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李璐

关键词:强化疼痛护理,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 护理满意程度, 疼痛程度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创伤骨科的常规护理,以及一般的疼痛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强化疼痛护理干预之后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对于疼痛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过对比护理治疗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方面指标和满意程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能够了解到强化疼痛护理在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些都是强化疼痛护理的优势,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丙种球蛋白治疗脑炎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脑炎患儿时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效果。方法:收集脑炎患儿共96例,根据患儿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7例对照组和49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脑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丙种球蛋白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患儿痛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贵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牙体牙髓科门诊就诊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并对患者实施护患沟通护理,包括转变护理人员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结果:护患沟通护理实施前与护理实施后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护患沟通护理方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吴超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干扰MTDH基因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侵袭研究

    目的:研究干扰MTDH基因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MTDH shRNA表达质粒,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设置相应的对照组,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TDH、VEGF-A、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同时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DH干扰组Hela细胞中MTDH、VEGF-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上升。MTDH干扰组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干扰Hela细胞中MTDH基因表达能够下调VEGF-A表达并增强E-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Hela细胞增殖及侵袭。

    作者:高玲;王豫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隐患分析、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产科护理安全研究

    本着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防范与未然的目的,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产科护理安全的常见隐患,解析了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进而针对性提出防范对策,以期优化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作者:付雅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伸缩包带在胃管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伸缩包带二次固定对于强化鼻饲管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鼻饲管采用普通医用粘性胶布固定;试验组鼻饲管采用伸缩包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鼻饲管脱管情况。结果试验组鼻饲管脱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症患者使用伸缩包带固定可大大降低鼻饲管脱落率,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安全,其次;伸缩包带二次固定鼻饲管的方法舒适美观大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

    目的:探讨选择针灸+推拿方法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53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对象;观察组20例以及对照组33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腰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观察组:针灸+推拿;对照组:针灸;通过对比功能评分以及功能评分改善指数以突出针灸+推拿的临床联用价值。结果: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腰间盘突出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功能评分改善指数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腰间盘突出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间盘突出患者,临床采用针灸+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改善患者的功能评分以及功能评分指数方面可以发挥显著效果,终显著提高腰间盘突出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序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入院后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评价,并评估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对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前后的血压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系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改善,且在各项生活指标方面由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下,对提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作者:徐真;周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究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近几十年来,基础医学研究高速发展,成果丰硕,使得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不断深入到基因、蛋白质等分子水平。本文将深入探究转化医学理念融入医学技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操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灾难医学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灾难医学管理学的定义为入手点,进而分析其研究范畴、目的以及学科定位,后重点研究灾难医学管理学科研究路径。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相同药物进行治疗,且都采纳综合护理模式,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通过研究显示,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达100%,且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采纳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席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农村药品安全追溯和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研究与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关系到人们健康和国家民生的药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药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本文笔者从农村现存药品安全问题、农村药品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立的必要性、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整体功能框架、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药品的流通监管、检查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进一步确保农村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捷性。

    作者:朱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哮喘患儿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7.14%。结论:急性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目的: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经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记录两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不同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生活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士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3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加味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李其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治疗沙眼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在沙眼治疗过程中行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收治的沙眼患者共计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沙眼治疗过程中行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不仅用药方便快捷,且用药依从性较好。

    作者:孙琳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预防措施与护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422例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其中2014年6月~2014年11月的224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纳入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5月的198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预防与护理相结合的方式,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8例产妇平均排气时间(27.00±4.00)h少于对照组(38.00±8.00)h,观察组腹胀发生率4.54%(9/198)低于对照组23.2%(52/22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是降低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率的关键所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

    作者:蒋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57例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57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57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28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采用中医治疗的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70.17%,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6.49%,高于对照组的73.68%。研究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03%,转阴率、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组间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不易复发,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永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效果。方法择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的病患80例,根据护理的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普通组和专业组,普通组40例病患,对本组病患施行普通的护理方案;专业组40例病患,对本组病患施行专业的护理方案。比较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护理效果。结果专业组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100%,普通组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82.5%。同时,普通组病患总体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1.30±1.64、10例;专业组病患总体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2.52±2.43、4例。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对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病患进行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提升病患的总体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病患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于利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道探通术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73例,共83眼,给予泪道探通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行泪道探通治疗83眼,治愈82眼,治愈率98.3%,结果泪道探通法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家凤;蒋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OC曲线法评估NT-proBNP和Myo在早期AMI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检测Myo和NT-proBN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ROC曲线比较两种指标对AMI的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MI、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清中Myo和NT-proBNP的血清水平,应用ROC曲线法评估两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MI组Myo、NT-proBN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Myo和NT-proBNP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0.791,P<0.001)。在胸痛<6小时的检测灵敏度(87%、78.3%),特异性(89.3%、61.9%)。结论:在AMI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方面,NT-proBNP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要随低于Myo,但和传统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AMI的检测的准确性。近年来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心衰、AMI以及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颇多[1-2]。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是常用来判断临床诊断指标的统计学方法,反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两个指标[3]。本文应用ROC曲线评估心肌标志物Myo和NT-proBNP对AMI的发病早期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昌龙;章菊;叶书来;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