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万建平

关键词:腹腔镜, 结肠癌, 开腹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方法和开腹结肠癌手术方法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名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机走访12个月,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缩宫素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欣母沛,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2h后血氧饱和度、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观察对象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接受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有助于其产后出血量的减少,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

    作者:周绍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2-2014年重庆璧山区VCT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2012-2014年璧山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为璧山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笔者选取了2012-2014年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VCT门诊求询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64名VCT求询者中,21 ~ 50岁的求询者占主要部分,占53.0%;已婚者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占55.8%,农民和学生求询者人数,分别占26.7%和22.4%.441例接受HIV检测的VCT求询者中,有30例检测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6.8%,其中男性HIV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女性的3.4%;配偶为HIV阳性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7.1%,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3.3%,明显高于有输血/献血史及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结论:璧山区VCT求询者以农民、学生、家政服务业的求询者为主,且HIV检测阳性以配偶为HIV阳性、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为主.应广泛开展VCT工作,加强对HIV感染的综合防治.

    作者:刘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单纯采用熊去氧胆酸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药物治疗效果、肝硬化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肝胆疾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患者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疾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郑高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穿支皮瓣术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外伤的软组织相关缺损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进行胸腹部带蒂的皮瓣修复方式的临床治疗,对观察组进行穿支皮瓣术的临床治疗,分析两组存在手外伤的软组织相关缺损症状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70.00%)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比对照组(30.00%)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较佳.

    作者:胡永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骨折三期疗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过程中运用中医骨折三期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本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中选出9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患者.对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折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肱骨切开内固定和直接外固定方法.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中医三期治疗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对比组87.76%(43/49).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血肿几率、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几率,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中医骨折三期疗法可以有效提升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卫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锥形束CT治疗牙槽突裂植骨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锥形束CT (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15例牙槽突裂患者进行术前CBCT检测以确定牙槽突裂隙骨缺损量,术中按照所测定骨缺损量取髂骨松质骨并植骨;25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根据术中评估取骨并植骨.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进行CBCT检测,比较植骨效果.结果:术前应用CBCT指导植骨的病例组Image-J软件测量的术后移植成骨量与牙槽突裂隙骨缺失量比值为(0.935±0.16),对照组术后比值为(0.742±0.37),病例组植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以准确检测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效果,术前应用CBCT精确检测指导植骨量能够提高牙槽突裂植骨效果.

    作者:邓永强;张洁;朱耀旻;郑苍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遵医率,远期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临床遵医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临床遵医率为95.5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远期复发率分别为22.22%(10/45),4.44%(2/4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4.44%(38/45),100.00%(45/4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遵医行为,降低复发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方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佳分娩方式,统计并对比不同分娩方式结局.结果:再次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62.5%、37.5%,阴道分娩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分娩如无试产禁忌或明显剖宫产指征应当首选阴道分娩.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于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于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当中没有解剖喉返神经,实验组在手术当中解剖了喉返神经,对两组临床手术时间、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给予对比.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为6.67%,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当中解剖喉返神经,对喉返神经给予有效保护,可以减少对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作者:陈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患者并按照定位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CT定位穿刺,对照组B超定位穿刺.结果:不同组别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损失、血流速度、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穿刺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精密准确的穿刺路径,便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提高结石清除率.

    作者:滕欢章;陈雪军;韦海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9%,优于对照组的80.64%(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在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过程中进行全面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剑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根据评分安排患者的去向,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4分组相比,5~7分组及>8分组患者被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比率明显升高;且与5~7分组相比,>8分组患者被ICU收治的比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分治愈率为76.0%、5~7分组治愈率为51.6%,>8分组治愈率为25.0 %(P<0.05).结论: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于急性腹痛患者,能预测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及护理,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曾鉴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出血原因和防治措施剖析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出血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使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手术的患者案例进行分析,对术中出血与术后继发性出血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由对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出血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使得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于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出血情况,要根据其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作者:陆乾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6周后、12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6周、12周后患者SBP、DBP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显效42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0%(72/80),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25%(9/80).结论: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

    作者:周玉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术后18~24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失败患者,椎间植骨获得良好的融合,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相对于术前发生明显的改善,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使正常椎体序列得到早期的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得到重建,使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得到明显的解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早产儿肠道饲养对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道饲养对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NEC)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400例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00例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00例NEC患儿中,不同的首次肠道饲养时间、不同的肠道饲养乳制品种类、不同加奶速度的NEC分布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400例NEC患儿中饲养不耐受占80.50%(322例),400例非NEC患儿中饲养不耐受占13.50%(5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肠道饲养可作为NE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通过禁食、抗感染、对症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改善NEC的预后.

    作者:刘绮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碳酸利多卡因镇痛及防治人流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碳酸利多卡因止痛及防治人流综合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观察对象采用碳酸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扩宫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吸宫时VA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流患者止痛治疗有效率以及扩宫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合(P<0.05).结论:人工流产手术患者接受碳酸利多卡因进行止痛治疗和人流综合反应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艾永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变异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40例用中联鼻炎片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者患者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大呼气流速(PEF)、1秒率(FEV1/FVC%)、PEF昼夜变异率以及白细胞介素4、5、12(IL-4、IL-5、IL-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操作简单方便,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吕志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眼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眼科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郑天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在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和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胆囊受损情况、胆心反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开腹组35.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明显.

    作者:宋劲辉;刘碧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