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结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112例

刘剑

关键词:皮肤病, 带状疱疹, 中西医结合, 针刺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1.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西药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效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锥形束CT治疗牙槽突裂植骨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锥形束CT (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15例牙槽突裂患者进行术前CBCT检测以确定牙槽突裂隙骨缺损量,术中按照所测定骨缺损量取髂骨松质骨并植骨;25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根据术中评估取骨并植骨.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进行CBCT检测,比较植骨效果.结果:术前应用CBCT指导植骨的病例组Image-J软件测量的术后移植成骨量与牙槽突裂隙骨缺失量比值为(0.935±0.16),对照组术后比值为(0.742±0.37),病例组植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以准确检测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效果,术前应用CBCT精确检测指导植骨量能够提高牙槽突裂植骨效果.

    作者:邓永强;张洁;朱耀旻;郑苍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

    目的:观察肩袖损伤经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并比较小、中、大型撕裂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前后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针对不同撕裂程度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修复术.

    作者:黄祖辉;谭志超;李征;谢尚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早肾方联合通络宝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将9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外治组,B组30例为口服早肾方组,C组30例为常规西药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观察3组疗效.结果:3组患者临床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优于B组76.6%和C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是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

    作者:黄金重;滕惠兰;黄文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让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正确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2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与健康指导,能够帮助患者脱离病痛,早日康复.

    作者:吴丽香;吕晓静;王芸;张巍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自体骨屑回植技术在新鲜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骨屑回植技术在新鲜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35例新鲜股骨骨折患者,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18~46岁,平均32.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0d,平均6.5 d.骨折AO分型:B2型20例,B3型10例,C3型5例.单侧皮质缺损面积平均为3.0 cm×1.5 cm.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后,利用改良吸引管,经髓腔植入自体骨屑.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0~110 min,平均100min;植骨所用时间为5~ 10 min,平均8 min.35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骨缺损及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3个月).膝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定标准评定:均为优.未发现异位骨化形成.结论:自体骨屑回植技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骨膜、肌肉等副损伤;有利于骨折愈合,可有效修复骨缺损.

    作者:曾尚广;丁清和;何锦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2-2014年重庆璧山区VCT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2012-2014年璧山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为璧山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笔者选取了2012-2014年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VCT门诊求询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64名VCT求询者中,21 ~ 50岁的求询者占主要部分,占53.0%;已婚者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占55.8%,农民和学生求询者人数,分别占26.7%和22.4%.441例接受HIV检测的VCT求询者中,有30例检测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6.8%,其中男性HIV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女性的3.4%;配偶为HIV阳性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7.1%,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3.3%,明显高于有输血/献血史及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结论:璧山区VCT求询者以农民、学生、家政服务业的求询者为主,且HIV检测阳性以配偶为HIV阳性、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为主.应广泛开展VCT工作,加强对HIV感染的综合防治.

    作者:刘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的68.75%相比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以及纤维蛋白质原分别为(3.04±0.36)mPa/s、(1.59±0.31)g/L,与对照组水平相比下降明显,且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8.75%、2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丁苯肽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穿支皮瓣术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外伤的软组织相关缺损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进行胸腹部带蒂的皮瓣修复方式的临床治疗,对观察组进行穿支皮瓣术的临床治疗,分析两组存在手外伤的软组织相关缺损症状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70.00%)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比对照组(30.00%)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较佳.

    作者:胡永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单纯采用熊去氧胆酸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药物治疗效果、肝硬化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肝胆疾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患者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疾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郑高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肝门胆管成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共选取132例患有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62例患者,进行肝门胆管的成型手术治疗.对照组61例患者,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方式.跟踪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6.4%,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4.8%.结论:采用肝门胆管成型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江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比研究

    目的: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之间的比较.方法:针对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采用祛风化痰醒脑汤为主要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祛风化痰醒脑中药配方颗粒组与传统中药汤剂组,并采用临床疗效的评估标准,及时记录其临床的基本疗效.结果:头颅CT恢复方面,中药免检颗粒与传统的中药汤剂在有效率上相比,前者更具有优势,有效率为97.3%,后者有效率为9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与传统中药药剂相比较在临床疗效上相当,但是,中药免煎颗粒在配药、服用、紧急用药、保存与携带等方面与中药汤剂相比更具有优势.中药免煎颗粒保持了中医临床诊治的辩证特色,随证处方;质量更加稳定,疗效更加可靠.

    作者:马定耀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风险管理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风险管理对于医疗领域而言是管理程序,主要功能是对现有的以及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科学识别和相应评价并进行合理的处理.1 医院实施院前风险管理工作相关的方法1.1 相关法风险识别情况从实践角度看,在院前急救的工作中护理风险的主要隐患有急救环境现场条件差、急救相关的技术知识水平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几个方面.1.2 相关法风险评价情况1.2.1 环境条件差是急救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在实际急救工作中一些现场环境较差,特别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时,受到现场围观者的喧哗,伤者的呻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场局面混乱,严重影响抢救工作的开展.

    作者:文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RIG-Ⅰ样受体在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LPS介导的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的意义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SARS和人禽流感的重要临床表现形式.RIG-Ⅰ样受体(RLR)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但其在A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方法:我们复制急性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内毒素)引起ALI的大鼠模型和相应的体外细胞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A549)实验,用实时荧光RT-PCR法观察RLR基因表达变化,留取培养细胞上清用ELE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β(IFN-β)的变化.结果:发现HsN1型禽流感病毒能诱导RLR的大量表达,且能增加A549培养液上清IFN-β的大量生成.结论:RLR参与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诱发的急性肺损伤过程,并可能起到抗病毒的保护效应.

    作者:肖锐;陈婉华;李彦;李寅环;植荣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用于中风气虚血瘀证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该病证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应用西医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2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以及症状积分和fug卜meyd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得分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率95%,优于对照组满意率60% (P<0.05).结论:针对气虚血瘀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香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行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患者60例,接受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SpO2),记录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法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作用明显等优点,且患者意识恢复快,术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杜庆菊;段玉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探讨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方式的护理加行为护理,分析两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之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62.7±12.3)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9.6±1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0.3%)的高于对照组患者(7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行为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作者:李柱兰;李瑞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眼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眼科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郑天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方法和开腹结肠癌手术方法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名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机走访12个月,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万建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理疗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研究组的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研究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超短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

    作者:王素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中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肾病患者60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行高通量法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β2-Mg、CR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肾病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提高血液透析效果,不过是否可改善患者终末期肾衰竭导致的胰岛素抵抗,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罗国平;苏卫东;罗永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