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陶格斯
目的:评价对于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临床质量,评价患者的心里情况、满意度及其它临床指标情况,为提高急诊科的护理效果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0例急诊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100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待护理疗程后,进行遵医行为评定,对两组患者行满意度评分和SCL-90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更为平稳,SCL-90评分更优,满意度更优。结论在常规护理中适时地引入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是有益的,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漆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成了治疗。结论: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可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为理想。
作者:张贵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预防措施与护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422例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其中2014年6月~2014年11月的224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纳入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5月的198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预防与护理相结合的方式,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8例产妇平均排气时间(27.00±4.00)h少于对照组(38.00±8.00)h,观察组腹胀发生率4.54%(9/198)低于对照组23.2%(52/22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是降低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率的关键所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
作者:蒋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引流调节支架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脑室外引流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普通输液架,观察组患者在引流护理中使用可调式悬挂架。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护理中,采用可调式悬挂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简化临床护理流程,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许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研究方法:选取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 E2活动期轻中度)的患者,患者均已按要求口服美沙拉嗪颗粒>2月,肠镜检查提示病变位于左半结肠,共收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给予自拟方(白芍15g甘草10g黄芩10g黄连10g秦皮10g肉桂3g仙鹤草20g蒲黄10g浓煎100ml 37.0℃,肛管注入,保留灌肠1/晚),对照组2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栓(规格0.5/粒,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00091)0.5g 2/日塞肛。比较两组患者给药保留时间、以及治疗7天、14天后的主症改善情况。结论:中药灌肠组患者给药保留时间长,患者耐受度好,临床疗效好,提示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E2)疗效肯定。
作者:居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探索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创伤骨科的常规护理,以及一般的疼痛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强化疼痛护理干预之后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对于疼痛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过对比护理治疗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方面指标和满意程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能够了解到强化疼痛护理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些都是强化疼痛护理的优势,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案例式教学在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级护生90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观察组护生在急救护理实验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分析评价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在认知(C)、情感(A)、精神运动(P)等三个领域的各项内容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案例式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对提高急救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艳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材料矫正器在口腔牙齿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口腔牙齿矫正患者,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分别为结扎丝固定以及结扎圈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其有效率经计算后分别为93.75%和79.17%,观察组患者结扎用时以及拆除用时多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分析后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口腔牙齿矫正患者选择不锈钢丝予以固定,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作者:侯卫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3,应用开放后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观察组(n=43,应用TEP),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参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作者:郑赟;林斌;肖吓鹏;李翰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筛选58例于2014年03月-2016年04月因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并观察诊断情况与结果。结果: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后,58例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24例(41.38%),颅外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19例(32.76%),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出现病变的有15例(25.86%)。结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可靠,不仅能对动脉组织中病变成分的方位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能帮助医师有效判断病变血管组织狭窄程度,以便于落实后期诊疗工作,可推荐。
作者:顾吉军;戴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关于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待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75)和试验组(n=75),参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比较2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间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护理中实施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对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普及。
作者:邱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6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根管治疗,观察组应用一次性根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28例,治疗成功率93.3%;对照组治疗成功22例,治疗成功率73.3%,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充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而且临床治疗优势十分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志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某院急诊处方共1347张进行调查,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分析处方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30.36%,不合理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比例:39.9%。结论该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未达到三甲医院评审要求,应引起重视并制定方案和措施予以规范化。
作者:辛莉;张广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高风险的医疗行为。为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我院院前急救科5年来院前急救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龚杨;朱小芳;梅祖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较为仔细地分析,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187例肝胆手术病患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现象63例,其感染率一般可达到5.31%,对此,其中的器官腔隙4例占6.35%,切口深部组织8例占12.70%,而切口浅部组织51例占有80.95%。从其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15株,分别占有44.44%和55.56%,其中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较多,占有14.81%、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多,占有25.93%,并未从中未分离出有关的真菌;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的较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引流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以及年龄等(P<0.05)。结论:肝胆外科病患手术部位感染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应当将病患术前术后病情评估进行加强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从而使手术相关部位的感染的概率大大减少。
作者:徐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做好三早对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自然分娩的产妇360例进行分析,将这360例产妇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的产妇在其分娩后运用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同时吮吸乳头,迟不能超过1小时,对照组按照产妇的意愿让婴儿进行吸吮和开奶,时间在2-24小时不等。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接触、早吮吸、早开奶可以提高母乳的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匡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20比例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消化道症状患儿90例,以胃镜下表现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分为非结节性组和结节性胃炎组)。在改良悉尼标准指导下,对患儿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所选患儿中,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节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4例患儿发生中-重度炎症改变,其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儿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胃炎属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畴,中-重度炎症改变在其病理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标。近几年,报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结节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长期复查及随访。
作者:黄冠;曾小辉;郑朝晖;文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肛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接收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肛管癌展开研究,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30例,B组30例;A组应用Dixon手术治疗。B组应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B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低位直肠/肛管癌患者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与复发率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健;何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和满意度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0月7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2014年3月-2014年11月70名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后,产程明显缩短,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自然分娩产妇提供优质护理,能有效增加患者满意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感染,护理质量提高显著;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
作者:鲍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间接收的3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治疗药物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片,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3.4%明显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片的使用,对于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且应用效果良好,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田刚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