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黄李燕

关键词:速度向量成像, 冠心病心肌缺血, 节段心肌
摘要:目的:分析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冠心痛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4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两组的应变率(SR)、应变(S)、心肌速度(Vs),找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价值.结果:纵向的缺血节段速度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缺血节段应变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但是应变率平均值仅在基底段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而应变率平均值在心尖段、中间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径向应变率平均值、应变、缺血节段速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成为无创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有效指标,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强,检查结果正确,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COPD患者使用万托林的调查

    目的:调查既往使用过万托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本次住院使用万托林的状况,及比较再次健康宣教前后万托林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既往使用过万托林且本次住院需要继续使用的127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问卷调查完后立即让患者当面演示使用一次万托林,操作完以后,护理人员纠正患者使用错误之处,并对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进行培训,并记录下相关数据.结果:6.3%的患者不知道要随身携带万托林,3.1%的患者从不随身携带万托林.仅有59.8%的患者在正确的时机使用万托林,61.4%的患者能正确的一口气吸入万托林,34.6%的患者能正确掌握多次吸入万托林的时间间隔.对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再次宣教以后,正确使用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既往使用过万托林的COPD患者能正确使用万托林的比例较低,经过再次的健康宣教后,患者正确使用万托林的比例显著提高.

    作者:崔长英;陈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妇科阴式手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妇科阴式手术前实行的两种肠道准备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名行妇科阴式手术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20%甘露醇250 mL加上5%葡萄糖溶液1500mL混匀液给实验组的患者服用,口服导泻,对照组选取传统的硫酸镁溶液80 mL加上5%葡萄糖溶液1500mL混匀液进行灌肠清洗.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一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排便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0.0%的患者在4h后排便,10.0%在术后4h内排便,对照组均在4h内排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灌肠清洗相比,用甘露醇口服导泻的方法可能使肠道的清洁度更高,术后控制排便的时间更久,伤口的感染程度也降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作者:付开慧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欧维婷联合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欧维婷联合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妇女并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欧维婷软膏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补佳乐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取环过程中的情况与手术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宫颈扩张、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腹部疼痛、手术成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欧维婷与利多卡因联合对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成功率较高.

    作者:谭家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术后18~24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失败患者,椎间植骨获得良好的融合,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值相对于术前发生明显的改善,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使正常椎体序列得到早期的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得到重建,使脊髓以及神经的压迫得到明显的解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出血原因和防治措施剖析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出血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使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手术的患者案例进行分析,对术中出血与术后继发性出血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由对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出血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使得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于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出血情况,要根据其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作者:陆乾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4例肩袖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3.75%和71.88%),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显著低于对照组(3.13%和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赵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室温储存质量稳定性考察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在室温25℃下存放一定时间后的质量变化,为该药品的储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批不同厂家的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置于25℃下存放,分别于0、1、2、3月取样,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头孢唑啉钠项下方法,检查其性状、颜色、酸碱度、水分、含量及有关物质是否符合规定.结果:3批不同厂家的注射用头孢唑啉钠质量稳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结论: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可室温25℃下储存3个月.

    作者:何英;佘定平;陈钦榜;吴建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社区护士实施健康宣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护士在实施健康宣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方法以本中心50名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实施方面的问题展开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表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详细统计与记录,总结社区护士在实施健康宣教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宣教时间不充分的构成比为40.00%(20/50),明显高于其他问题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宣教内容单一、宣教频次不恰当、宣教环境嘈杂、以及宣教形式不具体均是导致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结论:当前在社区护士展开健康宣教工作中,在宣教内容,宣教时间,宣教形式,宣教频率,以及宣教环境这几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为应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保护护理人员资源,加强管理,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完善宣教形式与内容的方式,提高健康宣教在社区医院中的落实水平.

    作者:王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佳分娩方式,统计并对比不同分娩方式结局.结果:再次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62.5%、37.5%,阴道分娩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分娩如无试产禁忌或明显剖宫产指征应当首选阴道分娩.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综合护理增强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中晚期癌症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分级和干预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无痛10例,轻度疼痛20例,中度疼痛61例,重度疼痛39例,分别占总例数7.6%,15.4%,46.9%,30.0%;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无痛28例,轻度疼痛70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14例,分别占总例数21.5%,53.8%,13.8%,10.8%;无痛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NRS评分分别为(8.37±2.19)分,(6.56±2.89)分;观察组干预前后NRS评分分别为(8.15±2.11)分,(4.58±1.24)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效果.

    作者:陈鸣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患者中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前的10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的12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后,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识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PDCA管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促进了糖尿病护理质量,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朱肖;彭淑华;孙爱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冠心痛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4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两组的应变率(SR)、应变(S)、心肌速度(Vs),找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价值.结果:纵向的缺血节段速度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缺血节段应变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但是应变率平均值仅在基底段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 0.05),而应变率平均值在心尖段、中间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径向应变率平均值、应变、缺血节段速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成为无创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有效指标,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强,检查结果正确,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李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品管圈在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4上半年收治623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前;下半年收治654例患者设为品管圈管理后.建立起品管圈小组,并确立提高我院收治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主题活动,调查本院目前收治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情况,并分析依从性差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比较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我院收治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影响住院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低的原因有: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到位、长期住院患者佩戴不适、意识淡薄、宣传教育不到位、法律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经过品管圈管理后,住院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坚持佩蒂腕带(76.0%)明显高于管理前(1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够明显提高腕带的使用率,还进一步规范了护理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提升了组内成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杨显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入院治疗的10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采取个体化护理;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8.0±4.2)min、术中出血量为(17.0±2.8)mL、下床活动时间为(50.0±1.2)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0.0±1.7)h、切口长度为(2.6±0.6)cm;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4.00%、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治疗满意度为90.00%;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4.00%、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治疗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22.00%、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治疗满意度为7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安全性高,协同提高常规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缩宫素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欣母沛,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2h后血氧饱和度、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等观察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观察对象产后2h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接受欣母沛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治疗,有助于其产后出血量的减少,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

    作者:周绍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目视管理在救护车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救护车物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9月-2012年8月实施目视化管理前的救护车质控情况为对照组,将2012年9月-2013年8月实施目视化管理后救护车质控情况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救护车的药品物品取用时间、检查时间,物品、药品、仪器的完好率.结果:观察组救护车的药品物品取用时间、检查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物品、仪器的完好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视化管理在救护车物品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于保证急救车内物品齐全,使用安全,损耗减少起到良好作用.

    作者:赵玉冰;庄东明;江景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T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患者并按照定位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CT定位穿刺,对照组B超定位穿刺.结果:不同组别患者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损失、血流速度、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穿刺为经皮肾镜取石术提供精密准确的穿刺路径,便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提高结石清除率.

    作者:滕欢章;陈雪军;韦海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根据评分安排患者的去向,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4分组相比,5~7分组及>8分组患者被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比率明显升高;且与5~7分组相比,>8分组患者被ICU收治的比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分治愈率为76.0%、5~7分组治愈率为51.6%,>8分组治愈率为25.0 %(P<0.05).结论:修订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于急性腹痛患者,能预测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及护理,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曾鉴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锥形束CT治疗牙槽突裂植骨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锥形束CT (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15例牙槽突裂患者进行术前CBCT检测以确定牙槽突裂隙骨缺损量,术中按照所测定骨缺损量取髂骨松质骨并植骨;25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根据术中评估取骨并植骨.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进行CBCT检测,比较植骨效果.结果:术前应用CBCT指导植骨的病例组Image-J软件测量的术后移植成骨量与牙槽突裂隙骨缺失量比值为(0.935±0.16),对照组术后比值为(0.742±0.37),病例组植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以准确检测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效果,术前应用CBCT精确检测指导植骨量能够提高牙槽突裂植骨效果.

    作者:邓永强;张洁;朱耀旻;郑苍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重组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抑制胃癌淋巴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BP)对胃癌淋巴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SGC-7901胃癌细胞系,建立胃癌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了解KBP对胃癌生长和淋巴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明确KBP通过减少肿瘤细胞VEGF-C表达抑制肿瘤淋巴管新生和肿瘤生长.结果:腹腔内注射KBP导致胃癌生长抑制,抑制率为61.4%.KBP处理的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显著降低,提示KBP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KBP处理的SGC-7901胃癌细胞和纽织中VEGF-C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下调VEGF-C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提示KBP可能通过抑制肿瘤淋巴管新生作用,进而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作用.

    作者:朱宝和;罗利娜;廖允军;韩庆;庄礼钊;李琪;范子冰;陈剑尉;王成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