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黎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5年1月-12月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这些患者血清中的Pre-S1,探讨血清HBsAg值高低与Pre-S1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HBsAg≥0.5ng/ml标本824例,血清HBsAg≥165ng/ml患者387例,其中Pre-S1阳性252例;血清100ng/ml≤HBsAg<165ng/ml患者120例,其中Pre-S1阳性45例;血清50ng/ml≤HBsAg<100ng/ml患者112例,其中Pre-S1阳性21例;血清0.5ng/ml≤HBsAg<50ng/ml患者205例,其中Pre-S1阳性23例。结论血清中HBsAg值与Pre-S1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值对于临床判断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病毒水平及复制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金娟;陈正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中医骨折三期疗法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给于常规护理,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49患者给予中医骨折三期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肱骨近端骨折处血肿、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49例患者的总有效率85.7%。实验组49例患者发生血肿、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给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医骨折三期疗法,可以有效降低骨折患处发生血肿、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安全系数高,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研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调剂错误的148张处方,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5年期间出错的处方总共有148张,差错率逐年减少。差错种类有药品的数量有误、用法与用量有误、品外包装类似,名称相似、不同剂型或者规格有误、用药禁忌有误、其他差错等等。结论: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让药师遵守操作规范、加强药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改善工作环境等等措施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差错率,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戴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为了缓解产妇分娩疼痛,调节产妇心理状态,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解析了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针对产妇分娩疼痛的护理对策,并且对其护理对策分析了护理效果,以期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优化分娩的过程,利于产妇增加信心,实现母婴平安。
作者:刘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原因及盆底康复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盆底功能障碍11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行盆底功能评估,按初产妇自然分娩(A组),初产妇剖宫产(B组)、经产妇自然分娩(C组)、经产妇剖宫产(D组),利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及训练后,盆底肌强度较治疗前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盆底功能康复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中,B组盆底康复治疗效果佳,与A组、C组及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和修复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有效提高妇女生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燕;栗国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对子宫肌腺症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小剂量与大气量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月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停药半年后月经量、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相较于用药前而言均有了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关节疼痛、头晕、潮热4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大剂量而言,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在疗效上并不会下滑,且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冷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论述了中医养生理论中的治未病思想与药膳食疗法对养生的作用,并从一些中医古籍中找出理论依据。
作者:吕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理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04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记录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满意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可得观察组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消毒隔离、配合技能各项指标以及总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理论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在开封市中医院骨科患者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的情志护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后,分别采用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WOMAC)评分法和膝关节各项体征评分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进行WOMAC评分和膝关节各项体征评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 WOMAC评分及膝关节各项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的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从而达到中医所说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情志舒畅的目的。
作者:丁俊;曹学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M2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针对80例女性面部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80名患面部松驰、静止性皱纹的女性患者为案例。应用美国波士顿帕罗玛激光科技公司生产的超脉冲-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应用的消毒液为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配制的点而康碘伏皮肤消毒液。结果:即时检测的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80例,总有效比率为100%;1个月后的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80例,总有效比率为100%;3个月后的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18例,总有效比率为97.5%;6个月后检测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75例,总有效比率为93.35%。两名医师盲测评估的结果与VISIA评测结果相符度为93.71%。数据统计结果精确度p<0.05。过随访了解,治疗以后不良反应未曾复发,患者感觉舒适。结论:经过本次的研究,M2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针治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功效可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党辉;马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干预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精神科病区住院部收治的4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意外跌倒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意外跌倒发生率为5.5%,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余幸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患者的合理的营养护理方案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共300例,分析病人采用的营养护理方案,并研究营养护理的效果。结果病人在营养护理后,营养情况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对于慢阻肺的营养护理优势明显,能够在该病的早期护理治疗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的提高的高效措施。
作者:徐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低于36℃以下,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可达50%~70%,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率,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危害较大,我们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冉;柏杰;王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心境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紧张-焦虑、精力-活力等各项得分以及心境总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各项得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心境健康,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秀清;彭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40例)和对照组(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术在鼻中隔偏曲中治疗较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可减轻对患者造成手术创伤,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高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夜间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护理佳方案,使心肺脑复苏的各项抢救措施在短的时间内实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2例在心内科住院中确诊心脏骤停的患者,分工负责,有序抢救的经验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经过合理分工负责,有序抢救22例夜间发生心脏骤停患者均获复苏成功。结论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减少人为浪费时间,能按生存链概念即4R序列进行心肺脑复苏,记录及时,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田冰儒;姜云;杨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外科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的60例口腔外科疾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使用普通护理服务的60例口腔外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8.3%,对照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0%,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总满意度为9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5%,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口腔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及其家属较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陶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64排CT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肺癌患者CT图像进行筛选,其中有48例患者结节灶小于2个,根据48例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和结节的性质、大小、边缘等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有结节60个,其中有8例为恶性;结节直径在0.5cm以上恶性可能性大于结节直径0.5cm以下;同一肺叶结节恶性可能性大于其他肺叶结节;转移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相比,边缘更光整。结论:64排CT能对肺内小结节良恶性做出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缪玉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糖尿病与单纯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病例,与同期收治的20例单纯肺结核病例临床特点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体重减轻等多见(P0.01),咯血者多达46.2%(χ2=14.78,P0.01);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多见(χ2=13.69,P0.01),贫血多见(χ2=15.20,P0.01);肺部易形成空洞(χ2=11.802,P0.01),病变重、范围广(χ2=7.562,P0.01);结核菌阳性率高(χ2=14.556,P0.01),排菌量大(χ2=16.70,P0.01)。结论:糖尿病并肺结核患者有其临床特点,因其病情严重,发展快,结核菌阳性率高,因而是肺结核人群的重点监测、管理对象。
作者:赵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通过对灾难医学管理学的定义为入手点,进而分析其研究范畴、目的以及学科定位,后重点研究灾难医学管理学科研究路径。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