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做好三早对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

匡玲

关键词:早接触, 早吮吸, 早开奶, 母乳喂养
摘要:目的:探讨做好三早对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自然分娩的产妇360例进行分析,将这360例产妇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的产妇在其分娩后运用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同时吮吸乳头,迟不能超过1小时,对照组按照产妇的意愿让婴儿进行吸吮和开奶,时间在2-24小时不等。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接触、早吮吸、早开奶可以提高母乳的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医疗制度日趋健全,不过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医院内科护理沟通是医院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而消化内科护理的质量与内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状况有密切的联系,也影响着医院的治疗质量与形象。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消化内科护理沟通存在的问题,即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医患费用纠纷、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有待完善等,并根据这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消化内科护理沟通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让每位患者做到满意。

    作者:杜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牙体牙髓科门诊就诊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并对患者实施护患沟通护理,包括转变护理人员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结果:护患沟通护理实施前与护理实施后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护患沟通护理方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吴超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索研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调剂错误的148张处方,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5年期间出错的处方总共有148张,差错率逐年减少。差错种类有药品的数量有误、用法与用量有误、品外包装类似,名称相似、不同剂型或者规格有误、用药禁忌有误、其他差错等等。结论: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让药师遵守操作规范、加强药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改善工作环境等等措施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差错率,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戴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与清除机制

    目的:分析研究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为减少和杜绝发放差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和总结我院药房发药错误的原因,制定防范规则。结果与结论: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如加强药师的责任心、规范调剂流程、合理安排人员、加强与医生沟通、加强库存管理等来减少发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许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用药指导在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用药指导在门诊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取药患者220例展开调查,按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前110例为对照组,后110例为研究组,前者按照常规取药流程自行取药,后者实施用药指导,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投诉率,并分析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而患者投诉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门诊取药患者实施用药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使患者正确了解药物治疗基础知识,继而合理用药,提高药物安全性,此外还可有效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林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患者均为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按照其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选择综合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100%和76%,组间数据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采用综合护理模式,从而对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徐伶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体检中心与各科室协调沟通技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加强,健康体检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各个医疗机构纷纷转变传统医疗服务,建立健康体检中心,运用预防、保健等各种有效方式,为人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体检中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只有与多个科室协调沟通、相互衔接,才能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体检工作的顺利完成。

    作者:吕霞;张艳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80例需进行阑尾切除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随机序号法进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无并发症产生,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杨秀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磁共振(MRI)检查在肺结核诊断方面的初探

    目的:;磁共振(MRI)技术是一种比多层螺旋CT(MSCT)更为先进的成像技术,探讨它在肺结核诊断方面价值是本文的目的。方法:收集我院明确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共计59例,行MRI检查。结果:48例(81.4%)表现为等或稍长T1长 T2信号;12例(20.3%)表现为T2W1更高信号环或等T1等T2信号。在弥散加权成像(DWI):54例(91.5%)表现为病灶弥散明显受限,呈高信号影。在增强CT:31例(75.6%)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12例(29.3%)表现为较小斑化病灶较明显中晚期强化。结论:活动性肺结核在MRI检查上表现多种多样,是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是诊断肺结核准确的可靠手段,某些方面可以替代MSCT。

    作者:熊敏;张蔚;陈秋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对需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各种需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疼痛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8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金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50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行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采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甲状腺片以及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性。结果采用甲状腺片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采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的观察组达到94%,组间差异显著。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观察组为6%,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达到更加明显的疗效,且不会造成患者外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通过术前给患者心理护理,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做好呼吸道、消化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胃肠减压管、胸管、呼吸道的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术后吻合口瘘,注意患者的营养调护,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科学的饮食生活习惯,就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姜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对有机磷中毒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注阿托品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持续微量泵入阿托品方法治疗。结果:有机磷中毒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阿托品使用时间以及阿托品使用剂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阿托品使用时间以及阿托品使用剂量等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入阿托品方法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显效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用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李彦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脑炎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脑炎患儿时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效果。方法:收集脑炎患儿共96例,根据患儿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7例对照组和49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脑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丙种球蛋白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患儿痛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贵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当前基层卫生监督新闻工作的不足和缺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共卫生成了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新闻宣传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树立卫生监督机构权威和形象、宣传卫生监督工作进展和成效的一扇重要窗口。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因为存在种种短板,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就所在的深圳市南山区卫生监督所为例,浅谈基层卫生监督新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失。

    作者:王玲;李乘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呈直线上升趋势,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其引起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实这些疾病是跟人们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果人们要知道一些有关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几率。通过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尤其是指导人群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目的,以控制高血压并发症。

    作者:岑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治疗沙眼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在沙眼治疗过程中行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收治的沙眼患者共计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沙眼治疗过程中行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不仅用药方便快捷,且用药依从性较好。

    作者:孙琳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品分级和监管用于西药房管理的意义探究

    目的:探讨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前后来我药房取药的患者56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前后药房的差错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后,药房的差错事件明显少于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房管理中中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出错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药房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杨秀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4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则接受科学优质护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使用科学优质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降低病人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率,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跟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经微创减压联合医用几糖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关节华业粘连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减压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慢性跟腱炎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提高了手术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有利于针对治疗慢性跟腱炎的特点进行恢复干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荣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