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护理学》开展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仿真综合和设计实验教学初探

刘曼玲;张永爱;李静;郭娟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综合实验, 设计实验, 仿真教学
摘要:目的:探索在《儿科护理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仿真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教学及其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在本科护理2010级6个平行班中随机抽取4个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07人,对照组9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试验组开展仿真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教学。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能力进行统一的评价,调查学生对仿真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感受。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为(88.81±10.19)分,对照组为(85.12±1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5,P<0.05);试验组8项儿科护理操作综合实验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大多数学生对仿真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教学给予肯定。结论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仿真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专科延伸护理服务流程的构建及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构建专科延伸护理服务流程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组建专科延伸护理服务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专科延伸护理服务流程。自制调查问卷,主要从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就医成本(包括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专业小组所提供的专科延伸护理服务项目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为:导管护理(包括PICC 维护、胃管、导尿管等,27.3%)、伤口护理(包括造口护理,25.5%)、压疮护理(21.8%)、腹膜透析指导(16.4%)、功能锻炼指导(包括手术后、卒中后偏瘫、糖尿病足、产后乳房按摩指导等,9.0%)。专科延伸护理服务流程运作后,出院患者每次就医费用成本为(95.11±25.68)元、每次就医时间成本为(3.95±1.68) h,运作前分别为(195.73±114.77)元,(195.73±12.0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71,80.93;P<0.05)。结论构建专科延伸护理服务流程有利于减低就医费用和时间成本,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今后将基于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进一步优化延伸护理服务流程。

    作者:金逸;孙晓;龚美芳;郭建林;陈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危重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5例危重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 SF-36)对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DS和SAS量表进行不良情绪的评价,分析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家属MUIS量表总分、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和不可预测性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13.65±11.64),(41.34±4.56),(23.65±3.46),(19.64±2.65),(15.34±2.56)分。 SF-36量表情感职能和活力维度得分低,分别为(57.65±8.46),(53.64±8.65)分;SDS与SAS量表得分分别为(57.65±5.46),(56.64±5.65)分。 MUIS总分、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r=-0.532~-0.324,P<0.05),与SDS、SAS呈正相关(r=0.376~0.574,P<0.05);不可预测性与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呈正相关(r=0.354~0.441,P<0.05),与SDS、SAS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6,-0.489;P<0.05)。结论危重患者的家属有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并给予相应支持,以增强患者家属信心。

    作者:夏骏丽;武露;吴伟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研究进展

    器官移植是当前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它不仅要求护士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器官移植的专科临床技术[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要建立护理的专科领域及培养专科护士,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核心能力是衡量专科护士专业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也是培养专科护士、设置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的重要依据。我国对ICU专科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和描述[2]。而对于发展迅猛的器官移植医学而言,虽然卫计委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移植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规范了培训内容、考核要点等,但对移植专科护士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尚无明确的界定。因此,亟须建立系统的、完整的核心能力架构体系,以适应移植医学发展和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作者:刘霄;赵慧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粘多糖病的治疗和护理现状

    总结国内外粘多糖病的治疗和护理现状。应用PubMed及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粘多糖病、溶酶体贮积症、亨特综合征”等为检索词,检索2002-2013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13篇,中文文献65篇。文献纳入标准:粘多糖病的治疗方法;粘多糖病的护理方法;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并发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5篇。骨髓移植和酶替代疗法是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相应的护理经验丰富;基质减少疗法及基因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粘多糖病的治疗向着低成本,高安全性方向发展,对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者:周伟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心理干预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这中间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在多种疾病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结合笔者多年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经验发现心理干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负面情绪、缩短治疗时间等方面均具有积极良好的作用。因此作者从心理干预的概念以及心理干预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目前护理现状为基础,提出心理干预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性,旨在为患者的早日康复以及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帮助与参考。

    作者:王晓娟;李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的真实体验,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9名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的真实体验。结果通过运用对照、归纳等方式,提炼出“护理工作忙碌,身心压力大”“自尊受挫”“工作成就感低,心理落差大”“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离职愿望”5个对应主题。结论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护理研究生本身、护理教育者以及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为护理硕士研究生提供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作者:王慧颖;周莹;张全英;袁杭;严琳;张玉;刘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简易体位可控性病床的设计与应用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在医学领域中,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许多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是鼻饲患者预防误吸、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休克患者的体位要求床头抬高15~20°。尽管床头抬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肯定,但目前使用的普通病床没有角度显示,而临床应用的电动角度床价格昂贵,极少数医院仅用于重症监护病房,不能广泛推广使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在体位护理时,对于半卧位床头角度准确性执行困难,床头抬高角度经常不符合规范,这种不规范的卧位直接影响各种治疗的效果。我科对现有普通病床进行技术改良,设计成简易体位可控性病床,满足半卧位患者的需求,并向全院推广,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吉凤庆;汪勤;林婷;马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医用压脉带在鼻胃管固定中的应用

    留置鼻胃管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食管癌或胃癌术后常规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排除胃内胃酸等分泌物的积聚,以利食管胃吻合口的生长愈合,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效和疾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规留置胃管后大部分采用3M胶布固定后用胶布固定于鼻翼,用医用纱带固定同侧面颊,虽然方便,但由于食管癌或胃癌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鼻胃管留置时间较长,会出现鼻翼及面颊皮脂腺分泌旺盛或出汗污染后,胶布不易更换;还会由于医用纱带固定过紧或反复摩擦,出现患者耳朵上缘皮肤破损和勒痕,给患者增加痛苦。我院ICU对鼻胃管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卿利敏;蔡歆;谌永毅;舒文献;李晓荣;张婵;张满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新疆不同民族实习护生问题解决能力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的应届护理大专/本科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生共21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正性问题定向条目汉族护生得分为(9.4±3.2)分,回族护生为(9.6±0.7)分,均高于维吾尔族护生的(8.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0,P=0.019)。理性问题解决条目维吾尔族护生得分为(21.5±5.6)分,高于回族护生的(19.0±4.1)分和汉族护生的(20.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4, P=0.003)。冲动/疏忽风格条目汉族护生得分(13.1±3.2)分,回族护生得分为(13.4±4.1)分,均高于维吾尔族护生的(1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91,P=0.004)。回避风格条目维吾尔族护生得分为(11.2±2.8)分,回族护生得分为(10.0±4.0)分,汉族护生为(10.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765,P=0.001)。影响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护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有学历、喜欢本专业程度、有无评判性思维培训经历、有无自主学习培训经历及对临床带教方式的满意度。结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结合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护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实习护生的爱岗培训,提高实习护生的专业满意度,同时增加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来提高实习护生问题解决能力。

    作者:常琦;董芳;岳新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自制防足下垂固定器在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为肢体瘫痪患者设计防足下垂固定装置,以防止患者长期足下垂引起肢体废用性萎缩,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防足下垂固定器由放置下肢及足部的T型凹槽及覆盖在上面的海绵两部分组成。将108例下肢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防足下垂固定器。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仰卧位)。结果治疗前,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90.85±3.02)分,对照组为(83.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 P<0.05);研究组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0.90±2.14)分,对照组为(22.13±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结论防足下垂固定器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可有效替代护理人员手工固定,适合下肢瘫痪患者使用。

    作者:刘艳;袁观惺;李言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住院产妇摇晃婴儿综合征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调查住院产妇对摇晃婴儿综合征的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产妇摇晃婴儿综合征( SBS)认知调查表”及“住院产妇SBS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对120名住院产妇SBS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5.1%的研究对象听说过SBS,SBS相关知识问答题正确率为17.9%~66.7%。83.8%的研究对象希望获取有关SBS的信息,86.3%的研究对象希望从医护人员处获取 SBS 的相关信息,64.1%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 VCD 形式获取 SBS 的相关信息。结论住院产妇SBS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且需求强烈,针对这一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建议由医护人员采用VCD为主的形式向产妇宣教。

    作者:王茜;王晓晶;秦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国内专科护士培养现状及展望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早在1910年,美国便开展了对麻醉、产科、手术室等护士的专科培训,专科护士由此应运而生[1]。我国的专科护士目前主要指在特殊岗位工作,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并完成了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认定合格的注册护士[2]。我国专科护士发展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逐渐受到重视,200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指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3]。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明确指出细化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和内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是我国未来5年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4]。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专科护理已在ICU、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造口、糖尿病等多个领域得以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准入标准不统一、课程设置欠规范、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本文从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及认证方面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培训情况进行综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曹晶;吴欣娟;李佳倩;贺茜;刘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它作为甲基供体(转甲基作用)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牛磺酸、谷胱甘肽和辅酶A等)的前体(转硫基作用)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的主要成分腺苷蛋氨酸,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且通过转硫基反应可以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达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胆红素,终保护肝功能的目的,是临床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有效药物,因其疗效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冯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放射性皮炎中医防治护理进展

    放射性皮炎( radiodermatitis )是经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皮肤黏膜在放射线照射后引起红斑、脱皮、瘙痒、疼痛,甚至出现水泡、溃疡,严重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出血及坏死等症状。研究结果显示,约有87%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后出现上述症状,放射性皮炎已成为常见的放疗后并发症[1]。放射性皮炎的治疗通常使用维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超氧化物歧化酶类、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中药等药物治疗,辅以亲水性凝胶、毫米波照射、高流量氧疗等物理疗法和常规护理措施。随着中医在放射性皮炎的临床防治与护理的发展应用,中医疗效显著、造价低廉、毒副作用少等优势逐渐显现。目前仍然没有统一推荐的放射性皮炎中医防治及护理的方法,现就近年来放射性皮炎中医防治及护理方法的发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顾炜;张家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ICU术后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

    术后谵妄是指手术后数天内发生的意识、认知、定向、思维、记忆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是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通常又被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后精神障碍。表现为躁动、多语、定向障碍、对答不切题,发病于术毕即刻至术后5 d内,以夜间为重[1]。术后谵妄是脑功能暂时性功能障碍,可导致病死率增加、康复延迟、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等,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2-3]。临床上术后谵妄比较常见,常发生在麻醉清醒过程中,或清醒后的24~48 h内,有的可持续数天或数周[4]。 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术后谵妄发病率高[5-6],Wiesel 等[7]报道,ICU术后谵妄的发病率为37%~74%。本文从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两方面将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ICU术后谵妄的护理起指导作用。

    作者:张秋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PICC维护专项技术“院级资格认证”的实践

    目的:探讨构建院级PICC维护专项护理技术操作认证培训模式的效果。方法建立科学的PICC维护专项护理技术认证流程与模式,包括人员审核管理、规范培训内容、严格考核认证、完善认证制度等。结果2009年1月-2013年10月通过考核认证的护士160名,未通过认证的护士185名,其中理论考核未通过34人,占比10%,操作考核未通过151人,占比44%,终考核认证合格率为46%。经过资质认证的护士专门从事PICC维护工作,PICC维护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维护合格率由未开展专项认证前66.8%上升到96.0%,并发症发生率由1.2%下降到0.6%,PICC维护质量重点项目合格率也较前有很大提高,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维护专项技术资质认证、持证上岗,不仅能够进一步规范PICC维护技术操作,促进专项护理技术人才培养,更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任兴华;苏迅;夏季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以人为本管理方案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管理方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实践优质护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在推行以人为本管理前和管理后3年,分别采用职业紧张工作内容问卷( JCQ)、付出回报失衡问卷( ERI)和职业倦怠量表( MBI)对30名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每次调查的同时抽取30名产妇填写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结果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3年后,护士工作需求评分为(13.03±1.88)分,低于实施前的(16.54±2.07)分;工作自主程度评分为(25.52±2.12)分,高于实施前的(21.76±2.14)分;社会支持评分为(25.46±4.20)分,高于实施前的(22.26±4.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40,-2.28;P<0.05)。而职业倦怠感情绪耗竭、消极怠慢和低效能感3个子量表的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高付出低获得感的护士比例明显下降(83.3%vs 33.3%;χ2=15.43,P<0.01);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88.0% vs 97.4%;χ2=17.18,P<0.01)。结论以人为本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科护士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崔志清;付琳;岳也;王益婷;易春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6例和对照组2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和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PEF变异率以及SCL-90各因子得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EF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EF变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EF变异率<20%患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2.89%,提高到7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0,P=0.00),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后PEF变异率<20%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2.16%和1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83)。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因子得分除了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外,其余7项因子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因子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晓蕾;潘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分层教学法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卫生院校护理专业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中的作用。方法将某院2012年984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3年943名护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的集中辅导采用全年级统一进行,试验组则按照实习结束返校时的摸底考试成绩分层教学,对两组护生的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护生执考的合格率、优秀率分别为99.8%,12.0%,对照组分别为98.3%,5.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3,26.62;P<0.01)。结论分层辅导对提高执业考试的合格率、优秀率与平均成绩有明显效果。

    作者:周丽华;王苏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护理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920年我国就开设了本科护理教育[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护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护士人数不断增加,但是我国护理教育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教育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如护理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仍然偏低,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课程设计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未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积极探求适合国情的护理教育模式,以适应未来多层次护理的要求。本研究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护理教育可采取的一些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章琳;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