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酯胶囊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欧阳健华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 转氨酶, 五酯胶囊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五酯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经门诊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口服五酯胶囊的治疗观察,并与口服联苯双脂的25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以对五酯胶囊护肝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估.结果所有病例经一个月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转氨酶全部恢复正常,停药一个月后治疗组(口服五酯胶囊组)无一例出现肝功异常的反跳现象,也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口服联苯双酯组)出现肝功异常反跳18例.结论五酯胶囊具有保护肝细胞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可显著降低肝炎患者ALT和AST值,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反跳性和副作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胆道感染80例临床体会

    急性重症胆道感染又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临床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95年3月~2000年3月间共收治急性胆道感染288例,其中80例为急性重症胆道感染,均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比较满意,现将收治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张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康莱特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0例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和胸腔内注射康莱特注射液或顺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CR+PR)为86.67%,毒副反应率为0~13.33%;对照组分别为56.67%和6.67~4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方法配合康莱特注射液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且毒副反应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作者:钟毅;周红;陈春泳;吴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少年矮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促进青少年身高生长(以家族、体质性矮小为主)的疗效.方法用身高标准差积分的统计方法,对接受治疗的1 788例对象进行评估.结果男性身高平均增加0.24SD(不同年龄段的升高标准差)/治疗年、女性0.23SD/治疗年,达到预期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青少年身高的增长,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钱尚统;王凡;陈敏先;吕静波;罗敏;郁忠勤;王琴琴;陈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多糖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以荧光显微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技术进行观测.结果荧光显微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地塞米松(10-6mol/L)处理组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黄芪多糖处理组较地塞米松组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黄芪多糖处理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脾淋巴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夏洪生;李克松;张永锋;贾秀琴;林育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麻黄碱预防腰麻所致的低血压

    目的观察预防性注射麻黄碱对病人腰麻期间血压的影响.方法50例ASAI~Ⅱ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年龄为18~75岁.腰麻前30min快速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氏液10ml/kg.腰麻完成后,A组静注麻黄碱10 mg的同时肌注20mg;B组则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B组病人麻醉后86%的病人SBP下降超过29%,而A组则血压下降不明显.结论预防性注射麻黄碱能有效地防治腰麻所致的低血压.

    作者:许为敏;张中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带蒂大网膜、岛状胸大肌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体会

    深度烧伤累及骨头,为了保住患肢的功能,常需采用皮瓣移植术.我科于1999年9月17日收治了一例严重电损伤病人,采用了带蒂大网膜,左侧胸大肌岛状皮瓣移植治疗,收到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继涛;王荔;陈梅娣;谢向群;程微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刺血拔罐配合TDP疗法治疗带状疱疹100例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患者痛苦较大.我们在临床采用刺血拔罐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TDP)疗法治疗本病1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何爽;骆钧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从补肾生血药对衰老小鼠IL-2、IL-2R的效应探讨肾生髓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生髓与免疫调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两种衰老肾虚动物模型,分别连续灌服补肾生血药两个月和1个月,应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放射免疫技术测定IL-2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分析L-2R的表达情况.结果老年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2含量、IL-2R表达明显低于青年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P<0.001),给药后则可明显得到提高(P<0.05~0.01).结论肾生髓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补肾生血药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吴志奎;陈智松;陈玉英;吕鑫霞;王蕾;蔡永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脂必妥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脂必妥胶囊对各类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高脂血症患者88例(男性69例,女性19例)口服脂必妥胶囊8周.结果显效72例,占82%;有效83例,占94%;单纯TC下降幅度为21%;TG下降幅度为23%;LDL-ch下降16%;HDL-ch上升13%;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脂必妥胶囊治疗各类型高脂血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李一君;崔慧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椎间盘外层部分的纤维环破裂及内层部分的髓核向后外突出,压迫椎管神经根,引起腰腿痛,使病人自理能力下降,对生活、工作、劳动均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多数的病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突出的椎间盘可被肉芽组织吸收,纤维环内纤维组织修复,神经根的压迫解除而症状消失.康复护理工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愈和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伤并发胸腹部创伤1 2例诊治分析

    颅脑、胸、腹部联合损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我院1995~2000年共收治多脏器损伤12例,现将诊断和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史双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

    CT在基层医疗单位已基本普及,在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上优于普通平片.本文作者就其临床经验粗浅体会谈一谈上颌窦病变的诊断.

    作者:夏兴江;朱朝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阑尾脓肿穿刺中药治疗36例临床观察

    阑尾脓肿是急性阑尾炎晚期并发症,发病率为急性阑尾炎的4%~10%,笔者收集1983~1995年经治的36例阑尾脓肿患者,采取了脓肿局部粗针头穿刺排脓,中药外敷内服等综合治疗,收到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进平;卢二勤;尹义学;后晓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恢复期猝死的易发因素

    1临床资料根据1996年到2000年的病历统计,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发生恢复期猝死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在35岁~60岁之间,AMI发病前身体一直健康者10例.

    作者:唐春梅;吴丽华;闫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QTc离散度与心室颤动的关系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QTc离散度与心室颤动的关系.方法测量60例急性心肌梗塞QTc离散度,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根据监护检出心室颤动的情况分为二组:室颤组、非室颤组.比较QTc、QTcd与发生室颤的关系.结果 QTcmax、QTcmin、QTcd在室颤组、非室颤组分别为(485.6±31.2)ms、(408.3±23.3)ms和(77.3±16.7)ms;(435.4±15.7)ms、(401.6±13.3)ms和(33.8±17.6)ms.二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d值越大,室颤发生率越高.

    作者:闫立敏;杨春梅;张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葛根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葛根系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之干燥根.其性味甘、辛、凉,入脾、胃经.具发表解肌、升阳透疹、清热生津、止泻等功效[1].近年来,随着对天然植物药材研究的深入开展,葛根的临床范围有了进一步拓宽,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看好.现将其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丁章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目前HRV已成为用于测定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定量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对照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与正常人HRV,探讨

    作者:张爽;杨春梅;闫立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组方思路与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HP)自从Barry Marshall医师首次于1982年在澳大利亚佩斯培养出来以后,至今已有18年历史.18年来,胃肠病工作者对HP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而逐渐深入的研究.HP被认为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并且与消化性溃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除HP之后,不仅能加速溃疡的愈合,而且能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从面使溃疡病治愈.目前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HO已把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近又发现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与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之后淋巴瘤可以缩小或消退.HP感染治疗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我国有古老的中药,其作用机理不同于西药,随着对HP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给研究中草药治疗带来了机会.根据临床观察,中草药既有显著的抗HP作用,又能缓解因HP感染引起的诸多临床症状,现就中西药结合治疗HP感染的组方思路略加探讨.

    作者:郭遂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9例

    我们从1995年2月至2000年6月,采用自拟消癖汤配合2%碘化钾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39例,并设有对照组26例,单用2%碘化钾合剂治疗.观察结果,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俊华;杨日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芪笑佛手汤治疗人流术后出血32例观察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但人流后出血的情况时有发生,西医的处理不外抗感染、止血及再次手术清宫.再次手术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可导致继发性不孕的产生,对未育妇女不太适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调补冲任,活血化瘀着手治疗此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曼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