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临床疗效分析

曲悦君;刘华锋;高玓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痰浊蒙窍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涤痰汤,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的疗效.方法:纳入90例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2组均予常规干预,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涤痰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水平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清Hcy和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Hcy和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涤痰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措施干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毒作用,促进脑血液循环,进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新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的疗效.方法:纳入90例血管性痴呆痰浊蒙窍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2组均予常规干预,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涤痰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水平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痰浊蒙窍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血清Hcy和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Hcy和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涤痰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措施干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毒作用,促进脑血液循环,进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曲悦君;刘华锋;高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十一味益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及肾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一味益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NIDDM)大鼠的降血糖作用以及对肾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养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达格列净组和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达格列净组每天灌胃达格列净片1 mg/(kg·d),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十一味益肾降糖方水煎液2、4、16 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nt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HbA1c、FINS水平升高,IRI升高,Wnt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中、高剂量组大鼠FBG、HbA1c、FINS水平显著降低,IRI显著降低,Wnt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比较,达格列净组、十一味益肾降糖方高剂量组大鼠FB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比较,达格列净组、十一味益肾降糖方中、高剂量组大鼠HbA1c、FINS水平显著降低,IRI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一味益肾降糖方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调节糖代谢,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高表达.

    作者:杨娜;刘丰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单尿酸钠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关节肿胀与关节剧痛是痛风患者明显的临床症状.笔者对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从单纯针刺疗法、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温针灸疗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综述了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概况,显示出针灸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

    作者:施合欢;金雯丽;柴文新;台燕;刘伯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止崩汤干预子宫腺肌病曼月乐治疗后异常子宫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止崩汤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宫内放置曼月乐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宫内放置曼月乐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止崩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肾上腺色腙片口服.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经期阴道流血天数及月经失血图评分法(PBAC)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1%、83.78%,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1%、70.27%.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经周期,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14%、94.59%,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0.81%、78.38%.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经周期,2组经期阴道流血天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经期阴道流血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及6个月经周期后,2组PB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PBAC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取环1例,取环率为2.70%,对照组取环3例,取环率为8.11%.2组取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崩汤能有效缩短子宫腺肌病曼月乐治疗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经期阴道流血天数,减少阴道流血量,提高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但需较长的治疗周期.

    作者:陈美婷;邱扬;周丹;梁雪敏;余洁;陈艳芬;张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何天有“一针二灸三药”思想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经验介绍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继发症状之一.据统计,我国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1],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水肿、活动受限,是脑中风后难治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何天有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医药卫生领军人才.何主任从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学验俱丰,疗效卓著.笔者团队承担第二批国家级师承工作,常年随诊何主任,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凌;毛忠南;毛立亚;李明;姚军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研究进展

    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容易发生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治疗不当,终可能导致内瘘失用.中医外治法在该领域近年的研究有所进展,尤其是中药外敷法在干预内瘘皮下血肿、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方面收到较好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黎常利;李正胜;谢娟;卢晶晶;张雄峰;杨一楠;王志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针刺配合手法整复并中药塌渍、蜡疗等中医外治法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6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Melle)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9.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elle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好,且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李良玉;孙公武;周兰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定痛膏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定痛膏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00例骨科急慢性疼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采用定痛膏治疗的70例患者纳入治疗组,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天,2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2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3天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皮肤瘙痒1例,缩短每天敷药时间后自行缓解.结论:定痛膏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孙毅东;陈宝婷;李玲玲;叶凌云;林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刘小菊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介绍

    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各种因素导致慢性肾脏病持续恶化,造成不可逆地肾单位和肾功能的丧失,以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各系统受累为特征[1],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终末阶段.据调查,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其持续恶化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2].可见,寻找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防治方法是当务之急.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过程,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关格、癃闭、水肿、溺毒、肾劳、虚劳等范畴[3],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近些年,中医药在慢性肾衰竭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症状、保护肾单位、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余茂强;詹玉聪;蓝丽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吴燕平周期性治疗内异性不孕经验介绍

    内异性不孕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女性不孕.内异症(EMT)[1]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多侵犯卵巢、盆腔腹膜、输卵管、直肠等部位,是一种具有转移、种植和生长特性的良性肿瘤,由其引起的病症之一就是不孕.由于此病病灶部位多样化,直接导致临床症状的多变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主要累及年龄在25 ~ 45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次数、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等都是内异症的高危因素[2].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出现不孕的机率高达常人的20倍左右[3].内异性不孕的高发病率及反复难治性对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吴燕平主任中医师就职于浙江省中医院30余年,师从裘笑梅教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且见解独到,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吴老师根据子宫内膜的特异性,运用中医中药周期性治疗内异性不孕,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吴老师治疗该病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娜;曾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滑膜膏辅助独活除湿汤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滑膜膏辅助独活除湿汤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联合滑膜膏治疗;观察组给予滑膜膏联合独活除湿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的功能、疼痛、活动范围、畸形评分高于治疗前,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评分量表的功能、疼痛、活动范围、畸形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8.24%,高于对照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膜膏辅助独活除湿汤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IL-1、TNF-α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柳庆坤;秦杏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伤寒论》腹痛证治规律研究与临床应用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腹痛之症在《伤寒论》可见“腹中痛”“绕脐痛”“少腹满、按之痛”“腹满痛”“时腹自痛”等16条条文中描述,其在太阳篇有4条、阳明篇3条、太阴篇2条、少阴篇4条、厥阴篇3条.笔者通过对《伤寒论》腹痛相关条文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仲景论腹痛证治规律,并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临证实践,将腹痛证简化分为阳明热结证、三阴寒结证二大证,进行辨治.现作分析如下.

    作者:章浩军;刘启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的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证型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CAG患者胃黏膜进行中医微观辨证分型、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比较不同中医微观证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免疫组化指标(CD34+、Ki67)的差异,探讨CAG患者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20例CAG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医微观证型中,胃阴不足型72例,脾胃虚寒型36例,肝郁气滞型34例,胃络瘀阻型31例,肝胃郁热型28例,脾胃湿热型19例.不同中医微观证型CAG患者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肠上皮化生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上皮内瘤变率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CD34+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5);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高于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P<0.05).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Ki67平均光密度值高于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与胃络瘀阻型(P< 0.05,P< 0.01),且脾胃湿热型高于肝胃郁热型(P<0.01).结论:CAG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肝郁气滞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癌前病变发生率更高,应及早予以有效干预,降低胃癌发生率.

    作者:赵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相关高凝状态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B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14、28天FIB、D-二聚体、BPC、tPA、PAI-1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2组FIB、D-二聚体、BPC、tPA、PAI-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气虚血瘀型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郑青秀;徐小小;刘刚;马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干燥综合征继发血液系统损害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干燥综合征是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累及各器官造成全身系统损害,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为常见.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继发血液系统损害,多以生津养血、滋补脾肾、清热化瘀为主要治法.笔者以治法为纲,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药效药理等方面对干燥综合征继发血液系统损害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郭峰;张玉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冯正权从“虚、痰、毒”论治肺癌经验介绍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由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的作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医文献中,肺癌并没有与之相应的病名,根据肺癌的临床表现,现多将其归属于肺积、虚劳、息贲等范畴.冯正权主任中医师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肿瘤科主任,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及研究工作20余年,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吴良村教授,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对肺癌的辨证论治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璟;翟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的恢复时间,观察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张燕萍应用生石膏医案3则

    张燕萍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双百工程”名老中医专家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肺病科学科带头人.张教授从事呼吸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擅于应用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证灵活应用生石膏治疗多种疾病.

    作者:杨聪宾;樊茂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加味茵陈蒿汤联合顺铂腔内灌注治疗肝癌腹水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顺铂腔内灌注治疗肝癌合并腹水的疗效及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将肝癌合并腹水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腹腔注射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加味茵陈蒿汤.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采血检测谷草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NK细胞活力;检测治疗前后腹水的CD4+/CD8+,NK细胞计数及NK细胞活力.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8.9%,对照组42.2%,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AST、ALT、AFP,腹腔积液CD4+/CD8+、NK细胞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组AST、ALT、AFP,腹腔积液CD4+/CD8+、NK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加味茵陈蒿汤可以减轻肝癌性腹水患者的症状,增强NK细胞的活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振民;宋会群;宋沛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加用活血通窍饮Ⅰ号方内服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的效果,用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

    作者:钟杭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新中医杂志

新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