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汪家凤;蒋萍

关键词:新生儿, 泪囊炎, 治疗方法,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泪道探通术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73例,共83眼,给予泪道探通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行泪道探通治疗83眼,治愈82眼,治愈率98.3%,结果泪道探通法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1日~2011年4月1日收治的85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同期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术前生活质量评分与前列腺国际评分为(4.52±1.20)、(25.63±2.45),术后评分为(1.42±1.36)、(4.25±1.6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同期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并发症少、安全、远期效果显著,有利于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敬善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型颈椎病临床放射诊断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放射诊断疗效。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间的食管型颈椎病患者27例,对其进行放射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具全分析,评估诊断效果。结果:27例患者颈椎体前缘有骨质增生存在,程度有差异,形态有区别;14例颈段食管后壁局部隆起;18例患者均有前缘骨赘现象,表现形式为花边样骨质增生,无规则性;单个弧形压迹、双弧形压迹、多弧形压迹例数分别为4例、9例、11例。结论:应用放射诊断,能够更好的诊断出食管型颈椎病患者的详细情况,操作简单、无痛、检测费用低,能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舒泽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处理方式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关处理方式。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发生手术室护理不安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本组82例发生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含规章制度实施力度不够24例(29.27%)、护理人员责任感缺失13例(15.85%)、管理体制不健全35例(42.68%)以及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10例(12.20%)。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管理的制度化,及时的消除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对于减少护理差错以及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泼尼松用于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成了治疗。结论: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可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为理想。

    作者:张贵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会阴无保护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21例临床资料,将采用会阴无保护分娩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会阴保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后出血及会因侧切等情况。结果:经过分析统计,观察组的会阴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vs61.61%),产后出现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vs2.9%)结论:采用会阴无保护技术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助产,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的概念,人文关怀在ICU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工作的体会。

    作者:偶莲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发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首先分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病机,然后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发展,希望能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使临床疗效得以提升。

    作者:许黎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伸缩包带在胃管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伸缩包带二次固定对于强化鼻饲管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鼻饲管采用普通医用粘性胶布固定;试验组鼻饲管采用伸缩包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鼻饲管脱管情况。结果试验组鼻饲管脱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症患者使用伸缩包带固定可大大降低鼻饲管脱落率,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安全,其次;伸缩包带二次固定鼻饲管的方法舒适美观大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0例DVT产妇,分析其发生原因、防治与护理对策。结果:治疗与护理后,所有症状均得到了消除,治疗10~15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的可能性,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作者:应航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病患66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所有病患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病患3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参照组病患33名,对本组病患施行法莫替丁治疗方案。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整体有效率为93.94%,远远高于参照组病患的治疗的整体有效率78.79%。通过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发现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使用法莫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来说,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更好些,能够提高病患的整体治疗效果,大程度上帮助病患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淑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奎硫平和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疗程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3.3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NS评分和BPRS评分相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的SANS评分和BPR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的SANS评分和BPRS评分相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8例和18例,发生率分别为19.05%和42.86%,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阿立哌唑与奎硫平的效果相当,但阿立哌唑的安全性优于奎硫平,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高德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用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门诊患者120例,列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组,和之前未实施优质护理的120例患者进行参照,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服务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病情明显有所好转,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接受优质护理前的患者,满意度大于99.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鑫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腰扭伤患者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护理方式,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2015年入院治疗的44名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选择其中22名作为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另外22名患者作为对照,只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一个月之后,干预组患者自述腰部疼痛程度减轻,腰部可活动度增加,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自述疼痛程度整体上高于对照组,可活动度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两项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病患终出院时间,干预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护理运用在急性腰扭伤患者早期治疗中,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恢复速度快,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宫利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更好的了解我区麻风病生存状况,以此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救助措施。结果:本次调查病人84人,失访4人,外迁21人(因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存活病人59人,治愈存活病人52人,在治愈存活病人中Ⅱ级畸残9人。生活能完全自理47人,劳动能力未丧失的45人,有医保52人,有低保10人,有残疾者3人。结论:我区的麻风病人生存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在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寨歧视麻风病人仍然严重,实现麻风病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向进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洗手护士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担任扶镜手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洗手护士担任扶镜手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临床资料,总结洗手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术中出血60ml,手术时间2h,3例因过度粘连而中转开放,无一例术中死亡。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损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洗手护士的熟练配合及持镜均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杨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肺结核治疗的患者7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每组24例,对照组使用X胸片进行检查,观察一组使用常规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二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检查,对三组的检查阳性率和结果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阳性率为91.67%,诊断的准确率为70.83%,观察一组的阳性率为100%,诊断的准确率为87.5%,观察二组的阳性率为100%,诊断的准确率为87.5%。观察二组的检查阳性率和检查诊断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的检查阳性率和检查诊断率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螺旋CT在诊断肺结核时效果显著,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军芹;任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09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63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不同的膝关节损伤治疗方法;观察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开放手术;通过对比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以突出关节镜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膝关节损伤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膝关节损伤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关节镜治疗,可以将膝关节损伤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改善,终显著提高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文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100例混合痔PPH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合并相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PPH术治疗,同时给予相应合并手术治疗,治疗时尽量减少切口,以便切合PPH无痛观念。结果:100例患者手术皆顺利通过,切除直肠黏膜环皆完整,所有患者术后皆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明显疼痛,经过随访可知并无出现复发现象。结论:对于混合痔患者,采用PPH合并相应手术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纯采用PPH术的不足,使得手术适应范围得以拓宽,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启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哮喘患儿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7.14%。结论:急性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复发7例,观察组复发2例,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效率,避免单纯西药治疗导致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