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悦君;刘华锋;高玓
目的:观察比较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针刺配合手法整复并中药塌渍、蜡疗等中医外治法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6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Melle)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9.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elle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疗法综合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好,且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李良玉;孙公武;周兰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为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信封分配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替利嗪治疗,2组均外用青鹏软膏.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表(EASI)评价患者的皮损情况,比较2组EASI评分、瘙痒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00%,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ASI评分、瘙痒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3月,复发率观察组16.9%,明显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湿疹,近远期疗效均优于西替利嗪,各项指标评分改善明显,复发率低.
作者:陈惠娟;洪文;江丽莹;殷贞燕;顾民华;姜好凤;刘治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董自安老中医现就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门河卫生院,副主任中医师,年逾花甲,扎根基层近四十载,学验俱丰,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擅治脾胃病,对妇科病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以调气法为主,通过补气、升提、行气、降气、温阳、清气诸法,治疗便秘每每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作者:董姣;董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葛根汤联合手法整复治疗肩周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周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2组均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加用小活络丸口服,观察组在手法整复的基础上联合加味葛根汤内服.治疗前后采用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价肩关节功能,观察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3.05% (P< 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RI、VAS、PPI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5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5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A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葛根汤联合手法整复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达;陈志远;谢陈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院内制剂亚甲康胶囊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热毒壅盛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予亚甲康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强的松治疗.2组均治疗2月,于治疗前后检测生化指标,统计中医证候积分.结果:2组均能有效降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白细胞(WBC)和血沉(ESR),改善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够降低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升高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甲康胶囊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热毒壅盛型)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了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了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
作者:连琯;史晓伟;裴文丽;刘怡;谢卓霖;樊鹏翔;马如龙;张定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振心汤在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编号、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升序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的治疗原则,给予抗心力衰竭的系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振心汤治疗,治疗时间为3月.观察评估2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72.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4.0%,对照组76.0%,2组心功能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超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均有所改善,人脑钠前肽(pro-BNP)均下降,6min步行距离均延长,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亦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SD、LVDD、LAD、LVEF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ro-BNP下降更明显,6 min步行距离更长,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积分降低更明显,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患者均纳入研究,共出现不良反应6例,均不影响数据完整性.2组在血、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振心汤联合系统性抗心力衰竭治疗,能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在逆转心室重构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李飞泽;陈琳;龚炳;李洁;康法宝;刘中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颈椎X线摄片的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眩晕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同时为患者提供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检查结果间的差异性,比较统计从而推断颈椎X线摄片对于眩晕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应用价值.结果:200例眩晕患者,痰湿中阻证74例,占37.00%;治肝阳上亢证43例,占21.50%;气血亏虚证35例,占17.50%;肾精不足证29例,占14.50%;瘀血阻窍证19例,占0.95%.其中痰湿中阻证患者经颈椎五位X线摄片检查出现了颈椎生理曲度和稳定性改变、韧带骨化等临床症状,且椎体骨质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出现例数高,且显著高于其余观察指标出现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患者相比较,该类型患者X线特征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者诊断眩晕提供帮助.
作者:郭爱菊;高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继发症状之一.据统计,我国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1],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水肿、活动受限,是脑中风后难治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何天有是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医药卫生领军人才.何主任从医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学验俱丰,疗效卓著.笔者团队承担第二批国家级师承工作,常年随诊何主任,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凌;毛忠南;毛立亚;李明;姚军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滑膜膏辅助独活除湿汤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联合滑膜膏治疗;观察组给予滑膜膏联合独活除湿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的功能、疼痛、活动范围、畸形评分高于治疗前,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评分量表的功能、疼痛、活动范围、畸形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8.24%,高于对照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膜膏辅助独活除湿汤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血清IL-1、TNF-α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柳庆坤;秦杏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良性、复发性、非瘢痕性的脱发,起病急骤,病程缠绵,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的油风范畴,俗称鬼剃头,《诸病源候论》称:“人有风邪在于头,在偏虚处,则发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舔头.”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人的过度紧张和机体劳累有关,也可能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有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斑秃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广东省中医院禢国维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皮肤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斑秃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于禢教授,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裴悦;平瑞月;梁家芬;张靓;张子圣;李红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复方伤痛胶囊结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复方伤痛胶囊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检测FI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 (IL-6).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FIB、TNF-α、IL-2、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血FIB、TNF-α、IL-2、IL-6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4.83%,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伤痛胶囊结合后路内固定术可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FIB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晓;李晶;李毓吉;左可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单尿酸钠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关节肿胀与关节剧痛是痛风患者明显的临床症状.笔者对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从单纯针刺疗法、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温针灸疗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综述了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概况,显示出针灸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
作者:施合欢;金雯丽;柴文新;台燕;刘伯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丸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更年期失眠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罹患失眠症且合并高血压病、辨证属肾阴亏虚证的更年期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服用氯沙坦钾片与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服用杞菊地黄丸与氯沙坦钾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压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杞菊地黄丸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肾阴亏虚型更年期失眠伴高血压病患者,可使患者的睡眠状态与血压均得到显著改善,疗效优于氯沙坦钾联合艾司唑仑治疗.
作者:厉钗微;谷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干燥综合征是风湿免疫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累及各器官造成全身系统损害,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为常见.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继发血液系统损害,多以生津养血、滋补脾肾、清热化瘀为主要治法.笔者以治法为纲,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药效药理等方面对干燥综合征继发血液系统损害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郭峰;张玉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予以伐昔洛韦片、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局部挑疱及湿敷治疗,2组均治疗10天,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对照组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疗程结束后1月,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分别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1月后,观察组发生后遗神经痛比例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火针、拔罐及悬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良好,对急性期止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何翠英;眭道顺;肖卫棉;刘珍华;李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中医诊治肾脏病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微观的视角去认识疾病,中医微观辨证逐渐被引入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就近年来肾脏病中医微观辨证论治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田帅;朱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伤寒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条文中涉及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相关词条.如果仅认为《伤寒论》中的虚实概念等同于与“八纲”中的虚实概,其实就忽略了中医学中相关概念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必然[1].中医学的相关概念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其意义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八纲辨证中所包含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意思是指疾病的本质,包含了人体一系列的证候群,与《伤寒论》中各相应概念的含义不尽相同.例如《伤寒论》中表里指的是人的躯体内外实体部位,而不是所谓的经络与脏腑[2].同样《伤寒论》中虚实是指人体有形与无形的病邪、人体内阳气与津液的盛衰情况以及寒热状态,而不是“八纲”的虚证和实证.
作者:刘涛;王中华;李金田;张毅;赖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A、B、C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归龙汤、西药及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3组治疗3月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全血还原黏度(WBRV)、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HBV、LBV、PV、WBRV、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BV、LBV、PV、WBRV、HCT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EPCR、vWF均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疗效确切,较西药治疗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惠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2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估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痉挛指数(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2组CSI、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SI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傅雅萍;季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共八味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诸证,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然此方的功用并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运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亦每获奇效,如方刚强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暑热证、功能性子宫出血、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1];杨勤龙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嘴角糜烂、局部发凉、尿浊,每获佳效[2];丁能生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泌尿系结石、老年便秘、乳汁自出、失眠,疗效显著[3].陶双友教授效仿前贤之法,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儿科杂症,疗效卓著,兹举医案4则如下.
作者:李阳光;陶双友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