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细胞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宣;钱宝华;郭峰

关键词:红细胞载体, 药物, 应用
摘要:红细胞载体具有延长药物半衰期,增加药物稳定性,降低外源性物质免疫反应,提高药物靶向性等优点,已经应用于抗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领域.本文作者对红细胞载体在动物及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综合介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活性在肿瘤患者中的表现

    目的用建立的ABC-ELISA定量法测定肿瘤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用ABC-ELISA定量法同批测定肿瘤患者和献血员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结果 25例肿瘤患者红细胞对IL-8的吸附率为(46.05±13.33)%,而29例献血员红细胞对IL-8的吸附率为(54.05±10.36)%,差异显著(P<0.02).结论肿瘤患者红细胞调控IL-8等趋化因子能力下降,表明肿瘤患者细胞因子调控能力失常,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张乐之;郭峰;徐玉莲;许育;钱宝华;花美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折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测定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功能以观察前者的变化.结果 30例骨折患者的红细胞免疫黏附率(28.00±9.93)%明显低于正常人(40.88±18.86)%(P<0.01).结论骨折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下降,应加强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宋耘;马秀珍;罗庆峰;余凤秀;花美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甲亢、胰腺癌患者红细胞与血小板天然免疫分子CD35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胰腺癌患者红细胞CD35与血小板CD35分子数量的改变及其相关性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CD35与血小板CD35分子数量.结果甲亢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112.17±67.87)(P<0.01),血小板CD35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组(35.58±15.00)(P<0.01);胰腺癌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组(51.36±2.16)(P<0.01),而血小板CD35数量低于正常组(41.67±23.72),但无统计学意义;甲亢、胰腺癌患者红细胞CD35与血小板CD35两者之间相关系数均降低,但仍呈正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天然免疫功能处于亢进和紊乱状态,胰腺癌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和失平衡.

    作者:花美仙;钱宝华;罗庆峰;朱燕霞;赖建平;郭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LAF)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S180腹水癌细胞的方法,对70例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及76例健康人分别进行EILAF测定.结果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EIIA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感染控制后,体温正常半个月EIIAF测定明显提高.结论 EIIAF测定可作为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张伊莉;卞建军;李莹;王恩举;潘立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脐血红细胞包载甲氨喋呤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脐血与成人血红细胞载体的特性,初步探讨脐血红细胞药物载体的可行性,为红细胞载体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改良的低渗预膨胀法制备MTX成人与脐血红细胞载体,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MTX含量,自动细胞仪测定红细胞生理指标,评价红细胞载体的特性.结果 MTX浓度在25~15mg·mL-1范围时,脐血和成年人单位数量红细胞载药量分别为(2.85±034)mg、(2.39±0.77)mg;红细胞总载药率分别为(20.63±3.80)%、(20.36±4.78)%;载体红细胞回收率分别为(78.78±5.79)%、(78.52±4.70)%,载体红细胞体积均略有增大.结论脐血红细胞作为MTX载体具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王宣;钱宝华;郭峰;吴江;蔡志扬;顾海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红细胞免疫分子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HIV-1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红细胞(尤其是红细胞表面免疫分子)在HIV-1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作者主要综述了红细胞表面免疫分子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可作为HIV-1感染靶细胞的储存槽;补体受体CR1能够黏附并传递病毒;膜糖脂促进HIV-1病毒与靶细胞受体蛋白融合.了解红细胞免疫分子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HIV-1感染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查占山;钱宝华;郭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病期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和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对明确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免疫黏附法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检测,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肝功能指标与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肝不同病期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RBC-C3bRR、RNIAP及CD4+下降和RBC-ICR、CD8+增高的现象,其中肝硬化组明显,且在不同病期白蛋白的下降和球蛋白的增高,A/G的倒置分别与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有相关性,在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CD8+与白蛋白呈负相关,球蛋白与CD4+呈负相关.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状态与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更敏感,且与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何庭宇;卢兰芬;杨山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55、CD59与体液免疫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细胞CD55、CD59天然免疫分子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细胞CD55、CD59,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及IgG、IgA、IgM.结果红细胞CD55与IgA呈正相关性(P<0.05),血小板CD55与IgG、IgM呈正相关性(P<0.05).红细胞CD59与C3、C4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细胞CD55、CD59分子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调控,具体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郭峰;张乐之;钱宝华;程灵芝;刘晓虹;花美仙;许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髓移植前后癌细胞激活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变化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骨髓移植化疗对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8例骨髓移植白血病患者,移植化疗前后做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花环试验.结果 8例白血病患者测得移植化疗前红细胞黏附率为(25.14±16.73)%,而化疗移植后第1次测定红细胞黏附率为(9.88±7.59)%,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动态观察2例患者移植前后花环率发现有动态变化.结论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对骨髓移植免疫监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器官移植、化疗用药、移植效果及排斥、感染的辅诊指标之一.

    作者:牛芳;花美仙;钱宝华;王晨;郭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

    目的论述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的理论内容.方法癌细胞或酵母菌加到枸橼酸抗凝血,37℃温浴30 min后观察结果.结果表明补体和红细胞在血液免疫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客观存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致病原(如癌细胞或酵母菌)能激活血浆中的补体,黏附到红细胞然后黏附到白细胞,激活血液免疫反应系统.结论该理论为天然免疫研究提供了很有应用价值的信息.

    作者:郭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癌细胞激活血液免疫反应IL-8和IL-6测定分析

    目的比较IL-8和IL-6在测定血液免疫反应强弱的敏感度.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用癌细胞激活血液免疫反应后用免疫酶联法测定反应液中的IL-8和IL-6含量变化.结果用癌细胞激活后IL-8含量和IL-6含量都有所上升和变化,但IL-8含量变化幅度大,而IL-6变化幅度小.结论用IL-8免疫酶联测定法检验血液免疫反应强度变化更适合.

    作者:徐玉莲;张乐之;郭峰;许育;花美仙;钱宝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脐带血细胞天然免疫功能测定及研究

    目的比较脐带血细胞与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测定脐带血细胞的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能力变化的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比较21例脐带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天然免疫功能(分别为40.36±27.51,13.48±8.91,14.23±8.84)较正常对照组(65.33±18.51,23.10±10.78,24.38±8.19)明显下降(P<0.01).三系细胞之间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只有健康人的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功能有正相关,脐带血三系细胞之间及健康人外周血红细胞与粒细胞和红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皆没有相关性.结论脐带血天然免疫功能较健康人天然免疫功能低,为了解脐带血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蔡志扬;钱宝华;郭峰;张俊洁;查占山;王宣;胥玉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IL-8测定法用于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研究.方法采用IL-8免疫酶联法测定血液免疫反应.结果发现癌细胞或酵母菌可激活血液免疫反应,白细胞加血浆组IL-8水平明显高于白细胞未加血浆组IL-8水平.白细胞加红细胞组IL-8水平明显高于白细胞未加红细胞组IL-8水平.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客观存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补体和红细胞在血液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峰;张乐之;花美仙;徐玉莲;钱宝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原激活红细胞天然免疫反应主干道血脂含量变化实验研究

    目的测定血脂对红细胞天然免疫反应主干道的作用.方法癌细胞(5×106/mL)和/或卡介苗(0.1 mg)或酵母菌(5×108/mL)加到全血细胞悬液0.2mL(或白细胞0.2mL)和枸橼酸抗凝的新鲜血浆0.3mL(或生理盐水0.3mL)37℃温育1 h后观察结果,主要指标是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发现癌细胞、卡介苗和酵母菌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使血脂上升至高水平,但没有加血浆组中,这些抗原不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使血脂上升,在这些抗原加入全血细胞和血浆组,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值[分别为(0.23±0.15)和(0.0075±0.005)]明显高于这些抗原加入白细胞和血浆组的增值[分别为(0.07±0.08)和(-0.005±0.013)],P<0.01.结论结果表明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中存在血脂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红细胞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中对血脂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峰;李闻捷;花美仙;张建荣;孙蕾;钱宝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Rh阴性患者输Rh阳性血后未产生抗-D一例

    Rh阴性患者输血时只能输注Rh阴性血,当输入Rh阳性血时,体内会产生抗D抗体,第2次再输入Rh阳性血时会产生Rh血型不合的迟发性溶血反应.但是,在输血中我们发现有一例Rh阴性患者4年前分2次(间隔1d)共输入了800 mL Rh阳性血,今年(2004年)再次输血时发现其体内并没有产生抗D抗体,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永福;代泽英;王才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55与免疫球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细胞CD55分子与IgA、IgG、IgM分子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细胞CD55分子数量,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IgG、IgA、IgM含量.结果血细胞CD55分子与IgA、IgG、IgM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红细胞、血小板CD55分子参与IgA、IgG、IgM含量调控,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峰;程灵芝;钱宝华;张乐之;许育;花美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35活性与CD55数量相关性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红细胞CD35活性与CD55数量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CD55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D35活性,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红细胞CD35活性与红细胞、血小板CD55数量呈负相关性(P<0.05),而血细胞CD55分子与IgG、IgA、IgM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人红细胞CD35与CD55之间呈负相关性,在调控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中有平衡作用.

    作者:郭峰;钱宝华;花美仙;张乐之;许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2例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观察

    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研究较多.我们对近年来22例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黏附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进行检测,观察其与白血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辛小云;陈三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正常人ACTH与红细胞天然免疫及其它免疫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红细胞天然免疫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花环法,流式细胞仪及全自动化学分析仪等方法分别测定ACTH,红细胞CR1活性、红细胞CD55、CD59、IgG、IgA、IgM.结果 ACTH含量与红细胞CD35活性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而ACTH含量与IgA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ACTH可调控红细胞天然免疫及相关免疫功能,其调控可呈正负调控.

    作者:郭峰;程灵芝;钱宝华;张乐之;刘晓虹;许育;花美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系统酵母多糖激活法

    目的建立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系统.方法采用酵母菌激活法.结果酵母菌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系统,血液免疫反应活性主要观察指标是黏附率、细胞因子介素8、CD35等指标.结论本研究为天然免疫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方法.

    作者:郭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