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在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中的应用

王纯玲;李俊凤;朱耘生

关键词:医护人员, 急重症科室, 社会支持, 压力, 心理危机管理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在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效果,为维护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提供指导。方法以提高社会支持、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科、ICU、神经外科高风险科室96名医护人员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医务人员压力调查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急诊科、ICU、神经外科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作、人际关系和学习,其中来自工作时间长、担心差错事故、医疗纠纷、医患纠纷中感到自身安全无保障的压力人数占100%。96名医护人员干预前社会支持总分(37.57±7.74)分,干预后(41.52±8.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34,P<0.05)。干预后SCL-90因子分值降低,其中躯体化(1.97±0.51)、强迫(1.88±0.54)、人际敏感(1.83±0.55)、抑郁(1.72±0.61)、焦虑(1.69±0.49)、敌意(1.28±0.48)、恐怖(1.55±0.46)、偏执(1.50±0.56)、精神病性(1.30±0.41)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5.861,9.173,7.989,7.966,9.198,6.311,5.573,1.271,5.828;P<0.05);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与院内其他科室及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采用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式,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及应对能力有显著作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所承受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问卷评估113例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社会支持状况、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态度和行为特征,对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3名腹膜透析患者照顾者总负担评分为(31.96±18.23)分;主观支持评分为(19.21±6.48)分,客观支持为(7.56±3.14)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为(6.14±3.27)分;照顾者消极应对方式为(24.89±7.89)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0.01)。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总负担与患者透析龄、Karnofsky活动指数、主观生活质量,以及照顾者年龄、有无职业、每日照顾患者所需时间、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相关(r值分别为0.259,-0.477,-0.245,0.284,0.260,0.371,-0.204,0.230;P<0.05)。结论针对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应给予关注并提供相应支持,加强家庭支持系统,促进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郭波尧;高建红;汪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助产士胜任力研究进展

    目前护理胜任力日渐成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及高级护理实践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国内对于助产士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也较少,但是助产士作为相对特殊的专业护理人员,其胜任力的研究至关重要。现对助产士胜任力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骨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现状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和简体中文创伤后成长量表( C-PTGI)对109例骨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骨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平均分分别为(6.66±3.63),(5.66±3.24)分,有焦虑、抑郁倾向及反应的患者分别占16.51%,19.27%,22.02%,9.17%;创伤后成长(PTG)总分为(61.10±16.82)分;患者焦虑、抑郁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与创伤后成长总分、人生感悟、个人力量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183,-0.276,-0.188,-0.309,-0.315,-0.296;P<0.05);抑郁与新的可能性得分呈负相关(r=-0.230,P<0.01)。结论焦虑、抑郁对骨肿瘤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有负性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以评估正性心理变化,并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指导,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王红乔;马燕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综合 ICU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综合ICU中的应用效果,以对综合性ICU危重护理流程的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和效果验证。方法选择入住综合性ICU的危重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ICU危重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施行以临床路径、再造流程为基础,以持续质量改进( CQI)为质量监控的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患者、家属、主治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0.00%,护士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为60.71%,均优于对照组(14.29%,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93,20.346;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家属、主治医生满意率分为别82.14%,96.43%,71.4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04,17.096,8.631;P<0.05);两组患者抢救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的ICU危重护理流程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危险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作者:李洪静;凌淑芳;何金;李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诊治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3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HbA1 c、FIB、MA、ALB 分别为(63.34±5.12)岁,(95.4±52.7)个月,(11.38±2.14)%,(6.12±1.33)g/L,(175.32±46.17)mg/d,(25.19±6.13)g/L,有吸烟史者为4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73,0.81,4.72,5.72,4.92,3.24,χ2=8.25;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2.618, P =0.003)、FIB ( OR =1.936, P =0.018)、HbA1c(OR=2.759,P=0.024)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ALB(OR =1.034,P =0.016)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FIB、HbA1 c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ALB为保护性因素,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控制血糖,加强对患者早期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正确足部护理对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海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在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在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效果,为维护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提供指导。方法以提高社会支持、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科、ICU、神经外科高风险科室96名医护人员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医务人员压力调查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急诊科、ICU、神经外科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压力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作、人际关系和学习,其中来自工作时间长、担心差错事故、医疗纠纷、医患纠纷中感到自身安全无保障的压力人数占100%。96名医护人员干预前社会支持总分(37.57±7.74)分,干预后(41.52±8.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34,P<0.05)。干预后SCL-90因子分值降低,其中躯体化(1.97±0.51)、强迫(1.88±0.54)、人际敏感(1.83±0.55)、抑郁(1.72±0.61)、焦虑(1.69±0.49)、敌意(1.28±0.48)、恐怖(1.55±0.46)、偏执(1.50±0.56)、精神病性(1.30±0.41)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5.861,9.173,7.989,7.966,9.198,6.311,5.573,1.271,5.828;P<0.05);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与院内其他科室及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重症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采用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式,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及应对能力有显著作用。

    作者:王纯玲;李俊凤;朱耘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自制表格式工作单在护理夜班工作中的应用

    我感染内科共有36张床位,临床护理工作分三组,每个小组至少由1~2位护士负责,每组一个工作夹,内含该组患者的治疗、注射、输液单。日常护理工作中除口服药单统一装订在一起外,其他工作各组互不影响。各单子由电脑系统打印,执行时间为当日12:00~次日12:00,主管护士将夜班工作内容用红笔勾出以示提醒。夜班不再分组,由2名护士完成全科重症患者的部分治疗工作、早晨的特殊治疗及操作。当重症患者数量增加、特殊时间治疗项目增多时,往往需要反复翻阅的单子多达十几页,且白班与夜班所承担的治疗项目均混合在一起,无特殊标志,很容易出现漏项,第2人核对时易混乱,耗时长;随着电子设备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患者相关数据已由纸质记录改为电脑录入后打印,由于外界环境、电脑操作熟练度、护士的疲乏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每周的表格自查中会发现录入有误,此时已无原始数据,对患者记录会出现偏差。这些问题造成工作效率低、护理质量明显下降,针对此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方便夜班工作的表格式工作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彬;张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采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通知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戒烟知识、戒烟依从性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戒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吸烟者戒烟依从性与吸烟/戒烟知识的关系,以及戒烟依从性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吸烟/戒烟知识、戒烟依从性;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纵向观察受调查对象12个月的空腹血糖平均值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了解其中的关系。结果受访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93例患者完成全部的随访研究,其中吸烟者100例,非吸烟者93例;所有患者的“吸烟对糖尿病危害知识”得分(18.30±6.07),显著低于“戒烟知识”得分(19.81±4.94)和吸烟对身体危害知识得分(20.4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就诊后1个月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9)。吸烟组在就诊后1个月的戒烟依从性得分为(2.14±0.88)分,优于就诊后6个月(2.52±1.04)分和12个月(2.68±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组戒烟依从性得分与“吸烟/戒烟相关知识”得分无相关性(P>0.05);与就诊前吸烟量、就诊后月平均空腹血糖有相关性(P<0.01);“吸烟/戒烟相关知识”得分与“吸烟史”得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吸烟患者可能存在对戒烟知识的掌握不足;吸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腹血糖控制水平,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吸烟/戒烟知识与吸烟/戒烟行为存在分离,可通过利用行为决策的相关心理学机制指导今后的健康教育内容、模式,加强对行为的训练,积极引导家属和其他监督力量的参与,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戒烟依从性。

    作者:唐瑶;董颖越;张京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自制可吸引手术贴膜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微创手术的迅速发展,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 PCNL)因具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行PCNL术时,为保持术野清晰,需使用大量灌洗液持续冲洗,而沿肾镜流出的血水会浸湿术野的无菌布单。患者躺在潮湿的手术台上,感觉非常不适,还易发生低体温等并发症。目前国内行PCNL术时,多采用3M公司生产的脑科手术贴膜。使用脑科手术贴膜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无法计算出血量;二是手术过程中,需将脑科贴膜尾端放于污物桶内收集血水,污物桶放在手术床旁会妨碍手术医生的操作。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可吸引肾镜手术贴膜,用于PCNL手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龚荣花;张文文;石蕾;尹恩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自体髂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77例自体骨移植行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1例患者术后受区伤口裂开,有少量骨组织外露,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口内伤口Ⅰ期愈合,髂骨供区伤口无感染。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做好伤口护理、口腔护理及饮食指导,加强取骨区患肢的功能训练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李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142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18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血气分析(取通气12 h、24 h平均值)以及鼻损伤、腹胀、脑出血( IVH)、动脉导管未闭( 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通气时间、PO2、PCO2和pH值分别为(64.7±18.4)h、(90.8±35.2) mmHg、(48.4±4.5) mmHg和(7.26±0.06),对照组的分别为(89.4±35.8)h、(96.5±38.7)mmHg、(39.8±8.7)mmHg和(7.40±0.0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6,2.085,2.240,2.377;P<0.05);观察组鼻损伤、腹胀、IVH、PDA、NEC、VAP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14.05%,12.43%,8.11%,5.95%,4.86%,7.57%,对照组分别为40.85%,31.69%,14.79%,12.68%,9.15%,11.27%,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683,8.475,5.148,5.676,5.334,4.827;P<0.05)。结论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过程中,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周佩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护理经验予以总结。方法对58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人员把握护理要点,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措施。具体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相关心理护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监测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常,控制流速和引流液的量,预防感染,严格控制拔管时机。结果治愈21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置管时间约为1~2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引流管堵塞处理后恢复通畅,3例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拔管后消失;随访12~18个月无脑积水发生,无感染及脑脊液漏复发。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应用于满足适应证的颅脑损伤患者,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配合科学、合理且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友为;钟燕萍;刘蓝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HBeAg阴性出院的乙肝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自我管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护干预。研究组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于干预前和干预3,6,9,12个月,采用慢性肝病症状评分标准、肝功能指标和慢性肝病问卷( CLDQ)评价两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慢性肝病症状评分和CLDQ总评分分别为(4.62±2.45),(105.79±13.54)分,对照组分别为(5.74±2.54),(105.61±13.4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4,0.14;P>0.05);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9,12个月,研究组慢性肝病症状总评分分别为(6.68±3.21),(7.70±3.33),(7.19±3.12)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9.05±3.52),(10.10±3.27),(11.15±3.2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2.82,4.84;P<0.05);研究组CLDQ总评分分别为(146.62±15.62),(162.30±16.87),(176.76±18.12)分,对照组分别为(118.91±15.51),(124.52±16.33),(131.25±17.4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9,9.05,9.92;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段慢性肝病症状各项评分及CLDQ问卷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及HBV-D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乙肝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能够较好地维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红;李遵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1.38±5.68)分,SDS为(41.74±5.31)分,均低于对照组[(47.80±5.77),(49.32±5.64)分],也低于干预前[(56.38±7.01),(56.57±6.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78,6.637,11.276,11.542;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为(6.96±1.75),对照组为(9.25±2.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2,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及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恩;刘小平;乔爱新;马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在脑卒中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例患者和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品管圈组46例患者和10名护士,对照组45例患者和10名护士。对品管圈组的护士以“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问题”为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品管圈培训,圈成员每周用1小时的时间来确定问题和设立解决方案;对照组采用科室内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比较6个月内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指标情况。结果品管圈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7%,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1);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中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人血白蛋白、转铁蛋白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脑卒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科室内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王宇娇;高岚;王丹丹;李春静;章园;林东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时间管理法的应用对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精神科106名护士实施时间管理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工时单位值、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ATMD)和工作倦怠量表( MBI)进行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及工作倦怠自身前后对照比较。结果干预前106名护士平均工时为(82.27±12.78)min/床,干预后1,6个月,本组护士平均工时单位值分别为(78.13±11.92),(74.74±11.75)min/床,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8.336,7.637;P <0.01);ATMD 总分从(145.91±29.28)分提高到(190.83±13.6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5,P<0.01);工作倦怠感量表中情绪衰竭为(23.2±6.30)分,去人格化倾向为(5.85±2.49)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6.494,4.386;P<0.05)。结论实施时间管理法干预可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倦怠感。

    作者:申存珍;张巧梅;黄私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OSAHS患者体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是一个发病率高的疾病,国外报道,男性约4%,女性约2%;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60岁多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4],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多见[5]。有资料显示,至少82%的男性和93%的女性OSAHS患者未被正确诊断,因此估计人群中实际患病率可高达7%~13%[6]。

    作者:田梓蓉;郭爱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合并高血压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手术前对照组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方法控制血压,研究组采用时间治疗学控制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30±9) mmHg,(70±6)mmHg,(80±5)次/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3,4.21,2.19;P<0.05);血压控制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P<0.05)。结论运用时间治疗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效果良好,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建英;李建红;吴盼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BL 在临床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教学法在临床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习护生9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名。研究组采取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人文关怀教学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差异。结果进科时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前研究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65.80±4.20)分,对照组为(148.60±5.2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5);两组护生人文关怀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运用于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中能够让护生真正领悟人文关怀的内涵,转变服务理念,培养人文关怀的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寇红艳;侯华芳;花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