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配方乳喂养22例临床分析

曾立军;邵巧仪;麦丽姗;叶旭强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早产儿配方乳, 新生儿喂养
摘要: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配方乳喂养中胃潴留与全肠道喂养的关系,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配方乳喂养的全过程.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2例,所有患儿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养,先非营养性喂养,酌情逐量增加奶量,直至全胃肠道喂养.记录出现胃内潴留、胃内潴留(喂养不耐受)时间、全胃肠道平均时间、自动吸吮时间等,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讨论两个变量的影响关系.结果:本组22例惠儿在按照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过程中,有l例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出现严重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为26 d;21例完成全胃肠道喂养,首日开奶成功的患儿12例,开奶成功率为57.1%;达到胃肠道营养的平均时间为30.1 d;喂养胃内潴留量和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无相关性(P>0.05),喂养不耐受潴留量和自主吸吮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的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在喂养早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在喂养不耐受患儿l周后患儿奶量才能逐渐增加,可从喂养第2周实行更积极喂养,可根据喂养不耐受时间推断患儿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和自动吸吮时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例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患者,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分析其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显著低于护理前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3.3±4.2)分.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评分.

    作者:张承艳;李全贵;张元;罗恋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龚名贤;黄秀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护理,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护理方式,观察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采用西雅图心内科调查表(SAQ)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复查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5.0%,观察组的为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复查时SAQ的各个项目评分较均出院时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出院时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绞痛稳定情况在复查时评分稍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它项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能进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不适.

    作者:王群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服务站妇科慢性盆腔炎合并不孕症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刘玉华;韦继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评析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12例,将112例患者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有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联合呼吸兴奋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3d之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

    作者:邓石荣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复治肺结核超短程化疗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复治肺结核超短程化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30例进行研究,均采用超短程化疗治疗,化疗方案分别为2HREZS/6HRE、2DREZO/6DRO、2DREZV/6DRV、5DRbEZM.,观察4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C组、D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满疗程时,其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以及利福布丁对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超短程化疗的疗程理想,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陈志良;崔省珍;简仁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速度和幅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患者93例,其中药物治疗30例(A组),保守手术治疗30例(B组),保守手术加药物治疗33例(C组),取30例行输卵管妊娠患侧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D组);4组治疗后定期检测血HCG.结果:保守手术加药物治疗患者血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P<0.01);术前血HCG高者治疗后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长.结论:输卵管保守手术治疗血HCG下降明显快于药物治疗,保守手术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可加快术后血HCG下降的速度和幅度.

    作者:邓咏诗;张秀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定喘穴注射泼尼松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定喘穴穴位注射泼尼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COPD患者85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定喘穴穴位注射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6%(P<0.05);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6 mWT)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定喘穴穴位注射泼尼松治疗COPD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部功能.

    作者:陈琪;石敦义;方晓玲;王兵;钟小华;贾平;王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苯那普利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不同药物治疗高血压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平均舒张压收缩压低于治疗前(P< 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降压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方少凡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平均数字分配法将70例患者分为A组(35例)、B组(35例),A组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连续冲击治疗4d为1个疗程;B组使用泼尼松1 mg·kg-1·d-1,给药途径为口服,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对比A、B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第5天后,A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d、7d期间,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PITP起效快、安全性好、不良发应发生率小,适合短期冲击治疗.

    作者:董颖;张雄;曾权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针对急诊转运患者的护理方法展开研究,了解舒适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旨在优化护理方法,提升护理对急诊转运的优化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待转运患者共88例,均为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6%(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由于转运造成的二次伤害,降低其病亡率.

    作者:黄品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VAP发生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VAP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有效缩短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患者更多的满意评价.

    作者:刘龙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不同根管桩自体牙一次性修复前牙牙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前牙牙折为临床常见病,对前牙牙折患者用不同根管桩进行自体牙一次性修复后比较其修复效果.方法:将前牙牙折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成品螺纹桩进行一次性自体牙修复,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进行一次性自体牙修复,统计修复失败的原因与例数,包括冠桩的脱位、冠折、根折等.结果:对照组中有6例修复失败,观察组中只有1例修复失败.结论:在前牙牙折采用自体牙一次性修复时,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均较满意,考虑到长期临床效果和桩的生物机械性能差异,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卢煜;刘忠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超微量肝素联合呼吸机治疗38例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

    目的:研究超微量肝素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从2010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38例,随机将38例综合危重患儿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取超微量肝素联合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取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8.4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6.8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量肝素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对于提高治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指导意义.

    作者:陈雅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大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大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根据泮托拉唑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次给予泮托拉唑80 mg静滴,2次/d;小剂量组每次给予泮托拉唑40 mg静滴,2次/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溃疡愈合情况,并对治疗前后血压、肝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剂量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小剂量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溃疡愈合有效率为92.0%,小剂量组溃疡愈合有效率为7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田融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西咪替丁和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和兰索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66%)高,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内pH值、治疗后复发情况两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和兰索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两种有效药物,但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叶冠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配合喷昔洛韦乳膏外用对复发性单纯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喷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口服,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维生素,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随访2年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2年,观察组痊愈病例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6例,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喷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能显著增强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持续性护理,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经持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呼吸功能较对照组发生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科学的持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何玫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疑似感染性疾病惠儿115例,诊断后分为细菌感染组64例、非细菌感染组51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检测以上儿童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及非细菌感染组患几WBC及CRP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PCT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感染组患儿PCT、WBC及CRP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惠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79.69%,非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13.73%(P<0.05).结论:PCT可作为儿科感染的治疗效果及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且对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作者:陈小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滑槽植骨配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不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在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滑槽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骨伤科治疗的骨不连患者44例,对患者进行滑槽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在7~21个月,平均13.2个月,患者病情治愈率为100%.结论:在医院骨伤科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滑槽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其创伤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效果,操作较为简单,并且固定效果好,增加骨折端的骨折间隙.

    作者:李裕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