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曾小辉;郑朝晖;文松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临床诊断及治疗成效。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诊断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剖宫产术后的切口妊娠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分级情况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临床诊断方面,对患者的停经史和剖宫产史进行了解,通过血β—HCG和超声波检查进行诊断,后进行病理确诊;经过分级治疗,0级、1级和3级患者全部治疗成功,2级患者有2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为90%;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进行诊断的方式中超声检查和血β—HCG检查比较重要,通过病理检查进行确诊;对切口妊娠患者采用分级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刘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急腹症患者中误诊诱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急救措施。方法:筛选50例于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因急腹症在阜宁县医院接受诊断并出现误诊的患者,在对其临床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误诊原因,再总结适合患者的急救方案。结果:本院急腹症诊断中出现误诊的诱发因素较多,落实急救措施后,治愈患者有49例(98.00%),多于死亡病例数1例(2.00%),(P<0.05)。结论:对于急腹症患者,由于其诊断难度大,因此误诊几率高,为提升诊断工作效率,建议医师深入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其疾病史等信息,对于已经出现误诊的患者,则需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戴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士中心摆药发放错误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保障了患者安全。方法将我科2013年护理系统上报的10例护士中心摆药发放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例给药差错中,以班次发错,服药方法弄错居多,各占40%。以1~2年护士发生错误概率高,占70%。中心摆药发放错误的常见原因有:1.护士工作懈怠2、思维被中途打断3、对药物作用不知晓4、摆药盘床号不够5、护士未宣教到位。结论应加强护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强化中心摆药发放工作流程,加强护理队伍的自律监管,并提倡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低年资护士去主动学习,不断进步。
作者:程红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检测Myo和NT-proBN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ROC曲线比较两种指标对AMI的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MI、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清中Myo和NT-proBNP的血清水平,应用ROC曲线法评估两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MI组Myo、NT-proBN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Myo和NT-proBNP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0.791,P<0.001)。在胸痛<6小时的检测灵敏度(87%、78.3%),特异性(89.3%、61.9%)。结论:在AMI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方面,NT-proBNP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要随低于Myo,但和传统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AMI的检测的准确性。近年来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心衰、AMI以及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颇多[1-2]。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是常用来判断临床诊断指标的统计学方法,反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两个指标[3]。本文应用ROC曲线评估心肌标志物Myo和NT-proBNP对AMI的发病早期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昌龙;章菊;叶书来;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老年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后,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6月到2013年6月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医院接受到的老年患者8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完全随机对照分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为41名,对照组患者为41名。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时应用的是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而对早卒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时应用的是吸入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时或之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均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h、3h、6h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4h进行MMSE评分,发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术后24h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基本相同。结论:麻醉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影响的程度不同。但通过研究发现,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要比应用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的患者恢复的好,因此,值得将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更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疗法的44例作为研究组,实施二甲双胍疗法的44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疾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好转42例,对照组疾病好转35例,两组疾病效果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血糖指标,增强疾病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罗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合理的防控对于降低 H7N9禽流感的发生率以及防止其传播的功效。方法向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宣传 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治办法,加强对于疫情的监测力度,指导人们注意发病的源头、重视消毒与感冒的治疗等。结果通过实施 H7N9禽流感的合理预防与控制的措施,该地区的人群中没有产生 H7N9禽流感的病例,在卫生单位以及禽类养殖场所中也没有发现禽流感H7N9病毒的感染情况。结论合理的防控措施能够降低 H7N9禽流感的发生率以及防止该病的广泛传播。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颌面骨折术后对患者实施的个体化口腔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骨折手术患者62例,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31)和观察组(n=31)。观察组患者予以个体化口腔护理,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后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由统计学进行计数,差异正相关。结论:对颌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效果理想,可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作者:王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化学基团,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自动检测整个PCR扩增过程中的荧光信号,从而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具有高灵敏、高通量、定量准确、可重复、污染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病毒筛选,细胞和组织中RNA的定量等。在采用RT-PCR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加入内参基因作为参考,内参基因又称为管家基因,它主要是用来平衡样本之间浓度和纯度的差异,减少实验误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所以内参基因的选择尤为重要。
作者:白金萍;刘芳;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和浅挂线技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9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引流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浅挂线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48人,有效4人,无效1人,痊愈率为90.56%,对照组患者痊愈12人,有效25人,无效7人,痊愈率为28.5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切开引流结合挂线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且患者所受痛苦相对较小,并且术后复发率较低,适合在临床肛肠科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方面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石义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牙体牙髓科门诊就诊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并对患者实施护患沟通护理,包括转变护理人员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结果:护患沟通护理实施前与护理实施后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护患沟通护理方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吴超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5年12月心绞痛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静点参麦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静点灯盏花注射液。心绞痛发作时均给予含服硝酸甘油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97%,对照组有效率85.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孙仲艳;张胜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疼痛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疼痛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快速地缓解其疼痛的症状,缩短其治疗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钱双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研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调剂错误的148张处方,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5年期间出错的处方总共有148张,差错率逐年减少。差错种类有药品的数量有误、用法与用量有误、品外包装类似,名称相似、不同剂型或者规格有误、用药禁忌有误、其他差错等等。结论: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让药师遵守操作规范、加强药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改善工作环境等等措施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差错率,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戴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利用酵母膏(YEP)及氧嗪酸(OA)作为诱导剂,血浆尿酸水平为检测指标,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并通过动物模型的瑞舒伐他汀钙药物干预,监测血清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PR)指标及CPR蛋白表达水平,综合分析,评价瑞舒伐他汀钙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炎性因子的疗效。方法:1)将36之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高尿酸血症+瑞舒伐他汀钙10.0m g·kg-1·d-1组。以YEP 21g·kg-1·d-1给予喂养,OA以200mg-1·kg-1·d-1腹腔注射,瑞舒伐他汀钙以10.0m g·kg-1·d-1剂量灌胃,于建立模型同时进行药物干预,持续给药6周后鉴定该药对血清UA及CPR水平并取出胸主动脉监测血管内皮组织CR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模型组血UA及CRP水平显著升高,主动脉内皮组织CRP表达水平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呈明显对比;2)瑞舒伐他汀钙干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后瑞舒伐他汀钙降低血清UA及CRP水平,以及CRP蛋白表达水平的效应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钙对高尿酸血症所致大鼠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疗效,炎症反应的改善可能是瑞舒伐他汀钙能降低尿酸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迪丽达尔·希力甫;张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急诊过程中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骨科病房接收进行急诊骨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评分情况对疼痛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睡眠时间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睡眠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骨科手术患者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提高骨科病房急诊护理质量有着显著效果,且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1日~2011年4月1日收治的85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同期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术前生活质量评分与前列腺国际评分为(4.52±1.20)、(25.63±2.45),术后评分为(1.42±1.36)、(4.25±1.6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同期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并发症少、安全、远期效果显著,有利于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敬善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原因及盆底康复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盆底功能障碍11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行盆底功能评估,按初产妇自然分娩(A组),初产妇剖宫产(B组)、经产妇自然分娩(C组)、经产妇剖宫产(D组),利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及训练后,盆底肌强度较治疗前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盆底功能康复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中,B组盆底康复治疗效果佳,与A组、C组及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和修复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有效提高妇女生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燕;栗国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血栓病人护理中康复护理服务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62例(2014年5月~2016年1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服务(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依从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蔡怡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共7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放射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并对比这些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过放射诊断,有62例为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其中包括肝血管内皮细胞8例,肝局灶性结节6例,肝血管瘤41例,脂肪瘤5例,其他2例。有12例为肝血管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包括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7例,混合型肝癌患者1例,转移型肝癌患者2例。在肝血管良性肿瘤患者中出现了3例肝癌误诊为肝血管瘤,因此,放射诊断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具有100%的敏感性,而准确性为97.26%,差异显著,含有统计学意义(X2=14.2944,P<0.05)。结论:在对患有肝血管肿瘤的患者采用放射技术加以诊断,能有效将其肿瘤情况诊断出来,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静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