦;李寅环;植荣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口服皮质类固醇和氨己烯酸是目前欧美国家用于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一线药物.目前关于ACTH、皮质类固醇、氨已烯酸和其他抗癫痫药物(如托吡酯、唑尼沙胺等),以及氟苯桂嗪和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上的新药(雷帕霉素和黑皮质素受体激动剂)在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作用上有一些新的认识.预防干预措施可防止药物数周至数月累计使用造成的脑损伤.近关于药物治疗可远期影响智力发展的研究进展有所增加.本文作者主要综述婴儿痉挛症药物疗法的新进展,并重点强调新研究的实际应用.
作者:赵慧;刘智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风险管理对于医疗领域而言是管理程序,主要功能是对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科学识别和相应评价并进行合理的处理.1 医院实施院前风险管理工作相关的方法1.1 相关法风险识别情况从实践角度看,在院前急救的工作中护理风险的主要隐患有急救环境现场条件差、急救相关的技术知识水平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几个方面.1.2 相关法风险评价情况1.2.1 环境条件差是急救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在实际急救工作中一些现场环境较差,特别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时,受到现场围观者的喧哗,伤者的呻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场局面混乱,严重影响抢救工作的开展.
作者:文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行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患者60例,接受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SpO2),记录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法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作用明显等优点,且患者意识恢复快,术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杜庆菊;段玉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既往使用过万托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本次住院使用万托林的状况,及比较再次健康宣教前后万托林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既往使用过万托林且本次住院需要继续使用的12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问卷调查完后立即让患者当面演示使用一次万托林,操作完以后,护理人员纠正患者使用错误之处,并对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进行培训,并记录下相关数据.结果:6.3%的患者不知道要随身携带万托林,3.1%的患者从不随身携带万托林.仅有59.8%的患者在正确的时机使用万托林,61.4%的患者能正确的一口气吸入万托林,34.6%的患者能正确掌握多次吸入万托林的时间间隔.对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再次宣教以后,正确使用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既往使用过万托林的COPD患者能正确使用万托林的比例较低,经过再次的健康宣教后,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的比例显著提高.
作者:崔长英;陈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1.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西药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锥形束CT (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15例牙槽突裂患者进行术前CBCT检测以确定牙槽突裂隙骨缺损量,术中按照所测定骨缺损量取髂骨松质骨并植骨;25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根据术中评估取骨并植骨.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进行CBCT检测,比较植骨效果.结果:术前应用CBCT指导植骨的病例组Image-J软件测量的术后移植成骨量与牙槽突裂隙骨缺失量比值为(0.935±0.16),对照组术后比值为(0.742±0.37),病例组植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以准确检测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效果,术前应用CBCT精确检测指导植骨量能够提高牙槽突裂植骨效果.
作者:邓永强;张洁;朱耀旻;郑苍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退行性膝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术前康复指导以及术后康复锻炼.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访,20例患者无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且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疗效显示优15例,良3例,中2例,差0例.结论:对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具有安全高、切实可行的特点,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明霞;谢丽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供应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评估、分析医院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工作中的问题,制定并健全整改计划,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的合格率分别为89.33%、92.69%和92.50%;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的合格率均为100.0%.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和包装合格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在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供应室中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
作者:汪爱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颅底对肿瘤复发转移以及放疗后后遗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鼻咽癌颅底受侵发生的情况、对放疗的反应、放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情况以及放疗后后遗症的发生.结果:入组鼻咽癌277例,按照肿瘤转移情况分为两组,侵犯颅底组149例,未侵犯颅底组128例.两组患者初治时即发生远处转移者分别为15例和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放射治疗后颅底未受侵组鼻咽肿瘤均完全消失,而颅底受侵组有8例患者鼻咽肿瘤磁共振(MRI)提示有残留(P<0.01).经过定期随访,颅底受侵组鼻咽局部复发38例,颅底未受侵组鼻咽局部复发5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那些初治时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颅底受侵组和颅底未受侵组发生远处转移分别为37和28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咽癌放疗后颅底受侵组放射性脑病的发生较未受侵组为高(P<0.05),而两组间炎性水肿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侵犯颅底患者治疗后局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病发生均升高,但是治疗后远处转移发生的几率并没有增加.
作者:刘琦;赖庆君;朱介宾;张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为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较对照组的71.4%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手术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应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月-2013年11月,以及2013年12月-2014年7月两个时间段中本院手术室管理工作记录资料,辅以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概括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评定实际效果.结果:手术室管理措施改进前,手术室出现不同程度感染率为2.97%,改进后感染率为0.51%;且改进后手术室中灭菌质量检测合格率显著提高.结论: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室管理策略,严格执行过程,加强手术室各项消毒隔离处理,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增强医疗卫生水平.
作者:阮志英;范瑞娟;阮秀娟;李俊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碳酸利多卡因止痛及防治人流综合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观察对象采用碳酸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扩宫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吸宫时VA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流患者止痛治疗有效率以及扩宫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合(P<0.05).结论:人工流产手术患者接受碳酸利多卡因进行止痛治疗和人流综合反应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艾永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缩宫素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欣母沛,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2h后血氧饱和度、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观察对象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接受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有助于其产后出血量的减少,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
作者:周绍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治疗拇指钝性离断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拇指钝性离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以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保留伤指长度,采用邻指血管转位的断指再植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60.00%.结论:拇指钝性离断伤患者行断指再植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杨开波;王杰;王浩;范亚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针对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该病证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应用西医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2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以及症状积分和fug卜meyd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得分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率95%,优于对照组满意率60% (P<0.05).结论:针对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香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