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观察与分析

兰杰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特征, 观察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相应临床实际特征予以观察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4月之间存在肝硬化病症200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将其中88例肝源性糖尿病(英文简称为Hd病症)患者划作实验组,将剩余不存在糖尿病的112例患者划作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相应病发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等临床资料予以对比性回顾研究分析。结果 Hd病症组患者占比44.0%,典型症状占比26.14%,年龄集中在(54.45±13.28)岁,男性居多占比73.86%,肝硬化实际病程集中在(12.01±4.77)年;肝炎肝硬化相较于酒精性以及其他肝硬化较多,肝功能C级占比37.50%,远远高于不存在糖尿病组,P<0.05。结论 Hd病症具备较高病发率,同时临床症状也不够典型,具备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尤其是降低了患者预后效果,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肝功能予以良好改善的同时兼顾血糖控制。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围生产期孕产妇焦虑状况、分娩方式的产前护理干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围生产期产妇焦虑状况和分娩方式的产前护理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定期产检,试验组在产前2个月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焦虑状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试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产期孕产妇焦虑状况和分娩方式的产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情况,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重要药物,本研究对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口服强的松进行比较。

    作者:熊争炎;姚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辅助用药在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用药在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颈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4组,通过静脉分别给予不同镇静药物。A组单次注射芬太尼2ug/kg;B组以右美托嘧啶1ug/kg稀释至50ml微量泵静脉注射;C组单次朱红色咪达唑仑0.05mg/kg;D组扽别注射芬太尼2ug/kg、咪达唑仑0.05mg/kg。结果:4组间用药前、用药后MBP、SpO2、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MBP、HR下降,与其他各组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用药后呼吸均有一定抑制,与用药前比较SpO2均下降,A组与用药前比较(P>0.05),BCD组与用药前(P<0.05,P<0.01,P<0.01),且C组、D组必须吸氧才能纠正SpO2的下降。用药后SpO2情况B组与A组比较(P>0.05);C组、D组与A组、B组比较均下降明显(P<0.01,P<0.05,P<0.01,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可以阻挡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合作为甲状腺手术颈从神经阻滞麻醉辅助镇静用药。

    作者:华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5年12月心绞痛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静点参麦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静点灯盏花注射液。心绞痛发作时均给予含服硝酸甘油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97%,对照组有效率85.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孙仲艳;张胜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髌骨粉碎性骨折张力带加髌骨爪内固定

    目的:分析髌骨粉碎性骨折张力带加髌骨爪内固定。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8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常规组采用张力带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张力带加髌骨爪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效果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5%(35/4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张力带加髌骨爪内固定能够使患者关节功能良好复位,效果优于单纯的张力带治疗,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王文五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牙齿正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研究组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牙釉质黏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28例显效,28例有效,其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17例显效,28例有效,其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率96.67%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托槽脱落率和继发龋齿率分别为0%和5.0%与对照组18.33%、26.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继发龋齿和托槽脱落的情况明显减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Pre-S1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5年1月-12月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这些患者血清中的Pre-S1,探讨血清HBsAg值高低与Pre-S1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HBsAg≥0.5ng/ml标本824例,血清HBsAg≥165ng/ml患者387例,其中Pre-S1阳性252例;血清100ng/ml≤HBsAg<165ng/ml患者120例,其中Pre-S1阳性45例;血清50ng/ml≤HBsAg<100ng/ml患者112例,其中Pre-S1阳性21例;血清0.5ng/ml≤HBsAg<50ng/ml患者205例,其中Pre-S1阳性23例。结论血清中HBsAg值与Pre-S1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值对于临床判断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病毒水平及复制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金娟;陈正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更好的了解我区麻风病生存状况,以此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救助措施。结果:本次调查病人84人,失访4人,外迁21人(因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存活病人59人,治愈存活病人52人,在治愈存活病人中Ⅱ级畸残9人。生活能完全自理47人,劳动能力未丧失的45人,有医保52人,有低保10人,有残疾者3人。结论:我区的麻风病人生存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在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寨歧视麻风病人仍然严重,实现麻风病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向进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就诊的120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预成纤维桩修复)65例,男26例,女39例,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7±1.2)岁;对照组(金属桩修复)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5.5±2.2)岁。对两组应用不同修复材料的口腔修复效果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修复成功率为92.30%,对照组60%,在脱落、断裂例数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纤维桩修复效果优于金属桩,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临床效果显著,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的临床应用

    1980年非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被介绍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30年来,PEG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该项技术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替代外科胃造瘘,目前PEG已经成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首选方法[1]。

    作者:张振英;孙丽娟;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农药中毒患者紧急院前急救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经验,及对预后的影响,以此对患者入院前急救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农药中毒一般资料,对48例中毒患者院前急救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救治方式,把4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直接送院救治,观察组入院前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碘解磷定用量等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农药中毒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元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防控的影响分析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因不懂结核病防治知识,不能接受正规,及时治疗,导致疾病久治不愈,耐药性高,传染他人机会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使其掌握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自觉按照医嘱正规治疗,做到时时防控能大大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作者:赵彦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麻杏石甘汤在儿科的临床运用

    根据《伤寒论》中对麻杏石甘汤病因病机的论述,在临床上治疗因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所致小儿支气管肺炎、哮喘、失音、副鼻窦炎、荨麻疹、急性扁桃体炎、尿频、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症,异病同治,取得较好效果,从临床运用中可以看出,麻杏石甘汤并不仅仅用于喘症,只要是肺经郁热、肺失宣肃引起的病证,均可用之,说明病机之所在,乃方证之根本。

    作者:夏时荣;夏时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加味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加味右归丸在肾阳虚型腰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所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肾阳虚型腰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右归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阳虚型腰痛患者应用加味右归丸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宋伟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两种酶法试剂盒检测糖化白蛋白的方法学比对分析

    目的: Lucica-L和MAKER试剂盒检测糖化白蛋白的一致性分析。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抽取广州地区18~60周岁城乡居民共3004例。同时使用Lucica GA-L试剂盒和MAKER GA试剂盒检测入选志愿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和糖化白蛋白(GA)浓度,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结果白蛋白和糖化白蛋白浓度值在两种厂家试剂间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试剂GA报告值相关性较好(r2=0.962),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倚为2.6%。结论用于白蛋白和糖化白蛋白检测的MAKER试剂盒GA结果高于Lucica-L试剂盒,但差异临床可接受。

    作者:黄迪;尚陈宇;万泽民;王云秀;柯培锋;黄宪章;Huang Xianzhang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64排CT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64排CT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肺癌患者CT图像进行筛选,其中有48例患者结节灶小于2个,根据48例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和结节的性质、大小、边缘等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有结节60个,其中有8例为恶性;结节直径在0.5cm以上恶性可能性大于结节直径0.5cm以下;同一肺叶结节恶性可能性大于其他肺叶结节;转移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相比,边缘更光整。结论:64排CT能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做出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缪玉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价值的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术前内镜活检及病理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病理诊断结果。结果:59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术前47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41例;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浸润性癌2例。结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应重视其病理诊断,避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属浸润性癌,结合病理诊断结果采取合理的方案处理,以切除病变肠段为佳,若术中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建议实施根治性切除。

    作者:刘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效果差异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40例)和对照组(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较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可减轻对患者造成手术创伤,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高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败血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临床中发生败血症的新生儿接受个性化护理所起到的实用价值展开探究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共10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对实验组则行以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照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并做以记录。结果:实验组的患儿整体有效概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整体有效概率,对照分析之后,存在明显的差异,且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临床中发生败血症的新生儿适当地行以个性化护理,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唐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46例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神经介入手术,成功率达到了100%。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再;王冉;吴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