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吴丽香;吕晓静;王芸;张巍巍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让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正确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2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与健康指导,能够帮助患者脱离病痛,早日康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早肾方联合通络宝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将9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外治组,B组30例为口服早肾方组,C组30例为常规西药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观察3组疗效.结果:3组患者临床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93.3%优于B组76.6%和C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宝联合早肾方是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中医外治疗法.

    作者:黄金重;滕惠兰;黄文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针刺结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112例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1.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西药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刘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强化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和研究手术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应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月-2013年11月,以及2013年12月-2014年7月两个时间段中本院手术室管理工作记录资料,辅以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概括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评定实际效果.结果:手术室管理措施改进前,手术室出现不同程度感染率为2.97%,改进后感染率为0.51%;且改进后手术室中灭菌质量检测合格率显著提高.结论: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室管理策略,严格执行过程,加强手术室各项消毒隔离处理,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增强医疗卫生水平.

    作者:阮志英;范瑞娟;阮秀娟;李俊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Barrett食管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每日口服埃索美拉唑,观察组在接受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同样每天服用埃索美拉唑,剂量和疗程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12个月时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能有效消除Barrett黏膜和诱导鳞状上皮增生,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包福元;陈平湖;叶伟智;周小戈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2-2014年重庆璧山区VCT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2012-2014年璧山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情况,为璧山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笔者选取了2012-2014年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VCT门诊求询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64名VCT求询者中,21 ~ 50岁的求询者占主要部分,占53.0%;已婚者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占55.8%,农民和学生求询者人数,分别占26.7%和22.4%.441例接受HIV检测的VCT求询者中,有30例检测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6.8%,其中男性HIV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女性的3.4%;配偶为HIV阳性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7.1%,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为13.3%,明显高于有输血/献血史及非婚异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的HIV阳性率.结论:璧山区VCT求询者以农民、学生、家政服务业的求询者为主,且HIV检测阳性以配偶为HIV阳性、有同性性行为史的检测者为主.应广泛开展VCT工作,加强对HIV感染的综合防治.

    作者:刘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失眠患者中医从肝论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中医科门诊38例患者运用疏肝中药后的疗效评价,以及运用中药后血脂的改变情况,评估从肝论治对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从肝论治失眠对患者血脂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改善情况.结果:38例失眠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使用龙胆泻肝汤组治疗有效率84.6%,使用柴胡疏肝散组治疗有效率91.6%,患者血脂较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肝论治失眠症理论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

    作者:汪园园;张丽娜;黄颖娟;刘琛;金明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效果分析

    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2例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给以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对照组给以阿奇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治疗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性盆腔炎临床中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号方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世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

    目的:观察肩袖损伤经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并比较小、中、大型撕裂组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前后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针对不同撕裂程度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修复术.

    作者:黄祖辉;谭志超;李征;谢尚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5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感染症状、体征、真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就ICU引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45例ICU重症患者出现症状与体征多以发热为主,依次为肺部湿啰音、痰量增多,黏稠、呼吸急促等.经痰液、肺部分泌物、血液标本检测,共分离真菌156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52.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7.3%),第三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1.5%).引发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多集中于以下几方面: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各种激素等.结论:ICU重症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后,其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多为发热、痰量增多、黏稠、肺部湿啰音;其感染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则是引发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蒋光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骨折患者体位护理安全问题和对策

    目的:探讨和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骨折患者体位护理的要求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预防控制能力,强化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医护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确保骨折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结合以上对策措施对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采取优质体位护理,均未出现多种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经有效治疗和合理护理后,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骨折患者体位护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对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会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单纯采用熊去氧胆酸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药物治疗效果、肝硬化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肝胆疾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患者乙肝肝硬化伴胆汁淤积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疾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在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对合并患有胆汁淤积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郑高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行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接受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患者60例,接受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SpO2),记录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法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作用明显等优点,且患者意识恢复快,术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杜庆菊;段玉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遵医率,远期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临床遵医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临床遵医率为95.5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远期复发率分别为22.22%(10/45),4.44%(2/4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4.44%(38/45),100.00%(45/4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有效改善遵医行为,降低复发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方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60例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西医治疗方法实施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前提下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模式对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终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经单纯西医治疗有效率为81.7%(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出现下降,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给予科学的西医治疗的同时,选择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廖龙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冠心痛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4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两组的应变率(SR)、应变(S)、心肌速度(Vs),找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价值.结果:纵向的缺血节段速度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缺血节段应变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但是应变率平均值仅在基底段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而应变率平均值在心尖段、中间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径向应变率平均值、应变、缺血节段速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成为无创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有效指标,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强,检查结果正确,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李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胃癌患者11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各手术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55%(56/58),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97%(46/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62%,对照组为1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不仅有利于胃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还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明显.

    作者:钟乙红;潘裕芬;钟燕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降低待灭菌包缺陷的实践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降低待灭菌包缺陷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待灭菌包的缺陷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待灭菌包不合格率为5.5%,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率下降为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供应室待灭菌包的缺陷及不合格率.

    作者:代淑玲;李玉芯;徐红霞;姚李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4例肩袖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3.75%和71.88%),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显著低于对照组(3.13%和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7例,A组主要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B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1个月后,A组的结石总清除率90.43%,B组结石总清除率97.54%,A组的手术时间要比B组久,术中出血量却比B组少,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肾结石直径≤20 mm应使用输尿管软镜,肾结石直径>20mm应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两组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智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分析,针对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是十分有效的,优于常规护理效果,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优化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还可以在降低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作者:杨建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