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防控的影响分析

赵彦春

关键词:健康教育, 肺结核, 防控管理
摘要: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因不懂结核病防治知识,不能接受正规,及时治疗,导致疾病久治不愈,耐药性高,传染他人机会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使其掌握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自觉按照医嘱正规治疗,做到时时防控能大大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药剂管理模式在新医改下的改变

    目的:探究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剂管理模式改变。方法选取我院新医改前后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医院的药剂管理现状,以及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新医改下药剂管理模式。结果医院药剂管理在新医改前后医疗质量、用药安全率以及药品的流通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医改下医院的药剂管理模式改变后,医疗服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何长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优质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和满意度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0月7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2014年3月-2014年11月7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后,产程明显缩短,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自然分娩产妇提供优质护理,能有效增加患者满意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感染,护理质量提高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

    作者:鲍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高压氧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早期颅骨修补联合高压氧治疗,评估本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统计本组患者实施颅骨修补术前1周、2周以及术后第1周、第2周道格拉斯昏迷评分(GSC评分)增减量。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其中显效者33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4例。患者在实施颅骨修补术后1周GCS增减量上明显高于第2周,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能有效提升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后的神经康复速度,两者联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极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18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个性化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82.4±10.6)分,Barthel评分(88.5±9.2)分,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蒙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蒙药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来医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给予常规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使用蒙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常规组痊愈的有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实验组痊愈的有1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显著,适合作为慢性咽炎患者的治疗用药,借此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蒙药中还有不少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合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传统蒙药,从中开发新药,使蒙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阿拉坦陶格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讨临床路径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提高急救质量。方法:选取120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入我科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实行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死亡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2.0%,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宇;陈亚玲;岳中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传染科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分析

    目的:本次主要对传染科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分析进行探讨,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传染科科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模式,实验组给予护患沟通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染科当中运用护患沟通的模式,能够有助于促进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患之间的矛盾。

    作者:肖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接收的小儿急性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儿手术各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临床各指标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借助腹腔镜实施阑尾切除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培;戚士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60例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提高小儿腹泻治愈率。方法对来我院求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儿中痊愈67例、好转(显效+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做好三早对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

    目的:探讨做好三早对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自然分娩的产妇360例进行分析,将这360例产妇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的产妇在其分娩后运用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同时吮吸乳头,迟不能超过1小时,对照组按照产妇的意愿让婴儿进行吸吮和开奶,时间在2-24小时不等。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接触、早吮吸、早开奶可以提高母乳的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匡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80例需进行阑尾切除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随机序号法进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并发症产生,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杨秀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对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诊疗的肺结核患者1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不典型、体征不典型、胸部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及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等因素都增加了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难度,过分依赖像学征象的诊断价值是导致不典型肺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诊断中,不能草率排除肺结核可能,也不能片面的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征象,要想提高诊断水平,必须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征象,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PPD)、痰结核菌培养、抗结核抗体阳性等,对患者的病状进行动态观察,这在促进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提高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费东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140例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实验组除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外,还要进行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结果经对数据的处理来看,实验组患者的发热和疱疹消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8.5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81.43%,上述数据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庆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究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近几十年来,基础医学研究高速发展,成果丰硕,使得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不断深入到基因、蛋白质等分子水平。本文将深入探究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医学技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操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临床疑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82例,依次进行MRI检查和关节镜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特征并分级,显示半月板受损情况;并以对关节镜检查标准,记录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82例患者中,60例为Ⅲ度损伤,14例为Ⅱ度损伤,8例为Ⅰ度损伤。其总体敏感率和特异性分别为93.9%和80.5%,与关节镜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96.3%。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中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损伤程度,而且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的检测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索研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调剂错误的148张处方,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5年期间出错的处方总共有148张,差错率逐年减少。差错种类有药品的数量有误、用法与用量有误、品外包装类似,名称相似、不同剂型或者规格有误、用药禁忌有误、其他差错等等。结论: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让药师遵守操作规范、加强药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改善工作环境等等措施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差错率,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戴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其软件应用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中学生心理状况。方法: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软件对14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方面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学生有学习压力,实验班与普通班有差异,自我成绩认定是学习焦虑的重要原因,男生、女生心理状态有差异,学生对心理测试方法有多种需求。结论:某重点中学学生存在学习焦虑,需要应用综合方法做好心理指导,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白杰;平亚茹;李雪滢;李蕴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所收治的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消化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HADS评分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中开展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护理质量,可予以推广。

    作者:苏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老年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后,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6月到2013年6月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医院接受到的老年患者8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完全随机对照分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为41名,对照组患者为41名。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时应用的是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而对早卒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时应用的是吸入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时或之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均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h、3h、6h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4h进行MMSE评分,发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术后24h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基本相同。结论:麻醉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影响的程度不同。但通过研究发现,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要比应用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的患者恢复的好,因此,值得将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更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心内科患者125例,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物认知程度以及药物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安全服药知识掌握情况,在、物认知、不良反应知识掌握等方面,护理干预后都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下,可使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得到保障,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季文;周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